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少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图像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林少春
  • 4篇李雪华
  • 3篇李子平
  • 3篇程晓玫
  • 3篇杨旭峰
  • 3篇黄斯韵
  • 2篇孙灿辉
  • 1篇冯仕庭
  • 1篇彭振鹏
  • 1篇吴腾芳
  • 1篇周旭辉
  • 1篇周淑琴
  • 1篇蔡华崧
  • 1篇孟悛非
  • 1篇黄思韵
  • 1篇黄丽
  • 1篇严超贵
  • 1篇罗小梅
  • 1篇谢红波
  • 1篇李树荣

传媒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部人工血管的CT低剂量扫描
目的:血管病变的病人,在做CTA检查时候往往要接受大剂量的X线辐射,这对于病人有很大损伤,假如可以有效降低该类病人的吸收剂量,将有效改善该类病人的健康状况。本研究方案计划在保持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情况
林少春杨旭峰
文献传递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预测克罗恩病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风险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分≥I_(2)或术后12个月内需要切除吻合口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切除肠段及其邻近肠系膜的MRE参数、组织学分析和术后药物治疗数据共38个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EAR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MRE上的梳状征和肠系膜爬行脂肪指数为CD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复发的独立因素,一致性指数为0.882 (95%CI:0.764~1)。校准图显示了实际观测和预测早期吻合口复发概率之间的强相关性。结论 基于术前MRE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是一种预测CD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工具,有利于CD患者肠切除术后个体化管理。为EAR高风险患者术后早期个体化药物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何伟涛申晓迪王杨迪杜金芳李雪华熊珊珊李周雷林少春
关键词:克罗恩病
基于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床边拍片机数字化改造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改造旧床边机的方案,对我院五台不同型号的移动床边CR机进行升级改造。方法:选择锐珂公司无线平板探测器(Carestream DRX-1system)作为成像载体(重3.9kg);并将其研制的DR操作控制系统(DROC)集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内,该笔记本电脑作为DR操作控制台。对分布在不同大楼内的5台移动床边机分别安装一套高压同步控制接口和无线路由器。床边拍片时技师只用携带一块DRX-1探测器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至病区,先将安装在移动床边机的高压控制接口上的USB线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根据环境需要在笔记本电脑上预设延迟曝光时间。摄片完成后,DRX-1探测器将图片数据通过无线路由器传回笔记本电脑,5s后即可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图,再将DRX-1探测器和笔记本电脑带到另一病区继续拍片,全部完成后返回放射科,将图像传输到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及完成胶片打印。结果:①这种方式实现了一板多用,有效地利用了原有的移动床边机设备,节省维护成本;②图像质量提高,辐射剂量较CR降低;③曝光后即时阅片,为患者的救治节省了时间;如遇图像不满意可立即重拍;④操作流程大大简化,降低了劳动强度(仅需携带一块无线平板探测器和笔记本电脑,而不是一堆IP板);提高了医疗效率(一次即可完成全院病患的摄片工作,无需在放射科和病区间多次往返);⑤通过工作列表(Worklist)功能调出患者资料,现场确认后再投照,不会发生患者匹配错误。结论:利用无线平板系统对不同型号的移动床边CR机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切实可行,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显著优点和较广泛的应用。
关键林少春林玲邓盛文程晓玫
关键词:床边X线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ISM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分析ISMAD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的关系。结果15例夹层破口均位于动脉前壁,距离根部(24.3±9.7) mm;73.3%(11/15)的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弯曲近远端各1 cm区域内。无腹痛(8例)与腹痛(7例)患者夹层长度、真/假腔短径比及真/假腔长径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Yun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保守治疗均有效;Ⅱb型7例,其中3例保守治疗有效,4例行腔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可清晰显示ISMAD的影像特征,可为ISMAD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李雪华林少春黄思韵江肖松孙灿辉李子平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基于Linux平台的CT图像重建的优势
2010年
目的利用Matlab数学工具重建CT图像。用完全相同的程序和图像模型,对比在Linux平台下和在Windows平台下的运行速度。方法运行Matlab数学工具,使用不同像素大小Shepp-Logan的headphantom切片,通过投影得出投影数据,然后用傅立叶逆变换、滤波反投影和雷登逆变换等方法,在不同操作系统Linux和Windows下运行。结果在操作系统Linux下运行CT图像重建程序效率明显高于Windows。结论 Linux操作平台的具有更高的CT图像重建效率。
林少春杨旭峰吴腾芳罗小梅蔡华崧
关键词:操作系统图像重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要点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CT表现,总结其CT特征。【结果】SPTP有实性及囊性结构,具有包膜,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清晰,常不伴有胰管扩张;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强化。【结论】SPTP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掌握其CT影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林少春黄斯韵黄丽方壮念林锦江李雪华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
直热式干式打印机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2009年
在医院集中式DICOM医用打印系统中,一台高速打印机往往连接着多台DICOM主机。各主机对输出图像的质量要求不同,所以要求打印机端适应主机的要求,控制打印图像质量,得到令人满意的胶片输出。本文以AGFADrysar5503干式打印机为例探讨直热式干式打印技术的原理和临床上的实际应用。直热式干式打印机能够输出连续的色调、丰富的灰阶与高质量的空间分辨率的优质图像,而且具备结构优化、性能稳定、出片速度较快、更环保等优点。
林少春程晓玫杨旭峰
关键词:干式打印机图像质量
T2~* mapping评估克罗恩病炎症活动性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T2~* mapping对评估克罗恩病(CD)炎症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CD患者行MR肠道造影及T2~*WI扫描。在T2~*mapping上测量病变肠壁的T2~*值,以MR活动性指数(MaRIA)为CD炎症活动性的参考标准,分析T2~*值与CD活动性的关系。【结果】160个肠段中,缓解期CD(Ma RIA<7)26段,轻度活动期CD(7≤Ma RIA<11)23段,中-重度活动期(MaRIA≥11)111段。三组CD肠壁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0个肠段的T2~*值与Ma RI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2~*值在鉴别缓解期和活动期CD(AUC=0.877)以及鉴别缓解期-轻度活动期和中-重度活动期CD(AUC=0.848)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其中T2~*值选择阈值为20 ms时诊断轻度和中-重度活动期CD的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84%。【结论】T2~*mapping的定量指标T2~*值与CD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准确诊断CD的炎症活动性。
黄斯韵李雪华方壮念张梦晨冯仕庭孙灿辉李子平林少春
关键词:MAPPING克罗恩病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月国动脉监测触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3段动脉的VR和MIP图像质量和整体图像质量,并对3段动脉的增强CT值进行方差分析,记录下肢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和出现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1例患者因双侧月国动脉闭塞未能触发扫描,其余61例患者中VR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33例(54.1%)、23例(37.7%)、4例(6.6%)和1例(1.6%),优良率为91.8%(56/61);MIP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41例(67.2%)、17例(27.9%)、2例(3.3%)和1例(1.6%),优良率为95.1%(58/61);主-髂部、股-月国部及膝下部平均增强CT值分别为(536.42±99.68)Hu(352.43~742.71Hu)、(541.72±119.05)Hu(338.38~800.75Hu)和(421.29±97.15)Hu(264.58~739.00Hu),方差分析显示三部分血管间平均CT值有统计学差异(F=25.25,P=0.00);下肢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8.9%(1531/1549),22.9%(14/61)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显影。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采用月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远端分支可能显示不佳和静脉显影是其不足,对于双侧月国动脉闭塞的患者则会导致无法触发。
周淑琴彭振鹏周旭辉严超贵高樱林少春李树荣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
数字化X线像影中的多级对比放大技术
2010年
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包括CR、DR)日臻完善,已经作为成熟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是不同厂家对图像后处理的理解有所不同,所用的图像处理核心技术也不相同.
程晓玫林少春徐刚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图像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