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曙光
- 作品数:92 被引量:53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更多>>
- 福建省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国际国内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为全面了解福建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2011年6—7月对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开展专题调查。
- 陈国忠李晓庆钟文玲林曙光
- 关键词:公共卫生机构慢性病
- 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的地区分布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间内在联系及地区分布特点。方法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计算因子负荷及主因子得分。结果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4个主因子特征根分别为2.203,1.534,1.472,1.460,累计贡献率为74.11%。主因子1对食管癌、肝癌、鼻咽癌,主因子2对直肠癌、白血病,主因子3对胃癌和宫颈癌的影响较大,但作用相反,主因子4对乳腺癌和肺癌影响较大且有促进作用。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肺癌、鼻咽癌、胃癌、白血病、宫颈癌的共同度分别为83.57%,81.22%,80.04%,74.45%,73.78%,72.70%,68.96%,68.63%,63.57%。主因子1得分较高的地区为福建的东南沿海,得分低的为闽北山区;主因子2得分较高的地区为闽西、闽中山区;主因子3得分较高的地区为闽江口沿岸,较低的为闽东北山区;主因子4得分较高的地区为东山、福安及厦门、漳州和福州等几个工业城市;低者为闽北山区。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并具有地区分布特点。
- 钟文玲薛常镐林曙光肖泽章林熙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恶性肿瘤
- 福建省成人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成人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成人378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8-69岁人群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34.0%、28.3%、26.6%和16.7%,标化率分别为37.3%,32.2%、29.9%和16.9%;男性吸烟率为76.1%,女性为1.8%,标化率为71.3%和1.4%,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1.2±7.0岁;现在戒烟率为11.5%;被动吸烟率为32.5%。性别、年龄、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我省的控烟形势不容乐观,应扩大烟草危害的知识普及、加强戒烟抟巧的培训和促讲公其场所禁烟法律的宴施.
- 林熙钟文玲林曙光
- 关键词: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戒烟
- 福建省胃癌发病危险因素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郑奎城蔡琳林曙光李晓庆陈铁晖钟文玲苏畅吴冰珊胡祥炬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研究项目属预防医学中的流行病学领域。主要技术内容:病例对照研究。阐明了福建省贲门癌发病危险因素:三餐不按时吃、进食速度快、饮用井水、吸烟、10年前食用猪油、肿瘤家族史、胃部疾病史等。阐明了预防贲门...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血清流行病学
- 补碘对严重缺碘地区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了解补碘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严重缺碘地区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法测定补碘后出生的儿童智商,并与补碘前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因素。结果补碘后出生的儿童的智商总体水平为93.2,明显高于补碘前出生的儿童智商78.6,而且前者儿童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后者儿童中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16.4%)。结论母体孕产期服用碘油丸可有效降低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
- 陈志辉何萌林本翔王木华林曙光
- 关键词:碘智力测验智商
- 消除碘缺乏病健康促进模式的研究
- 陈志辉许龙善林曙光苏惠健
-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将碘盐鉴别干预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健康促进活动并编写了操作程序,被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技术指导中心编入《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手册》;创建的健康促进模式填补了国内在消除碘缺乏病领域干预技术的一项空...
- 关键词:
- 关键词:碘缺乏病
- 福建省2008-2010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动态及其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住院恶性肿瘤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登记122 341例。病例数居前5位,男性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占69.8%);女性为乳腺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占53.2%);男性病例集中在50~74岁(64.1%),女性在40~59岁(47.8%);各年龄段居首位的肿瘤,0~14岁为白血病(32.5%),15~44岁为甲状腺癌(11.3%),≥45岁为肺癌(16.5%)。不同地区前5位肿瘤类别较一致,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是监测重点,应根据性别、年龄和地区特点制定防控措施。
- 陈铁晖钟文玲林曙光肖景榕周衍江慧娟吴琳榕
- 关键词: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疾病控制
- B超在碘缺乏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与学龄甲状腺容积正常值的建立
- 陈志辉林曙光许龙善王木华
- 该研究主要内容有:第一、探讨B超对碘缺乏病防治科研应用的价值;第二、建立我国碘充足地区学龄儿童按年龄分组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上限值;第三、建立我国碘充足地区学龄儿童体表面积分组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上限值;第四、将B超...
- 关键词:
- 关键词:碘缺乏病甲状腺容积正常值
- 福建省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者1个月及1年戒烟效果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者1个月和1 a后戒烟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竞赛的全省4619名报名者于1个月和1 a后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进行等距抽样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及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调查数据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并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持续戒烟1个月者占51.9%,持续戒烟1 a者占38.0%。单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是参赛目的(χ^2=75.799,P=0.000);影响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量(χ^2=9.953,P=0.019)、参赛目的(χ^2=52.227,P=0.000)、戒烟措施(χ^2=7.882,P=0.019)。多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戒烟态度、参赛目的,OR(95%CI)分别为0.98(0.964-0.997),1.198(1.195-3.080),2.812(2.152-3.675);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吸烟量、戒烟态度、参赛目的、戒烟措施,OR(95%CI)分别为1.915(1.085-3.381),0.720(0.546-0.951),0.529(0.330-0.847),3.171(2.233-4.501),1.901(1.294-2.793)。参赛者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周围人吸烟、缺乏支持等。结论2006年福建省开展的国际戒烟竞赛活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今后仍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并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以减少烟草危害。
- 陈锦辉徐瑜何水荣欧光忠林英卞坚强刘焰雄洪源浩陈翔林曙光钟文玲陈铁晖肖泽章黄少芬叶莺林熙
- 关键词:戒烟随访研究戒烟竞赛
- 福建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福建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1993—1995年及2003—2005年我省死因登记系统监测资料,计算人群死亡率变化由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引起的比例。[结果]城市地区人口结构稳定,非人口因素作用影响更大;农村地区人口老化程度加快,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共同影响死亡率的变化。1993—2005年肺癌、乳腺癌及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地区80%以上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农村地区非人口因素作用也占了50%左右。[结论]慢性病主要由行为危险因素引起,要降低其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 叶莺林曙光钟文玲陈崇帼薛常镐肖泽章
- 关键词:死亡率人口因素行为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