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明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用于检测立克次体的多重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组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立克次体的多重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组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ompB基因和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基因设计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和探针组,利...
- 亚红祥苏超董珊珊杨智明高子厚
- 盈江县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蚤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掌握盈江县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蚤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和分析鼠疫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结果该地黄胸鼠体表寄生蚤主要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年均染蚤率、总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5.66%、0.91、0.65,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鼠体月均染蚤率与总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为26.12%和1.47。印鼠客蚤指数最高为6月份(1.37),该蚤构成比呈单峰,于5-10月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根据寄生蚤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加强夏季的灭蚤工作,降低蚤指数,减少鼠疫暴发。
- 高子厚赵文红董兴齐宋志忠杨智明
- 关键词:鼠疫黄胸鼠蚤类
- 2003年云南省盈江县猫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猫在云南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地位。方法应用改进的微量法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对2003年采自云南省盈江县的216份猫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从4份被检猫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1.87%。阳性血清抗体滴度分布1∶203份,1∶1601份,有2份血清呈现出低滴度抗原抗体反应(1∶10)。结论首次证实猫在云南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偶然宿主作用,并且认为猫可作为该疫源地鼠疫监测的指示动物,其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杨智明张洪英洪梅苏丽琼郭云贵梁云李俊勇
- 关键词:鼠疫F1抗体微量法IHA
- 云南省2018年动物间鼠疫监测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8年鼠疫疫情现况,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对云南省104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黄胸鼠疫源地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黄胸鼠疫源地黄胸鼠鼠体蚤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褐家鼠以缓慢细蚤、人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齐氏姬鼠鼠体蚤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鼠体蚤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为次要寄生染蚤种。对47 618只动物进行细菌学检验,检出鼠疫菌4株;对20 710组媒介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血清20 105份,阳性4份,应用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脏器23份,阳性5份。结论云南省野鼠疫源地玉龙县和古城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流行强度猛烈,家鼠疫源地未发生鼠疫疫情,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全省鼠疫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 苏丽琼段彪梁云杨智明吴鹤松
- 关键词:鼠疫
- 胶体金标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现场应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 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 关键词:鼠疫抗体胶体金标法
- 云南省2019年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及媒介种群监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9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对云南省108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使用Excel 2013建成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03只,分别属于3目5科12属22种,平均鼠密度为2.17%,黄胸鼠占捕获总数的52.67%,褐家鼠占32.15%;共检获寄生蚤20 400匹,分别属于1目5科11属11种,蚤种分布以印鼠客蚤为主,占42.42%,其次为缓慢细蚤,占39.19%;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5 418只,分别属于4目6科13属19种,平均鼠密度为3.98%,其中齐氏姬鼠和大绒鼠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7.21%和32.13%;齐氏姬鼠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55,鼠体蚤以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优势蚤种,分别占获蚤数的51.83%和32.33%,大绒鼠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82,鼠体蚤以方叶栉眼蚤为优势蚤种,占83.89%。分别对48 670只动物和21 062组媒介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血清20 163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黄胸鼠疫源地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云南鼠疫的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仍保持一定数量优势,存在鼠疫流行的条件,需加强鼠疫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及时发现疫情,以防止人间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 苏丽琼段彪杨智明梁云吴鹤松
- 关键词:鼠疫鼠体蚤
- 云南省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媒介蚤的物种构成和种群生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体表寄生蚤种群构成、分布、消长趋势,探讨其种群生态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联性,为制订鼠疫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鹤庆县马厂村委会监测点鼠疫宿主和媒介蚤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主要宿主动物、蚤类的构成比及消长变化特征。结果 调查期内共发现小兽4目6科11属13种。室外布笼86 681个,捕获小兽3 618只,捕获率为4.17%,其中大绒鼠占73.52%(2 660/3 618),齐氏姬鼠占18.71%(677/3 618),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优势种。发现蚤类4科7属7种,共3 082匹。检获大绒鼠和齐氏姬鼠鼠体蚤3 010匹,其中方叶栉眼蚤占87.87%(2 645/3 010)、特新蚤占11.20%(337/3 010)、棕形额蚤占0.86%(26/3 010);特新蚤和棕形额蚤为主要媒介蚤,方叶栉眼蚤为优势种及次要媒介蚤。结论 在鹤庆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内,主要宿主动物、媒介蚤的构成和消长趋势等种群生态特征与鼠疫流行密切相关,监测和分析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与媒介蚤种群生态特征对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 段彪张雪花赵彩凤洪梅苏丽琼杨智明卜丹娅
-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种群
- 云南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利于改变云南省鼠防工作动态管理滞后的局面,促进鼠疫防治工作走向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笔者仅对信息系统在云南省运行两年以来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 高子厚杨智明洪梅李俊勇苏丽琼宋志忠梁云
- 关键词:鼠疫信息系统
- 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对比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类构成、年际和季节消长趋势,探讨宿主和媒介种群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监测点(历史鼠疫疫点)和金华镇监测点(新发鼠疫疫点)的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方法分析主要宿主动物、蚤类的种群特征。结果沙溪镇监测点共发现动物6目7科19属22种,其中室外发现6目7科18属20种,室内发现2目2科4属5种;金华镇监测点共发现宿主动物5目6科17属21种,其中室外发现5目6科17属20种,室内发现3目5科8属10种;2个监测点均以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其中沙溪镇这2种鼠的构成比分别为37.73%和45.90%,金华镇分别为35.86%和51.43%。2个监测点检获媒介蚤3科8属8种,其中鼠体蚤3科8属8种,巢穴蚤2科4属4种;沙溪镇鼠体染蚤率为28.91%(3693/12772),总蚤指数为0.79(10144/12772);金华镇鼠体染蚤率为29.39%(959/3263),总蚤指数为0.71(2321/3263);2个监测点均以棕形额蚤和特新蚤为优势种,其中沙溪镇这2种蚤的构成比分别为33.20%和16.30%,金华镇分别为36.49%和19.09%。结论对比分析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种群特征,发现齐氏姬鼠及其鼠体棕形额蚤、特新蚤的种群特征与鼠疫流行关系更为密切。
- 段彪张四祥赵彩凤洪梅苏丽琼赵文红杨智明鲁亮
-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
- 立克次体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2024年
- 目的建立立克次体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进行应用。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Ot)groEL基因、莫氏立克次体(Rm)ompB基因、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omp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与巢式PCR和血清学胶体金法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样本中应用并比较。结果立克次体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对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斑点热立克次体以外的34种病原体DN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性检测结果为10^(2)copies/μL。重复性检测结果Ct值变异系数在1.45%~1.47%。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应用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并与血清学法和巢式PCR法比较:多重荧光PCR法检出Ot核酸阳性17份,同时经巢式PCR法检测12份为阳性、经血清法检测17份均为阳性;Rm、SFGR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多重荧光PCR法与巢式PCR法、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70.6%(0.79)、46.0%(0.47)。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可操作性,可应用于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进行立克次体筛查。
- 亚红祥董珊珊杨智明苏超
- 关键词:立克次体巢式PCR发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