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 1999年
-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64例(47.4%)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创伤性TCD监测轻度颅脑损伤伤病
-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进一步提高侧脑室肿瘤手术效果。方法 27例CT或MR Ⅰ确诊的侧脑室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包括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和三角区。结果 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手术重残1例,死亡1例。12例经2~7年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 只有根据侧脑室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达到肿瘤的充分切除。
- 陈礼刚高立达曾凡俊李讯程林杨立斌黄茂清刘波泉
-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部分切除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手术效果显微外科手术
- TCD对颅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TCD的表现和变化规律以及TCD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于伤后24—48h内入院的成年脑外伤患者行TCD检测。结果伤后1-3d出现血管痉挛,6—8d达峰值,10.13d已明显减轻;重伤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轻伤组,血管痉挛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TCD可及时、准确、无创的进行脑血管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痉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
- 罗跃辉顾建文卢敏匡永勤曾凡俊李讯马原夏勋陈平萍
- 关键词:颅脑外伤TCD脑血管痉挛
- 姚氏线对AC-PC平面定位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确认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对获得 AC— PC平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15 0例次帕金森氏病的立体定向手术 ,分别以姚氏线、额枕线和与听眦线成向后开放 10°角线作为 CT定位扫描基线 ,获取轴位 AC— PC平面及目标核团平面影像。结果 :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的 AC— PC平面直接显示率最高 (92 % ) ,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P<0 .0 1) ;并且姚氏线组的手术疗效也优于另两组 (P<0 .0 5 )。结论 :姚氏线为国人理想的功能神经外科 CT立体定向定位扫描基线。
- 曾力程林杨立斌李讯匡永勤曾凡俊黄茂清王开祥白小红汪庆华
- 关键词:前连合神经外科
- 显微外科治疗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儿童室管膜瘤被引量:1
- 2000年
- 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之一,第四脑室是最常见的肿瘤部位。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因手术易伤及颅内重要结构,手术死亡率高,特别是对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室管膜瘤,手术全切十分困难。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源于第四脑底的儿童室管膜瘤26例,为探讨其显微手术的全切率及安全性,现回顾分析如下。
- 陈礼刚高立达曾凡俊游潮曾力匡永勤李讯
- 关键词:显微外科儿童室管膜瘤
-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射频治疗帕金森氏病94例体会
- 2001年
- 帕金森氏病是因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在传统立体定向射频治疗帕金森氏病(PD)基础上,采用微电极导向技术,使手术更精确,效果更明显。自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我科采用该技术治疗94例PD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 曾凡俊陈礼刚黄茂清曾力匡永勤李讯杨立斌程林张健民
- 关键词:微电极帕金森氏病射频治疗术
- 脑伤后脑动脉痉挛的监测研究
- 2000年
- 目的:用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4例(47.4%)病人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脑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经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 26例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内放疗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6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立体定向囊腔、胶体磷酸铬内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经囊腔内放疗 ,1~ 5年随访。CT扫描显示 2 2例 (84.6 % )瘤腔持续消失 ,2例 (7.7% )瘤腔显著缩小 ,症状持续改善。 2例 (7.7% )分别于 1、3年后因瘤实质部分增大 ,症状恶化而相继死亡。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 。
- 陈礼刚黄茂清曾凡俊袁树斌李讯李开慧
- 关键词:CT立体定向囊性颅咽管瘤儿童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53、p21ras及EGFR蛋白的表达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多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2例手术切除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p21ras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星形细胞瘤组织PCNA标记指数(PC-NALI)为55.6±15.5,p53、P21ras及EGF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8.6、52.3%、42%,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CNALI及EGFR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关(P<0.01),p53、p21ras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无关(P>0.05)。星形细胞瘤中PCNALI与EGFR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p53、p21ras表达相关(P<0.05)。结论p53、p21rasEGFR异常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相关,RCNALI是评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良好指标。
- 陈礼刚曾凡俊李讯匡永勤杨立斌张建民卢敏
-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53P21RASEGFR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 2000年
- 陈礼刚朴永旭张伶俐秦山曾力匡永勤李讯曾凡俊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生物学儿童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