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惠

作品数:35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儿童
  • 5篇肿瘤
  • 4篇婴儿
  • 4篇小儿
  • 4篇CT诊断
  • 3篇原发性
  • 3篇细胞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超声
  • 2篇影像
  • 2篇症状
  • 2篇指骨
  • 2篇舌形虫病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头颅
  • 2篇胚窦瘤
  • 2篇平扫
  • 2篇肿块

机构

  • 27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29篇杨兴惠
  • 6篇周银宝
  • 4篇梁茵
  • 4篇雷军
  • 4篇杨诚
  • 3篇高德春
  • 3篇朱传雷
  • 3篇何瑾
  • 2篇夏彬熊
  • 2篇黄勇
  • 2篇徐珊
  • 2篇唐达星
  • 2篇李民驹
  • 2篇吴德华
  • 2篇章毅英
  • 2篇马晓辉
  • 1篇贾绚
  • 1篇赖灿
  • 1篇郑琪
  • 1篇陈超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2005年浙...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指骨小孔综合症MR诊断
目的:提高对指骨小孔综合症的MR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我院收治的10例指骨小孔综合症的MR表现,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8.2岁。诊断标准:寒冷季节发病,患指肿痛,X线平片表现为多发小孔状骨质破坏,...
杨兴惠
舌形虫病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儿女,3岁4个月。3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热,最高达39.5℃;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阿奇霉素及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2天,仍发热,遂来本院就诊。体检:精神差,面黄,消瘦,两肺呼吸音粗,腹胀,腹肌紧张,肝肋下4cm。
李群英章良杨兴惠
关键词:舌形虫病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更昔洛韦肺呼吸音腹肌紧张
复方地芬诺酯中毒致脑损伤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儿男,2岁,误服复方地芬诺酯片约10余片后,面色潮红嗜睡,5h后出现叫之不应,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4d,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治疗,患儿始终昏迷,转入我院。头颅CT平扫示双侧基底节区及枕叶、顶叶后部呈广泛低密度改变,边界模糊,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脑沟裂宽深,大脑呈脑萎缩改变,大脑中线结构未见明显移位(图1~4)。治疗4d后由昏迷转至昏睡,能自发睁眼,偶有哭吵,无抽搐。入院后第5天家长放弃治疗出院,随访患儿始终无自主意识,偶有抽搐。
马晓辉赖灿杨兴惠贾绚
关键词:复方地芬诺酯中毒脑损伤复方地芬诺酯片呼吸机辅助呼吸四肢抽搐头颅CT平扫
脑胶质异位的CT及MRI表现
杨兴惠
ADGRG1基因变异相关多小脑回畸形1例
2024年
患儿为7月龄男童,以智力及运动发育迟缓、癫痫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多小脑回畸形、脑白质异常信号、小脑及脑干发育不良,脑电背景活动可见不符合年龄的广泛性高幅节律性活动伴痫样放电、睡眠期可见极度纺锤。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ADGRG1基因母源性c.215del(p.P72Lfs^(*)41)及父源性c.1906C>T(p.Q636^(*))复合杂合变异,既往未见报道,诊断为ADGRG1基因变异相关多小脑回畸形。
刘晓睿蒋铁甲杨兴惠吴鼎文童凡高峰
关键词:基因变异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梗死核心区水分子扩散运动程度及组织微结构损伤特征演变过程。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20例,前后均经两次数据采集,患者脑梗死后2~4周进行第一次DTI数据采集,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DTI数据采集。两组数据分别通过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全脑DC avg和FA伪彩图。选取伪彩图的脑梗死核心区域为感兴趣区,并定义为患侧,镜像脑组织区域为健侧,分别测量两次DTI数据的患侧和健侧的DC avg及FA值;同时计算出梗死核心区与对侧镜像脑组织区域的比值(rDC avg和rFA值)。分析两组数据中各参数的差异,P值<0.05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在前后两次检查中,梗死核心区FA值均<对侧镜像区域,DC avg值均>对侧镜像区域,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首次检查梗死核心区的FA1(0.1629±0.091)、rFA1(0.4125±0.1836)均>第二次的FA2、rFA2值;DC avg 2(1.1617±0.6054)、rDC avg 1(1.5375±0.6388)均
王姣丁玉爽杨兴惠陈虹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被引量:26
2001年
目的 评价骨骼X线片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 2 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片 ,分析其表现。结果  2 8例中 2 6例有骨骼异常改变。先期钙化带增宽2 3例 ,先期钙化带呈锯齿状边缘 19例 ,先期钙化带下透亮带 2 6例 ,骨膜反应 6例 ,骨髓炎 5例。骨骼改变呈多发、对称、广泛性 ,多侵犯长骨 ,也累及不规则骨。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骨损害出现率高 ,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 ,可作为诊断手段。
杨诚周银宝杨兴惠杨光钊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骨骼X线表现胎传梅毒新生儿
婴幼儿原发性胰腺内胚窦瘤1例被引量:1
2015年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一种来源于胚胎期卵黄囊的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在成人与儿童均有发病,发生率低,大多原发于睾丸和卵巢[1],发生于性腺外组织的内胚窦瘤则更是少见,临床上大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出现。我们新近发现1例婴幼儿胰头原发性内胚窦瘤,现报道如下。
杨会萍张洪锡郑怡杨兴惠
关键词:胰腺肿瘤内胚层窦瘤螺旋计算机
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不全梗阻58例胃肠造影分析
1998年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畸形,引起梗阻的原因很多,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显示典型的“双泡征”和小肠未充气,即可诊断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不全性梗阻根据其程度立位腹平片可出现“双泡征”或完全正常,胃肠造影可显示梗阻部位和提示其病因,它对术前诊断和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1987年至1995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十二指肠不全梗阻胃肠造影58例,现分析如下。
杨兴惠高德春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儿童先天性
气囊导管法取食管内扁圆形异物被引量:1
2003年
杨诚朱传雷钮渭明梁菌陈中雨雷军杨兴惠
关键词:异物取出术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