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政杰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劳动力转移与贵州新农村建设被引量:3
- 2008年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停滞和老人赡养、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贵州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汪政杰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
- 村级民主建设问题
- 一、村民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村民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实质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还是村委的问题,村民自治是"村民"的自治还是"村委会"的自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十八条,"村
- 胡朝映汪政杰
- 文献传递
- 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
- 2005年
- 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其消极性表现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利益观念、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从而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这对当代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作用和负面效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祖国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
- 汪政杰
- 关键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当代大学生
-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障碍及对策分析
- 2007年
- 劳动力素质差,使得贵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弱,择业范围窄,限制了劳动报酬的增加,成为制约贵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政府投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特别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素质,是实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现代市民的关键。
- 汪政杰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发展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四问
- 高职教育只是为了就业,还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只是依据未来就业岗位学习技能,还是应该"文""理"兼修,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技能过硬、理论够用"的...
- 汪政杰
-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 发展旅游业与贵州扶贫攻坚被引量:1
- 2005年
- 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是一条投入少,成效高的扶贫之路。找准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问题,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做好展示与创新的工作,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 胡朝映杨明凯包世红樊伟春石铃林汪政杰
-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扶贫扶贫攻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培养乡土实用人才 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被引量:1
- 2007年
- 贵州省黔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贵州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战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不仅是关系贫困人口增收的问题,也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教育扶贫,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措施,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道路,为黔南州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汪政杰
- 关键词: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聚居地区乡土贫困程度
- 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贵州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到2014年底贵州城镇化率为40.01%,全国是54.77%,相差近15个百分点,列全国倒数第二;贵州的城镇化质量也低,城市少,仅仅13个,而且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贵州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发展全局问题,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贵州城镇化建设要立足贵州实际,坚持走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走低碳绿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走平民路线的城镇化道路,努力探索一条既不同于东部又有别于西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 余蓉汪政杰鲁国晶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文化建设: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希望与难点被引量:2
- 2008年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方面,具有神秘性、原生态、多样性等特点的贵州地域文化,是贵州旅游之魂,是发展贵州旅游的希望所在;另一方面,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文化日渐断裂和遗失,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其打造贵州旅游品牌、塑造贵州形象已成为旅游发展中的最大难题。
- 汪政杰
- 关键词:地域文化旅游业
- 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现阶段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点:跨省区转移的多,本地就业的少;农业—非农业或各种职业中流动的多,在城市定居转移为市民的少;无序输出的多,有组织输出的少;从事简单劳动的多,从事复杂劳动的少。农民工面临来自就业地政府和社会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歧视,以及克扣、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贵州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一是要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增加本地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 汪政杰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