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天敌
  • 3篇昆虫
  • 3篇交错带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2篇叶螨
  • 2篇天敌昆虫
  • 2篇土耳其斯坦叶...
  • 2篇瓢虫
  • 2篇节肢动物
  • 2篇捕食
  • 1篇滴灌
  • 1篇滴灌棉田
  • 1篇堆肥
  • 1篇堆肥发酵
  • 1篇亚致死
  • 1篇亚致死浓度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氮组分

机构

  • 10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0篇李婷
  • 8篇张建萍
  • 6篇苏杰
  • 5篇韩国栋
  • 2篇李永涛
  • 2篇王振辉
  • 2篇李兴龙
  • 1篇侯振安
  • 1篇刘彤
  • 1篇刘敏
  • 1篇段祥坤
  • 1篇李勤
  • 1篇李九龙
  • 1篇徐学农
  • 1篇刘慧英
  • 1篇杨帅
  • 1篇陆宴辉
  • 1篇李金花
  • 1篇卫秋阳
  • 1篇何欢

传媒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林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其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梭梭林、生态恢复梭梭林和人工梭梭林3种不同生境梭梭林内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发生情况,本研究采用陷阱法对不同生境的梭梭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定时定点收集的象甲科昆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梭梭林共收集到象甲科昆虫标本6属8种492头,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粉红锥喙象(C.conirostris(Gebl.)),占总个体数的55.08%。人工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自然梭梭林差异不显著,而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人工梭梭林、自然梭梭林差异显著。此外,不同方向象甲科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而人工梭梭林象甲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象甲作为梭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不利于梭梭的正常生长。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象甲科昆虫的分布与动态,可为保护梭梭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婷苏杰许照强李兴龙韩国栋张建萍
关键词:梭梭林象甲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树上节肢动物群落发生及变化特点,为保护农田沙漠交错带柽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及观察计数法,调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及农田交错带柽柳上,植食性节肢动物及天敌昆虫的群落多样性及发生情况。【结果】交错带生境柽柳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沙漠生境,沙漠生境柽柳节肢动物个体数大于交错带生境;沙漠生境柽柳植食性节肢动物数量远大于交错带生境(约为3.26倍),沙漠生境最主要的植食性昆虫为粉蚧(98%),交错带生境为粉蚧(36%)、盲蝽(53%)、蜡蝉(6%);交错带柽柳天敌昆虫数量高于沙漠生境(约为1.88倍),两生境柽柳主要天敌昆虫为食虫虻(交错带41.56%,沙漠36.59%)、蜘蛛(交错带28.57%,沙漠31.71%)、小蜂(交错带28.57%,沙漠31.71%)。【结论】交错带柽柳天敌昆虫丰富,可作为沙漠区域及农田天敌资源库,是宝贵的有利资源;交错带生境柽柳植食性昆虫不会危害农田,对天敌提供一定食物来源和生存场所,故应该保护交错带柽柳,其不仅具有保持水土防治沙漠化的作用,对保护天敌昆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杰李婷刘彤蒋瑞旭韩国栋张建萍
关键词:柽柳天敌昆虫
双尾新小绥螨的形态特征及捕食性功能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新疆本地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其对新疆农作物上两种重要害螨的捕食量测定,为该捕食螨的保护、研究、扩繁和释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实验室(26±1)℃,RH60%,16L︰8D条件下,借助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各个螨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定量小室饲养技术对不同密度下对新疆两种重要害螨各螨态的捕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双尾新小绥螨有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个螨态,嗜好阴暗条件,活动范围小,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有多次交配行为,产卵方式为单产;单头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每日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卵和幼螨的捕食量(106.8粒/日·雌和45.4头/日·雌)要显著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64.4粒/日·雌和39.4头/日·雌),而对两种叶螨的若螨和成螨捕食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卵和幼螨的捕食较对若螨和成螨的效果好,对新疆害螨有一定控制能力。
王振辉李永涛李婷陆宴辉张建萍徐学农
关键词:生物习性捕食能力
三唑锡亚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运动速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三唑锡亚致死浓度LC10、LC20及致死中浓度LC50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运动速率的影响,为杀螨剂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在行为学方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并将此作为评价药剂的作用机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明确致死中浓度和亚致死浓度,使用LC-100昆虫行为记录仪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在受到三唑锡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50刺激下其运动速率进行记录,观察其运动速率在三唑锡不同浓度、不同天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结果】在三唑锡不同亚致死浓度作用下,第1天到第3天的10:00―12:00,其运动速率比对照低,从第3天10:00―12:00期间到第5天20:00―22:00期间,其运动速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同亚致死浓度作用下,第1天10:00―12:00期间,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显著高于15:00―17:00期间和20:00―22:00期间,而在第3天和第5天的3个时间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当作用的时段不同时,LC10第1天10:00―12:00显著高于第3天和第5天,而LC20、LC50在10:00―12:00没有显著性差异。三种浓度的第1天15:00―17:00显著低于第3天和第5天。第3及第5天20:00―22:00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来看,3唑锡亚不同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影响受浓度、时间影响,浓度越高土耳其斯坦叶螨运动速率越慢;随着时间延长,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运动速率基本没有影响。
刘敏李永涛李婷苏杰段祥坤王振辉张建萍
关键词:三唑锡亚致死浓度土耳其斯坦叶螨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交错带白茎绢蒿与沙拐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被引量:6
2017年
查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交错带主要灌木白茎绢蒿和沙拐枣上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发生规律,可为保护农田沙漠交错带白茎绢蒿及沙拐枣、合理利用沙漠及交错带节肢动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网捕法定时定点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及交错带白茎绢蒿与沙拐枣节肢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调查共捕获节肢动物677号,隶属于2纲10目22科。交错带生境白茎绢蒿及沙拐枣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沙漠生境,优势度则反之。交错带生境天敌节肢动物数量显著高于沙漠生境。植食性节肢动物主要类群为蜡蝉总科、叶蝉科、蝗总科、盲蝽科、象甲科、蚜科;天敌节肢动物主要类群为小蜂总科、茧蜂科、姬蜂科、草蛉科和蜘蛛目。植食性节肢动物于5月中旬及7月上旬两次达到高峰,天敌节肢动物滞后于植食性节肢动物于5月下旬及7月中旬发生两次高峰。交错带白茎绢蒿与沙拐枣上天敌节肢动物资源丰富,大部分天敌节肢动物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可转移至农田及沙漠生态系统,其生态意义重要。故提倡保护交错带白茎绢蒿及沙拐枣,防止过度放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苏杰李婷韩国栋蒋瑞旭张建萍
关键词:交错带沙拐枣天敌节肢动物
深点食螨瓢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捕食作用的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室内对深点食螨瓢虫成虫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的研究,比较了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捕食量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率均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在2种叶螨共存的条件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明显喜好。
杨帅贺亚峰何欢李婷卫秋阳冯盼张建萍
关键词:深点食螨瓢虫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捕食作用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沙漠-农田交错带瓢虫的发生规律被引量:1
2018年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苏杰李金花李金花李婷韩国栋李兴龙李兴龙
关键词:瓢虫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交错带绿洲农业
发酵菌剂对玉米芯与菇渣混合物堆肥发酵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为研制开发适合无土育苗和栽培的优质、价廉的本土化有机基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利用玉米芯和菇渣的混合材料,以不加微生物菌剂为对照,研究粗纤维高效降解菌剂和酵素菌对玉米芯和菇渣混合物的堆肥发酵腐熟效果,以及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添加2种发酵菌剂对基质发酵腐熟的时间无影响,EM酵素菌可提高发酵中后期堆体温度;发酵结束时3个处理下的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均符合栽培基质要求,但基质容重偏轻、pH偏高和EC值高于理想值。3个处理中以粗纤维降解菌处理的基质理化性质和GI值优于对照和EM菌处理。【结论】发酵基质使用时应与其它基质复配,可形成理化性质均良好的基质;2种发酵菌剂中以粗纤维降解菌剂处理下玉米芯和菇渣混合物堆肥发酵效果优于酵素菌处理和CK。
李九龙张丽沙唐慧东吕新民李婷刘慧英
关键词:发酵菌剂堆肥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寄生蜂种类及发生规律
2018年
【目的】寄生蜂作为一类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卵或蛹,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对害虫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寄生蜂发生及转移规律,为控制农田、交错带、沙漠植物的害虫及沙漠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定时定点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农田及交错带植株上寄生蜂的发生情况。【结果】共采集寄生蜂533只,5个总科、10科,其中小蜂总科Chalcidoidea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6.90%;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和细蜂总科Proctotrupoidea分别占寄生蜂总量的27.02%和21.20%,茧蜂科Braconidae数量为144只,占总数的27.02%,为优势科。在农田、交错带、沙漠三个生境中,寄生蜂的发生均为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均开始发生,6月交错带生境(0.90头/(m^2·d))达到全年高峰,农田生境与沙漠生境在7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分别为(0.94头/(m^2·d))和(0.80头/(m^2·d))。从5~9月在不同的样点中,杂草样点(0.82头/(m^2·d))寄生蜂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样点,交错带短命植物样点(0.20头/(m^2·d))最低。【结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寄生蜂种类丰富数量多。沙漠与交错带为寄生蜂提供了稳定的庇护所,故保护沙漠与交错带植被。减少近沙漠农田杀虫剂的施用以保护寄生蜂,更好的发挥天敌控害的作用。
韩国栋苏杰李勤李婷张建萍
关键词:交错带天敌昆虫寄生蜂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缓解氮肥减施造成的土壤氮库失衡以及棉花产量降低的问题,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300 kg·hm^(-2),N300)、氮肥减施20%(240 kg·hm^(-2),N240)、氮肥减施40%(180 kg·hm^(-2),N180)、氮肥减施20%配施生物炭(N240+BC)、氮肥减施40%配施生物炭(N180+BC),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比例配施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240、N180、N180+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N300处理,N240+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两年分别较N240处理显著增加19.49%和22.86%,与N300处理无显著差异。(2)土壤水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含量随氮肥减施比例增加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与N240处理相比,N240+BC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28%和51.81%。(3)氮肥减施配施生物炭处理(N240+BC、N180+BC)氮库管理指数较相应减氮处理(N240、N180)分别显著提高48.12%~101.13%和17.97%~41.37%。(4)氮肥减施配施生物炭处理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相应氮肥减施处理,增幅分别为30.90%~90.21%、11.24%~102.23%、11.45%~51.73%和10.92%~32.96%。(5)氮肥减施显著降低了棉花产量,且减产幅度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2023年N240+BC处理棉花产量较N240处理显著增加13.79%,同时其两年棉花产量与N300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氮肥减施20%配施生物炭处理在有效维持土壤氮库容量和供氮能力的基础上保证了棉花产量,可作为新疆滴灌棉田的推荐施肥措施。
郝海波李婷刘凯廖欢杜姣荣侯振安
关键词:棉花生物炭有机氮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