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健雄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附2880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实施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28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无中转开腹,出血少。单侧手术时间5~8min(中位时间7分钟),双侧手术时间12~16min(中位时间14分钟),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578例(23%)。术后并发症32例(1.0%),均得到及时处理痊愈。住院3~4d。随访时间6月至3年,25例复发(0.8%)。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可以发现并处理隐性鞘状突未闭,值得临床推广。
- 王斌毛健雄肖东麻晓鹏
- 关键词:腹股沟腹腔镜儿童
- RET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风险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RET基因是HSCR的主要致病基因,本研究探讨RET启动子区的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5G/A和-1A/C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direct-squencing)分析方法,检测了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其中合并小肠结肠炎者18例和120例正常对照者RET-5G/A和-1A/C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RET-5AA和-1CC基因型频率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AA较显著(P值<0.001)。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携带RET-5AA基因型者罹患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亦增加(P值=0.004),但与单纯HSCR患者组相比,RET-5AA基因型者并无增加合并小肠结肠炎的风险(P值=0.461)。结论RET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5G/A和-1A/C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风险增加相关,但并不增加原有HSCR患者合并小肠结肠炎的风险。
- 王斌刘磊毛健雄陈芳
- 关键词:RET基因遗传变异分子遗传学
- RET基因调控区遗传变异与先天性巨结肠患病风险研究
- 2012年
-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HSCR)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疾病,RET是其主要的易感性基因。本研究对RET非编码区单核甘酸多态性(SNP)-5G>A(rs10900296),-1A>C(rs10900297)和intron1 C>T(rs2435357)进行分型分析,评估RET基因调控区SNPs及单倍型与先天性巨结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名病例组病人和139名对照组正常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回归模型中使用OR值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基因型危险性的评价指标。结果 -5G>A,-1A>C,intron1C>T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和对照人群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5 AA(OR=6.26,95%CI=3.62-10.83),-1 CC(OR=7.54,95%CI=2.06-27.66)和intron1 TT(OR=19.22,95% CI=7.54-48.99)基因型均能显著增加HSCR发病的风险。单倍型A-C-T(OR=6.28,95% CI=3.77-10.46)和双体型A-C-T/A-C-T(OR=13.62,95% CI=3.48-53.30)分析同样表明与HSCR发病风险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的累积效应。结论 RET基因调控区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CR的发病易感性有关,支持RET通路的常见变异在HSC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假设。
- 王斌段生宇吕栩再毛健雄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单核苷酸多态性RET基因单倍型
- 小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四例报告
- 目的:探索在中国进行手术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方法。方法:对4例药物难治性癫痫小儿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男1女,手术年龄4岁3个月至10岁5月,病程在3年以上,系统正规试用过5种以上抗癫痫药物。1例病因为脑炎后遗症,2例...
- 廖建湘陈乾陈彦毛健雄付桂兵胡雁陈黎李冰黄铁栓李成荣
- 文献传递
- RET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与先天性巨结肠风险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RET基因是其主要致病基因,本研究探讨RET启动子区的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5G/A和?1A/C与先天性巨结肠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d irect-squenc ing)分析方法,检测了52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人和120例正常对照者RET?5G/A和?1A/C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先天性巨结肠风险的相关性。结果RET?5AA和?1CC基因型频率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和0.003),携带RET?5AA和?1CC基因型者罹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风险分别是携带RET?5GG和?1AA基因型者的11.40倍(95%C I,2.89?53.09)和4.65倍(95%C I,0.98?32.30)。此外,单倍型分析发现,同时携带两种风险等位基因的A—C单倍型者的患病风险比携带G—A型者增高了4.38倍(95%C I,2.53?11.90)。结论RET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5G/A和?1A/C多态可能是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易感因素。
- 王斌刘磊李苏依肖东毛健雄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RET分子遗传学
- B7-1和B7-2基因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免疫共刺激信号B7-1和B7-2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株,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质粒(Ad-GFP)转染SH—SYSY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判断转染效率,确定合适的感染倍数(MOI)。分别以空病毒质粒(Ad)及携带B7-1或B7-2的腺病毒质粒转染SH-SYSY细胞,即对照组和B7-1或B7-2组;并以未转染的肿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空白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7-1分子和B7-2蛋白表达,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直接分离和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以效靶比5∶1和10∶1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测定放射性核素闪烁计数(cpm)/min,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水平。结果腺病毒对SH-SY5Y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后目的基因B7-1和B7-2得到了有效表达。B7-1组、B7-2组cpm值及上清液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Ad组、SH组(P<0.01);B7-1组与B7-2组比较,cpm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无明显差别(P>0.05)。效靶比5∶1时,与10∶1相比,cpm值及IFN-γ、IL-2含量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B7-1和B7-2分子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T细胞分泌IFN-γ、IL-2,而B7-1与B7-2两组间cpm值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
- 王斌陈芳毛健雄王建尧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共刺激分子B7-1
- 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均一期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16例患儿肛门功能正常.1例腹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经伤口缝合后痊愈.16例患儿扩肛数月,排便正常,1例失访.结论 选择性进行I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 王斌叶明毛健雄裴洪刚
- 深圳地区儿童PHOX2B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先天性巨结肠易感性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PHOX2B第二内含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IVS2+100G/A与先天性巨结肠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分析方法,检测58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人和150例正常对照者PHOX2B IVS2+100G/A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先天性巨结肠风险的相关性。结果PHOX2B IVS2+100AA基因型频率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4),携带PHOX2B IVS2+100AA基因型者罹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风险是携带PHOX2B IVS2+100GG或是GA基因型者的2.06倍(95%CI,1.00-4.40)。结论PHOX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IVS2+100G/A可能是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易感因素。
- 肖东刘磊缪小平毛健雄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遗传学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医院住院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患儿进行监测,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开始排便时间(22.8h±8.6h)、开始喂养时间(4.5d±1.2d)、完全经口喂养时间(13.6d±4.9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27.6d±10.4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全部治愈,对照组有2例死亡,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光谱技术能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术期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预后。
- 张平孙海春张大莉傅晓玲毛健雄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近红外光谱技术护理
- B7-1基因转染儿童肝母细胞瘤苗抗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hB7-1基因以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化儿童肝母细胞瘤后,转化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hB7-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入HepG2细胞后,获得高表达B7-1分子的HepG2/hB7-1细胞,MTT法检测HepG2/hB7-1细胞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ELISA法检测瘤苗体外对T淋巴细胞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epG2/hB7-1细胞表面的B7-1分于表达为18.5%,比HepG2细胞表达水平提高16.8倍。从HepG2/hB7-1细胞生长曲线可看到,转化hB7-1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生长受到抑制。HepG2/hB7-1瘤苗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量明显超过HepG2细胞(P<0.01)。结论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epG2可以获得B7-1分子高表达的细胞株,降低肝母细胞瘤细胞的恶性表征,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
- 王斌刘磊陈芳毛健雄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重组腺病毒载体IFN-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