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异位融合肾一例 2013年 患儿男,1岁,异位排尿1年伴尿失禁7个月入院。患儿于出生时曾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皮肤瘘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查体:会阴部潮湿,阴囊阴茎发育小,明显向腹侧弯曲,包皮规程于背侧呈帽状, 武艳君 孙惠苗 关晓力关键词:融合肾 会阴肛门成形术 先天性肛门闭锁 阴茎发育 皮肤瘘 出生时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 2013年 神经纤维瘤病(NF)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Ⅰ)和Ⅱ型(NF-Ⅱ)。NF-Ⅰ型是一种源于神经嵴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虽然可以产生身体多个部位或脏器异常改变,但是它对颅脑的影响尤为明显,表现很具特征性,有关NF-Ⅰ型的儿童部影像学表现的文献较少,笔者搜集10例,报告如下。 孙惠苗 武艳君 关晓力关键词:颅脑CT 磁共振成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儿童 多系统损害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1例 被引量:3 2016年 重复胃畸形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我们近期收治位于幽门部的重复胃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性,2个月,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5 kg,母乳喂养。入院前5 d 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每次进食后均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黏液,不伴发热、腹泻、抽搐等,加重2 d 入院。体查:无腹胀,未见胃型及蠕动波,腹部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未扪及腹部包块。彩超结果提示:肝门部囊性包块,内见密集点状弱回声反射,诊断肝门部囊性包块,性质待查(图1);上腹部 CT 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构提示:肝门区3.3 cm &#215;3.9 cm 的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CT 值3 Hu,增强后囊壁强化,胆总管未见显示,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向左前推移,考虑胆总管囊肿的可能(图2);上腹部 MRI 及 MRCP提示:肝门区可见一囊性异常信号影,囊壁较厚,囊内信号与胆汁信号相似,胆总管显示不清,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感染(图3);上消化道造影:胃外形较大,蠕动较强,造影剂通过受阻,可见鸟嘴样改变,分别于半小时及1 h 复查,未见造影剂明显通过进入小肠,考虑胃出口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图4)。 徐树明 关晓力 孙惠苗 武艳君 杨洁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胃重复畸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足月剖腹产 囊性包块 上消化道造影 健康儿童颅脑血管Willis环变异的MRA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TOF MRA)在评价2~14岁健康儿童生理状态下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形态及变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均无异常的2~14岁500例检查者的MR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Willis环血管的发育情况、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变异发生率。所有受检者均采用3D-TOF-MRA技术,根据Willis环的完整性及血管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型。结果:Willis环完整50例;Willis环前循环均显示完整,后循环不完整203例;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198例;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49例。结论:MRA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健康状态下Willis环的形态,为临床脑血管疾病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武艳君 孙惠苗关键词:儿童 健康 磁共振成像 WILLIS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5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缺氧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并在临床以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小儿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故多年来收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孙惠苗 武艳君 徐树明 关晓力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神经系统后遗症 围生期窒息 神经病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3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患儿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18例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末端脊髓空洞大小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仅行脊髓栓系松解术,2组患儿术前及术后均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测定椎管内脑脊液流速,观察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并随访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前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空洞部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梗阻,脑脊液流速较慢,术中均发现空洞部位蛛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粘连,术后空洞大部分明显缩小,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脑脊液循环通畅,脑脊液流速增快,手术前后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前、术后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脑脊液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发现蛛网膜增厚、粘连;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脑脊液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明显改善。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与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导致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根据MRI显示空洞/脊髓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靳文 刘志平 关晓力 刘赵鹤 侯亚冰 胡凯强 吕鹏 武艳君 李斌霞关键词:脊髓 脊髓空洞症 发病机制 小儿滑膜性骨软骨瘤病一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3岁,主因1d前左膝外伤后肿痛就诊。查体:左下肢屈曲,左膝外侧红肿明显,压痛阳性,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x线片见左侧胫骨外侧骨皮质模糊,可见游离骨片,考虑骨折(图1)。CT检查见髌韧带下近腓侧不规则高密度影,左侧胫骨近端局部骨皮质欠光整,可见小骨片,周围软组织肿胀(图2)。考虑左侧胫骨近端撕脱骨折, 关晓力 韩美蓉 孙惠苗 毕璐琳 杨洁 武艳君关键词:小儿 关节活动受限 胫骨近端 软组织肿胀 膝外侧 高密度影 儿童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2年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预后差,同时又缺乏特异性体征,儿童DAI病情发展较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CT扫描可直接发现灶状出血及颅骨骨折,难以直接发现非出血性病变。而MRI由于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多维成像的特点,可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及程度,为DAI的早期明确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孙惠苗 武艳君 关晓力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扫描 儿童 特异性体征 临床症状 MRI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作用 关晓力 武艳君小儿肾积水病因诊断的影像学检查评价(附50例分析) 肾积水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通过对肾积水患儿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中尤其在病因诊断中所起作用的对比分析,评价各自的诊断应用价值. 韩美蓉 关晓力 武艳君 杨洁关键词:肾盂积水 影像学 IVP M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