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灵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常用边缘检测算法在遥感影像水边线提取比较被引量:9
- 2008年
- 遥感影像分析中,边缘检测是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的主要特征提取手段。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机器视觉系统对目标对象的理解。特别是水边线的提取,在影像分析中更加重要。以长江和畅洲段河道为研究区,比较常用边缘检测算法并应用于遥感影像来提取河道水边线。结果表明:①利用常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水边线在实践上是可行的;②应用边缘检测法提取水边线,使得水边线提取时间缩短,自动化程度高。
- 钱一婧张鹰李洪灵张东潘雪峰
- 关键词:遥感影像边缘检测水边线长江
- 基于RS和GIS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可视化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基于RS和G IS技术对一期工程治理前后的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可视化研究,从空间三维角度反映了深水航道特征。采用RS技术对ETM+影像进行高通滤波增强处理;采用G IS技术将一期工程治理前后地形图资料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从横剖面、纵剖面、空间平面等不同角度研究航道的特点。结果表明:经过增强处理的遥感影像上能清晰辨认导堤、丁坝和周围出露水面的沙体,揭示出它们的空间边缘特征;航道中段水深明显增深;航道向导堤方向水深线变密集,水底地形坡度变大,近似“U”字形“河道”;航道底部较平坦,纵向深度逐渐变化,最深处为-12.2 m左右,最浅处也在-8.5 m以下。
- 李洪灵张鹰
- 关键词:RSGIS深水航道可视化
- 长江口深水航道30年空间特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根据1971-2003年6幅长江口海图资料,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深水航道水下数字高程模型,对航道治理前 后30 a的冲淤状况、纵剖面水深变化以及空间模拟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a来深水航道冲淤交替出现,总变化 趋势是冲刷。航道冲淤除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外,与治理工程也有密切联系。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结束 后,水深明显加深,坡度比变大,主航道呈现平顺的“U”形河道景观。
- 李洪灵张鹰
- 关键词:深水航道冲淤
- 基于遥感方法反演悬浮泥沙分布被引量:22
- 2006年
- 基于遥感理论,采用地物光谱仪与光电测沙仪对同一水样同步测量的方法,确保建立相关关系数据的同步性;由地物光谱仪测得的光谱值推算出遥感反射率,并等效计算ETM+图象相应波段的遥感反射率;由光电测沙仪测出悬浮泥沙浓度;通过对等效算出的ETM+各个波段遥感反射率和悬浮泥沙浓度这两组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到4种形式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TM4与TM1波段光谱值的比值与悬浮泥沙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故应用该模式进行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反演。
- 李洪灵张鹰姜杰
- 关键词:遥感反射率悬浮泥沙浓度ETM+
- 基于组件的长江遥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中下游流经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基于组件开发出了比较完善、功能强大的“长江遥感监测系统”,以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长期、快速地监测...
- 李洪灵
- 关键词:遥感监测水边线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多光谱遥感在长江口水深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利用L andsat-7 ETM+遥感图像反射率和实测水深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单波段模型、双波段模型、比值模型和多波段模型等4种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动量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对长江口南港航道水深进行了反演,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在长江口水深反演计算中的优劣性,试验表明,神经网络反演模型标准误差最小,精度最高。
- 徐升张鹰王艳姣李洪灵
- 关键词:水深遥感反演模型长江口水域
- 基于RS和GIS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可视化研究
- 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对一期工程治理前后的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可视化研究。采用RS技术对ETM+影像进行高通滤波增强处理;采用GIS技术将一期工程治理前后地形图资料数字化,并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结果表明:经过增强处理的遥感...
- 李洪灵张鹰
- 关键词:GIS技术深水航道可视化长江口
- 文献传递
- 基于组件的长江遥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以长江江苏段河道遥感监测应用为例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中下游流经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基于组件开发出了比较完善、功能强大的“长江遥感监测系统”,以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长期、快速地监测...
- 李洪灵
- 关键词:遥感技术河道演变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