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玉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
- 2007年
- 李桂玉刘亢丁
- 关键词:卒中
-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法筛选大鼠脑缺血相关蛋白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鉴定局灶性脑缺血相关蛋白并筛选早期神经保护蛋白。方法应用先进的差异蛋白质组学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技术,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6h病灶侧大脑皮层和正常大鼠相应部位蛋白质变化;采用DeCyder-DIA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ANO- VA,选择两组间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R>1.4的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脑缺血6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3个蛋白点符合统计学要求;经质谱分析仅鉴定出一个缺血组明显减少的蛋白点为α-微管蛋白。结论作为结构蛋白之一的α-微管蛋白在脑缺血早期即发生明显变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相关蛋白。
- 马学玲刘亢丁江新梅文佳媚李桂玉李楠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Α-微管蛋白脑缺血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扩增人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学表型;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后无处理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移植无血清DMEM组(D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移植人MSCs组(E组),每组10只。D、E两组脑缺血周边区(右侧)分别移植无血清培养基5μL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4×105.μL-1)5μL;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人MSCs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存活情况;采用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各组大鼠术后1、3、7及28 d行为学变化。结果:成功地分离并纯化人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P3MSCs结果显示,CD44、CD29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CD31均呈阴性表达;移植的人MSCs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移植人MSCs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该组大鼠移植人MSCs后7 d时行为学评分低于同组内其他时间点(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周边注射人MSCs显著地改善大鼠脑缺血症状,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可更客观地评价大鼠长时间运动功能变化。
- 马学玲刘亢丁江新梅文佳媚李桂玉李楠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脑缺血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