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晖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学文化研究”辨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我们现有关于“大学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文化研究”的本意。站在“文化研究”的立场上,对于大学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社会文化分析与批判的一个契入点,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因此,文章提倡一种“作为研究策略的大学文化研究”,着力分析大学、生产体系与权力政治之间的关联,研究大学内部各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更深刻的涵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探寻大学与社会所具有的真实形态。
- 李朝晖
- 关键词:文化研究大学文化
- 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现状及意愿调查
- 2008年
- 流动人口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广东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珠江三角洲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现状和意愿,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七城市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形成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 方丽马秋枫何万宁潘启亮李朝晖
- 人本主义与大学课程的批判被引量:1
- 2009年
-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课程理论的两极。在大学课程的研究中引入人本主义的思考,是对现行大学普遍施行的"科学化"的课程体系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与补充,它帮助我们重新思考诸如"人"、"教育"、"大学"甚至"世界"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在习以为常的世界中看到事物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也许是人本主义理论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发。
- 李朝晖
-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课程
- 古代科学教育组织方式考
- 2011年
- 论文在对史料进行拣析、疏理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科学教育概括为四种组织方式,即百工相传的科学教育、民间教化中的科学教育、私学与家学中的科学教育,以及官办科学教育,并归纳与分析了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与形态,从而概略地描摹出一幅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整体图景。
- 李朝晖
- 关键词:科学教育
- 意识形态与中国古代科学教育
- 2006年
-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学历来就与验证、理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中立的特性。然而,在知识社会学的视域中,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本文即以这一论断为预设前提,着力分析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路径与范型不仅是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其根源亦在于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成为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由这种控制导致了自身的形态与地位。
- 李朝晖
- 关键词:意识形态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