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组、非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结果 其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灵敏度为 46 .9% ,特异性为 97.8% ,非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匀为阴性。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特异性及敏感度高 ,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
-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胞浆抗体抗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途径的实验研究
- 1996年
- 本研究用敏感的NIH系无胸腺裸鼠为实验动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通过5种途径8种方式,进行了动物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划痕途径感染率为85.0%、呼吸道为75.0%、直接接触为15.0%,2只感染病毒的孕鼠,所产12只仔鼠全部感染。
- 金朝杭陈现彬孟祥芝孟祥芝马伟梁玉玲党锡连马伟
- 关键词:HFRSV
- 应用套式RT-PCR对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 ,为山东省汉坦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McAb -IFA ,HI分型 ,RT -PCR分型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 ,对来源于山东省各主要HFRS疫区的 98份病人血清进行基因分型 ,对部分标本PCR产物纯化 ,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最后用DNASTAR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 6份恢复期血清中McAb -IFA分型 2 2份为SEO型 ,HI分型 2 4份SEO型 ;72份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中 65例RT -PCR分型为SEO型 ,获得了来自不同地市汉坦病毒 5个样品M片段 ( 134 3~ 1630nt)序列 ;序列比较分析发现 ,山东省内流行的SEO型汉坦病毒核苷酸的同源性较高 ,型间差异一般不超过 7% ,从种系发生树看这些病毒分布在一个分支上 ,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 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仍以SEO型为主 ,且病毒间同源性较高 。
- 孟祥芝梁玉玲陈现彬李德新马伟李文欢金朝杭党锡连
- 关键词:汉坦病毒套式RT-PCR基因分型
- 冷冻加聚肌胞预防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聚肌胞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 应用液氮冷冻方法去除患者疣体。治疗组肌肉和局部注射聚肌胞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 14 3% ,对照组复发率 42 8%。两组复发率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选用聚肌胞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效果显著。
- 梁玉玲韩鹏陈现彬马伟
- 关键词:尖锐湿疣冷冻疗效观察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NIH裸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1995年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EHFV)感染NIH裸鼠后,濒死状态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检测各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结果表明,NIH裸鼠对EHFV感染敏感,感染后其脑、肺、肝、肾和心脏组织实质细胞浆内均可检出特异性抗原。
- 金朝杭毛庆波党锡连梁玉玲梁玉玲金艳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 用NIH系裸鼠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动物模型被引量:1
- 1996年
- 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 NIH 系无胸腺裸鼠,经历规律的潜伏期后发病,最终全部死亡。整个感染过程平均14.5d。裸鼠呈全身性感染。普遍病理表现为血管损伤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电镜示多部位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改变,及部分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液化性或凝固性坏死样改变;组织培养在多部位组织器官中分离到 HFRSV。研究结果表明,HFRSV 感染 NIH系裸鼠,可建立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死动物模型。
- 金朝杭党锡连梁玉玲刘昌平毛庆波陈现彬金艳马伟孟祥芝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 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
- 2001年
- 目的 观察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腹腔接种法感染裸鼠 ,中药合剂组 (实验组 )灌注中药合剂 ,对照组除接种病毒外不做其它处理 ,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观察。结果 中药合剂取得了抗病毒作用的显著效果 ,裸鼠的发病时间明显推迟 (P <0 .0 5 )、病程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
- 梁玉玲陈现彬马伟党锡连金朝杭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中药合剂
- 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病毒唑和干扰素早期联合用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NIH系裸鼠为动物模型 ,将裸鼠分成 4组 ,应用HFRSV腹腔接种法感染裸鼠。第一组腹腔注射病毒唑和干扰素 ,第二组腹腔注射病毒唑 ,第三组腹腔注射干扰素 ,第四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 ,在同等条件下饲养、观察。结果 联合用药组对HFRSV感染裸鼠的保护作用取得了优于其它组的显著效果 ,其裸鼠的发病时间明显推迟 (P <0 .0 5 ) ,病程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症状明显减轻 ,死亡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梁玉玲陈现彬马伟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病毒唑干扰素
- 干扰素白介素-2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α -2α干扰素 (α -2αIFN )及白介素 -2 (IL -2 )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方法 单纯应用 2 5 %足叶草脂局部涂沫与 2 5 %足叶草脂、α -2αIFN或IL -2联合用药 ,随访 6个月 ,观察CA复发情况。结果 1组复发率为 40 .9% ,Ⅱ组复发率为 12 .9% ,Ⅲ组复发率为 12 .4%。Ⅱ组或Ⅲ组CA复发率与Ⅰ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CA复发率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α -2αIFN、IL -2是预防CA复发的有效药物。
- 马伟杨绍兴高娟陈现彬梁玉玲
- 关键词:干扰素尖锐湿疣白细胞介素2复发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途径的实验研究
- 1996年
-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和传播途径,选用96只敏感的NIH系无胸腺裸鼠为实验动物,用HFRSV通过5种途径8种方式,进行了动物实验感染研究。并以实验动物感染后发病症状、体征和脑、肺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查及组织培养为客观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皮肤划痕途径感染率为85.0%、呼吸道为75.0%、直接接触为15.0%;2只感染病毒的孕鼠,所产12只仔鼠全部感染;20只消化道途径(灌胃方式)的受试鼠无一感染。说明HFRSV对动物的感染传播存在着明显的途径和部位的差异,与此同时还证实HFRSV感染途径和部位与其致病性有关。这为HFRS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金朝杭梁玉玲陈现彬孟祥芝马伟李文欢党锡连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