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变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表达情况。结果IFG组的PBS、FINS、HOMA-IR及CRP、TG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IGT组的PBS、FINS、HOMA-IR及CRP、TG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研究表明IFG、IGT、IFG/IGT与CRP值依次增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事件呈正相关。
- 杨晓艳王新成刘瑞明郭素红李艳
-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血清C反应蛋白
- 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被引量:3
- 2017年
-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为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效果,对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影响较大。该文在阐述了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杨晓艳
- 关键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带教模式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肾损害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测定肝硬化患者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量球蛋白(β2-MG)、α1-微量球蛋白(α1-MG)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尿液四项微量蛋白呈梯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A、B、C级肝功能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A级时尿微量蛋白增高标志着肾小球、肾小管结构与功能存在病理性损害。随着肝硬化病程的发展,进入B、C级时肾功损害逐渐加重。
- 刘瑞明张慧刘刚杨晓艳王磊淡以锐
- 关键词:肝硬化尿微量白蛋白早期肾损害
- 治疗牛皮癣的药物致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
- 2007年
- 目的:进一步探讨临床应用牛皮癣药物导致的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急性再障)之间的实验室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方法:药物导致的骨髓重度受抑和急性再障患者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末梢血涂片瑞姬氏染色后进行骨髓象和血象的检测;另外采静脉血应用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治疗牛皮癣药物导致的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患者外周血象极为相似,但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的骨髓涂片、活检不同于急性再障患者的显示,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虽少但还可见;此类药物导致的骨髓重度受抑患者骨髓涂片的骨髓小粒并不少,且虽有部分空虚,但其中网络的是三系造血细胞。结论:通过了解病史和使用牛皮癣药物的治疗史,骨髓象和血象的实验室分析,可以进一步找出此类药物导致的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之间的实验室鉴别依据。
- 杨晓艳王新成郭素红曲保忠
- 关键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活检骨髓涂片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刘刚苗庄张慧刘瑞明杨晓艳张洪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糖
- 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校2016级医学检验专业的1班60名学生学生作为研究组,以同级2班58名学生作为参考组,展开此次研究。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参考组学生接受常规教学方式教学,研究组学生接受病例式教学法教学;教学完成以后,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同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并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8.4±9.3)分,实践考核成绩为(85.8±8.4)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学生(P<0.05)。同时,研究组学生对于病例式教学法在各项目上的认可度,均显著高于参考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瑞明杨晓艳
-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血液检验实验教学
- 病毒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拟胆碱酯酶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张慧刘刚苗庄刘瑞明杨晓艳张洪艳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病肝病患者肝脏组织RIA测定病理改变
- 检验科生物安全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检验科生物安全教学现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改进措施的探究。方法随机选择实习时间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45名学生依据生物安全发展现状,改进教学形式,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于对照组的45名学生进行常规性生物安全教育,通过考试,研究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水平、院内感染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生物安全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接受生物安全教育期间的院内感染率较低。两组学生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考虑现阶段检验科生物安全教学现状,积极研究教学改进措施,促进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
- 杨晓艳
- 关键词:检验科生物安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 重症肝炎患者血糖和凝血因子参数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 2007年
- 苗庄刘刚杨晓艳刘瑞明张慧王磊张洪艳
- 关键词:重症肝炎血糖凝血因子胰岛素
-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同步保持着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当前,医学检验专业正在经历五年制培养到四年制培养的转变时期,作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基于此,该文从2个方面提出"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删除落后的,临床上逐渐淘汰的检验项目,增加更加先进的,更加符合临床应用的教研项目;同时,强化血液学检验实验室自动化程度,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试验硬件条件;另外,积极打造数码互动实验室。(2)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展开改革,教学方式要转变传统的"教师完全主导"的模式,建立学生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并综合应用多媒体、网络课程、微信等技术等教学手段。
- 刘瑞明杨晓艳
-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