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莹
-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剂量培哚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剂量培哚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94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长期口服培哚普利的剂量情况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均为口服常规剂量培哚普利;观察组49例,均为采取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通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心脏结构指标[主动脉瓣环内径(A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PWTs)、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与心脏收缩功能[LVEF(左心室收缩射血分数)、LVFS(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规律治疗1年,观察组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除PWTs、LVFS外,其他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心脏结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脏结构指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梁莹何飞张金盈
- 关键词:培哚普利心肌梗死心脏收缩功能
- 诺迪康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诺迪康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40例)和治疗组(1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米力农注射液,首剂量50μg/kg,给药时间>10 min,然后以0.5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4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诺迪康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GMP-140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4.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值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PV值、EAI值和GMP-1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和vWF血浆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NO、ET-1和vWF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迪康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患者心衰病情,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变状态,抑制血小板活性,解除内皮功能障碍。
- 梁莹何飞刘源张金盈毛云
- 关键词:诺迪康胶囊米力农注射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活性内皮功能
- 探讨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 厉菁张金盈姚海木张力李丹娜李蒙梁莹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18 mg加入10 mL无菌注射用水,缓慢推注(时间>2 min),30 min后重复1次上述操作。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生物标志物、心脏超声指标、心肌梗死面积、血流变学相关参数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6.2%、9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Ⅰ、CK-MB、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WHV和WLV)及血浆黏度(PV)值;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流变学相关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DA、hs-CRP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6.2%、11.9%;治疗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
- 梁莹何飞张金盈
-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的患者采用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其治疗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6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以心房颤动为诊断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华法林钠片口服的36例患者称为对照组,依照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用量,维持INR在2.0-3.0之间。另36例的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参松养心胶囊。将两组治疗疗效,房颤发作、hs-CRP水平与不良反应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治疗后联合组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组INR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血清hs-CRP数值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INR数值,降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与频率,更有效降低血液中hs-CRP,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 梁莹何飞刘源张金盈
- 关键词:华法林参松养心胶囊心房颤动血清HS-CRP水平
- 携带11q23/MLL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措施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8例,有CD4、CD7和CD9淋系抗原表达6例;15例接受化疗,12例获得完全缓解(1疗程达完全缓解9例)。4例6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33.33%,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均存活(其中2例复发者)。共死亡10例。结论 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对常规化疗不敏感,预后不良;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常规进行11q23/MLL融合基因检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
- 何飞李晓红郭荣赵菁梁莹
- 关键词:融合基因急性髓性白血病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及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内皮功能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另择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共4周;B组应用除瑞舒伐他汀以外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彩超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采用RT-PCR法测定eNOS mRNA表达,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A、B组治疗前FMD、eNOS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后eNOS mRNA表达显著增强,FMD改善(P均<0.05),B组治疗前后FMD、eNOS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组、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增强eNOS基因表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 梁莹张金盈魏经汉姚海木赵晓燕刘爱静梁新义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功能
-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测定72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外周血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以同期正常分娩的7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FT3、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2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对照组中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P<0.05)。观察组血浆hs-CRP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血浆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中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
- 何飞张杰郭荣梁莹
-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甲状腺激素免疫反应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vs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 张金盈张力厉菁梁莹李丹娜李蒙韩雪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内皮祖细胞
- 支架置入对ACS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血清G-CSF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浓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C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ST段抬高ACS急诊PCI组(n=7)和非ST段抬高ACS[包括14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1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择期PCI组(n=25)],1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者作为对照组(n=10)。分别于术中和术后3 d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同时分离血清以备G-CSF浓度检测。于第10 d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以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G-CSF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①急诊PCI组术前外周血EPC-CFU数量稍高于择期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急诊PCI组术前血清G-CSF明显高于择期PCI组,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均有增高,但后者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择期PCI组外周血EPCs增加数量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r=0.261,P=0.009),急诊组则无。结论:择期PCI患者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增加,且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AMI后急诊PCI患者术后血清G-CSF浓度明显升高但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无明显相关。
- 张金盈张力王永奎厉菁梁莹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内皮祖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