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沥青混合料压实对集料取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该文讨论了旋转、振动和平板压实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提供了不同层集料取向和分布的定量信息。结果表明,在旋转和振动压实试件中集料颗粒呈圆形排列,对于大粒径集料和高宽比大于2的集料来说这种特性更为显著。平板压实试件显示颗粒取向不规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旋转和振动压实试件比平板压实试件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更显著。
- 杨琴邹晓翎
-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压实力学性能
- 玻纤格栅铺设位置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评价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用于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效果,文章以低温抗裂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小梁弯曲试验,研究玻纤格栅铺设位置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且铺设位置距表面1/3~1/2高度处效果最佳。
- 赵伟杨琴东雁宏
- 关键词:道路工程反射裂缝玻璃纤维格栅
-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驻地生产实习初探被引量:3
- 2011年
- 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人数的增加,出现了学生就业观念不明确、用人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脱节的现象.以驻地方式的专业生产实习对改变这一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就驻地实习特色与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进行讨论,以推动驻地实习教学的健康发展.
- 杨琴杜立群蒲万丽
- 关键词:就业教学方法
-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 2010年
- 为更加系统地了解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特性,分析了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从级配类型、成型方法、沥青用量的确定、验证试验等方面对中国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调整,并经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水损害试验、模量试验的验证,认为:调整后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添加外掺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出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能够满足中国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同时建议将模量试验增加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时的验证试验。
- 周庆华沙爱民杨琴
- 关键词:道路工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PRMODULE外掺剂
-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主要由集料、沥青、矿粉以及外掺剂组成。其中矿粉∶沥青的重量比为1.0~1.4,外掺剂的含量为所述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0.5wt%~0.8wt%。其制备方法是将...
- 沙爱民周庆华杨琴马峰
- 文献传递
- 一种获取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沥青混凝土参数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A,获取沥青混凝土试件;步骤B,对所述沥青混凝土试件施加对应预设置的荷载频率列表中的每一个荷载频率的压应力;步骤C,根据步骤B中所述的压应力,获取沥青...
- 沙爱民周庆华杨琴
- 文献传递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在分析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维修技术、碎石化再生技术、沥青加铺层技术进行了讨论,为合理选择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建技术提供参考。
- 聂望兴黄玉纯杨琴官正荣
-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沥青加铺层
- 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对路用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ASTM标准推荐的平板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试了路用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最大裂缝宽度、总开裂面积等早期塑性收缩指标。通过固定水泥用量、固定W/C条件下的2种试验方案研究了W/C和水泥用量对路用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显著控制着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参数;裂缝最大宽度、总长度、裂缝总开裂面积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路用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发生的早期水分蒸发速度为0.3~0.6kg/(m^2·h)。
- 王善民衣书正杨琴刘晓东
-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
-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
- 2008年
- 按照ATB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研究了ATB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已有研究成果推荐的ATB-25级配范围初选了4种级配;根据ATB性能的指标要求确定了最佳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级配范围内优选出来的最佳级配满足ATB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其对应的最佳油石质量比为2.6%,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 胡斌简文武杨琴
- 关键词:道路工程排水基层配合比
- 宁波典型天气的沥青下垫面日极值温度预测
- 2010年
- 根据宁波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要素和沥青下垫面的温度观测资料,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晴天、少云、多云和阴雨天气条件下沥青下垫面的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气象要素特征值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晴天、少云、多云和阴雨天沥青下垫面的日最高温度主要与日最高气温、日太阳总辐射和日平均风速相关;日最低温度与日最低气温线性相关。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温度与实测温度相关系数平方在0.91~0.98之间。预测模型对宁波地区沥青层结构物表面的极值温度预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邹晓翎杨琴廖志高
- 关键词: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