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文圣

杨文圣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黄色星...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恶性
  • 1篇原发性恶性肿...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系膜
  • 1篇细胞瘤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74...

作者

  • 4篇季天海
  • 4篇杨文圣
  • 3篇王莉萍
  • 1篇胡君程
  • 1篇林蓁
  • 1篇刘坤
  • 1篇张庆
  • 1篇戚沛霖
  • 1篇林蓁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瘤性钙盐沉着症2例被引量:2
2016年
例1女性,37岁。发现左手掌肿物5个月,肿胀、疼痛4天。查体:左手掌尺侧红肿明显,痛觉敏感,压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表皮未见破损,左第5掌指关节活动受限,末梢感觉、血运正常。CT示左手第5掌骨前方软组织内见圆形混合密度影。例2男性,29岁。发现右臀部肿物1年余。查体:右侧臀部皮肤可见一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1.5 cm×1 cm大小,质软,无明显疼痛,轻微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异常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2例血、尿常规均正常,血钙、磷和尿酸均正常;例1血碱性磷酸酶正常,例2稍增高。
王莉萍杨文圣林蓁季天海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化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PXA进行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者男性,25岁,因反复抽搐8年入院。头颅MRI显示左侧海马斑片状异常信号影,直径约0.9cm。镜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包括梭形、单核样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等,这些细胞被网状纤维包绕在其中,间质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有的瘤细胞胞浆内含有脂滴,灶区可见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但不见坏死、病理性核分裂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表达GFAP、Viminten、S-100和CD34,Ki-67增殖指数小于2%,EMA、Neu N、NF和CD163染色为阴性。结论 PX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罕见的致痫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为WHO II级。若能手术完整切除,则预后良好。但是原发性具有间变特征的PXA和复发性伴有恶性转化的PXA的预后却是相当差的,因为他们都属于高级别的胶质瘤。
杨文圣王莉萍刘坤张庆季天海
关键词: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学
胶质瘤干细胞的起源及展望被引量:3
2014年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至今临床尚未寻求到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胶质瘤和其他肿瘤一样,由多基因多步骤发展而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很多因素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对于GSCs起源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种假说,且各假说均未得到完全有力的证实.因此,我们就GSCs来源进行简要综述.
王莉萍杨文圣季天海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ELLS恶性程度复发率
肠系膜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myoma,L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罕见的肺外结肠系膜L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组织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网状或窦样腔隙组成,并向周围脂肪组织穿插,腔隙壁由圆形、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围绕排列,细胞无异形性及核分裂,并可见淋巴细胞灶性聚集,可见淋巴滤泡。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HHF35、α-SMA、desmin明显阳性,腔隙壁衬里及衬附的内皮细胞CD34与D2-40标记阳性或呈线形表达,而HMB-45、Melan-A阳性主要定位于上皮样细胞。结论 LAM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家族,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或绝经前期女性的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罕见病患,而发生于成年男性的肺外LAM尤其罕见。对LAM分子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其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文圣胡君程林蓁戚沛霖季天海
关键词:肠系膜肿瘤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