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保瑞

作品数:2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哲学
  • 6篇牟宗三
  • 6篇反省
  • 4篇儒家
  • 4篇工夫论
  • 4篇方法论
  • 3篇中国哲学
  • 3篇主持人
  • 2篇宇宙
  • 2篇宇宙论
  • 2篇知识论
  • 2篇儒家思想
  • 2篇儒学
  • 2篇本体论
  • 2篇存有论
  • 1篇道家
  • 1篇道论
  • 1篇德福一致
  • 1篇地球
  • 1篇地球村

机构

  • 19篇台湾大学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杜保瑞

传媒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文史哲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哲学分析
  • 1篇朱子学刊
  • 1篇2012第五...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唐君毅对朱陆工夫论异同之疏解及其误识被引量:3
2014年
对于朱熹、陆九渊工夫论之差异,唐君毅主张象山谈立本心,自信即得,而朱熹却为对治气禀物欲之杂而有涵养、致知、察识的三义工夫的架构,其背景则有一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的结构关系。唐氏认为,如依朱熹之心性论及所发之工夫论而言,朱陆意旨相通,差在毫厘,但如依朱熹宇宙论立场,则此自信之工夫即非有其必然性,故应搁置朱熹宇宙论的讨论,而直视朱熹心性论及工夫论之意旨,如此则朱熹之工夫细密为细节,象山之工夫简易为纲领,两人无不可会通之理。其实,陆象山工夫论也预设了气禀说,也存在宇宙论的理论背景;而朱熹心性论、工夫论不能离于宇宙论,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整体架构,这其中不存在宇宙论进路之工夫得以隔别心性论进路之工夫之可能。唐君毅在朱陆工夫论异同问题上,既有否定牟宗三、劳思光相关论点之处,同时又深受二者观点之影响,在理论上显得依违不定。
杜保瑞
关键词:工夫论宇宙论
主持人语
2017年
“海峡两岸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论坛”(笔谈) 是由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杜保瑞教授和来自东北地区各高校几位教授共同组织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 论坛试图由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 探讨现今社会治理的问题, 并从社会生态呈现的进路, 结合传统国学的智慧, 分析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经验, 提出可行性的评估.论坛呈现的主要是哲学研究进路学者的视野, 共同朝向此一极具现代性的课题, 申抒己见.
杜保瑞
关键词:生态治理儒学中国哲学
对方东美朱熹诠释的反思
2014年
本文针对方东美先生的朱熹诠释意见作理论的反思。方东美先生其讨论之方式为认定宋儒依据道佛立论,故而种种命题皆成乖谬。笔者从哲学基本问题意识的再为厘清,为朱熹多有辩护,但亦从中见出,传统中国哲学的解读工作仍是一大疏漏之领域,当代学者间的共识颇为缺乏,若不好好开发研究工具,则此种误解批评的现象仍将持续发生。就方先生对宋儒的做法而言,他认同于三教会通,这是值得肯定的态度,但是若缺乏良好的术语工具,便不能有效诠释各家的理论,以致只能见其不易厘清的缺失,而不能察其各自有益的建构。
杜保瑞
关键词:方东美
对王阳明批评朱熹的理论反省
一、前言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正是朱学为官学、为士子科举考试所依据之文本的时代,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是在朱熹的话语系统下做学问以及励学为人,却因为对于时儒作风的观察,与在自己心行体悟的所得,对朱熹在士林间的影响,有了自己不同的看...
杜保瑞
文献传递
汤一介哲学概念范畴进路的方法论反思被引量:2
2017年
汤一介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范畴体系问题、内在超越特性问题、知识论、解释学的建构等重大问题。从方法论反思角度看,汤先生有哲学议题开题的创作之功,这是他哲学家的面向;但他更有推动文化复兴的社会运动的实践实效,这是他实践家的面向。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推手而言,汤先生在20~21世纪之交的角色扮演,堪可媲美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人生佛教运动的推动者角色。笔者提出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解释架构,以补范畴研究的不足,以及澄清内在超越意旨的重心,并提出系统性、检证性、适用性、选择性的议题,充实汤先生对中国哲学知识论建构的关怀。
杜保瑞
关键词:儒学知识论解释学
主持人语
2019年
本期专栏有四篇文章。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董金裕所撰《韩非子“二柄”的运用及其评价》一文,针对韩非子“二柄”观念进行意旨阐述,掌握此旨在于对君权的强调,以免乱臣刁民作乱于下,此旨符合法家思想的基本立场。本文对于法术治国的立场,提出反思意见,对于立法权谁属?君王是否必须守法?是否重教化?是否关心人民福祉等问题提出批评意见,也从现代政治思想以及儒家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法家“二柄”说提出批评,观点明确,阐释清晰,且有个人见解。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华军教授所撰《经典与时代——关于“父子相隐”的争议与反思》一文,从父子相隐问题,谈到传统思想现代化应用的问题,从一个具体的小问题,谈到传统经典的现代解释以及与世界潮流相呼应的问题,既是经典研究也是文化研究。
杜保瑞
关键词:主持人儒家政治哲学法家思想名誉教授政治思想
杜保瑞主持人语
2019年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尤煌杰教授撰写《儒家比德思想的省察》一文,以比德概念讨论先秦儒家思想的义理表达方式,指出论孟著作中多有以物比喻的理论做法,将哲学的道理以现象事物的形式意涵来介绍以便于了解。文中认为比德思想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理论工程,若要深入义理,自然必须舍弃比喻式的讨论,毕竟比喻不是论证,水之就下毕竟不能证明性之向善。本文比较中西哲学工作方式,既介绍中国哲学工作模式,又讨论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杜保瑞
关键词:主持人先秦儒家思想中西哲学中国哲学哲学系
对胡五峰哲学的当代诠释之反省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讨论对胡五峰哲学在当代诠释系统的反省意见。当代诠释意见的主要脉络有二,其一为内地学者的概念范畴研究法,其二为牟宗三先生的哲学型态分系说。笔者主张,概念范畴研究法以胡宏学为性学传统以有别于理学、心学、气学传统的分类方式,不易见出哲学理论的异同,也不易定位个别儒学系统的真正重点,不是一个好的分类系统,这主要是就朱汉民、王立新、向世陵三位教授的胡宏研究专著所进行的讨论。至于牟宗三先生以其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圆教理论之建构以为分判宋明儒学系统的做法,认为胡宏学正是一"以心著性"的圆教系统,既能充分展现客观面的本体宇宙学又能落实主观面的主体自觉心,正是宋明儒学圆教型态的圆满义。笔者以为,胡宏之学不过就是准确继承先秦及北宋诸儒之学,牟先生过度地划分论孟、易庸的理论角色,以致过度强调周、张、明道的义理不足,所以得出五峰学有以圆成超克之意境,牟先生据以为圆成超克的重点即在"以心著性"说,而笔者指出"以心著性"说即是一极为普通的"本体工夫论"的命题,不断地发生在论孟、易庸、周张二程、及朱陆各家系统之中,并无特别的义理殊胜之处,是牟先生强以主体活动结构入形上理论,以致混淆活动与理论而以为有一"以心著性"之说之能圆成主客观系统的儒学圆教型态。若能正视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进路,则牟先生此一对胡宏学的过度强调及肯定之说,份量上应可放得较轻些。
杜保瑞
关键词:牟宗三
东方人生哲学的多元真理观
2017年
我非常同意马宝善先生提出的地球村与共同理性概念,我也打算首先总结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生哲学及其多元真理观,作为我们探讨现代化与多元文化问题的重要基础。东方人生哲学,对准人生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追求理想完美的人生,他们的意见各不相同,但都能有效解决问题,只要情境符合,又能诚恳地实践,都能带给人生莫大的贡献。
杜保瑞
关键词:人生哲学真理观中国传统哲学文化问题地球村
对牟宗三诠释朱熹以《大学》为规模的方法论反省
2011年
针对牟先生《心体与性体》(第三册)论朱熹的《大学》诠释部份做讨论,牟先生在此章中有几个特别的意见应为提出并讨论之,包括:以"顺取"说《大学》之工夫,以"明德"为德行而非德性,以"穷理"之所穷为存有论意旨,以"格物致知"为泛认知主义,以《大学》为与《论、孟、庸、易》不同的经典,以"他律道德"说格物致知工夫,以"诚意"与"格致"不是同一种工夫等等,而牟先生讨论这几项议题的哲学立场则是与全书其他章节的立场完全一致的。这些意见都是笔者以为不恰当的朱学诠释意见,牟先生并以之而设定一"横摄静涵"的型态以说朱熹为孔孟之别子,但笔者反对朱熹有牟先生所说的这一种型态之理论。
杜保瑞
关键词:牟宗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