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明强

作品数:43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脑梗
  • 25篇梗死
  • 24篇脑梗死
  • 22篇急性
  • 12篇卒中
  • 12篇急性脑梗死
  • 10篇脑梗死患者
  • 9篇预后
  • 8篇血压
  • 8篇抑郁
  • 8篇急性期
  • 7篇老年
  • 6篇血小板
  • 6篇神经功能
  • 6篇脑卒中
  • 5篇疗效
  • 5篇急性期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26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苏州大学附属...
  • 8篇苏州市立医院
  • 7篇苏州市第二人...
  • 6篇苏州市广济医...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43篇沈明强
  • 16篇程庆璋
  • 8篇冯红选
  • 8篇邵国富
  • 8篇石冬敏
  • 7篇吴冠会
  • 6篇朱伟
  • 6篇吕永良
  • 6篇周宝娣
  • 4篇董晓峰
  • 3篇魏义兰
  • 3篇王薇
  • 2篇奚晓雪
  • 2篇刘瑞杰
  • 1篇戴兰
  • 1篇吴敏智
  • 1篇沈爱荣
  • 1篇唐颖
  • 1篇王雨刚
  • 1篇虞燕霞

传媒

  • 9篇中国血液流变...
  • 6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苏州医学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与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通过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200例卒中患者在发病2周和3月进行调查评分。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大脑半球左侧、右侧、双侧卒中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周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病灶两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9546,P>0.1)。3月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病灶两P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04,P<0.05)。结论PSD的发生无半球偏利性。急性期大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无明显相关性。恢复期大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存在相关性。
沈明强邵国富
关键词:脑卒中
急性卒中的血压管理被引量:11
2006年
急性卒中的血压波动较大,血压水平与卒中患者预后相关。文章对急性卒中血压的变化及其机制、目前有关血压调控存在的争议以及治疗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沈明强邵国富
关键词:急性卒中血压脑血流量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4年10月~2010年1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及2004年10月~2006年8月入住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的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连续观察入院7d内血压,记录随访6个月时死亡情况。对影响急性期预后的各因素进行Logist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压与预后呈L型关系,即当收缩压(SBP)〈120mmHg,舒张压(DBP)〈70mmHg时死亡率均明显升高。7d内平均SBP与预后呈U型关系(P〈0.05),即当SBP在120~140mmHg之间预后最好,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死亡率均升高。7d内连续性变异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变异率越大死亡率越高。24h内血压下降率与预后呈U型关系,下降率不超过20%时预后最好(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血压因素为血压的连续性变异率。结论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入院7d内血压的处理应谨慎。
魏义兰邵国富刘明玲刘瑞杰沈明强王雨刚唐颖
关键词:脑梗死血压高血压预后
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8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 两组HAMD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均高于非抑郁组。两组脑梗死灶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SSS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非抑郁组严重。HAMD总分和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且抑郁已达中等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病人易产生抑郁障碍。
钱连华吕永良朱伟沈明强周宝娣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障碍老年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a C807T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功能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及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9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9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GPIa C807T基因型,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率,采用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MARADP)。结果:脑梗死组GPIa 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5);脑梗死组CD62P表达率、血小板MARAA、MARADP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DP高于CC基因型(P<0.05);脑梗死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A、MARADP与CC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aC807T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增强可能是T等位基因促进脑梗死发病的机制之一。
沈明强石冬敏程庆璋戴兰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率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及发病关系的探讨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水平,分析其诊断价值和发病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入院次日晨空腹采血,透射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MAR(MARAn)和二磷酸腺苷诱导MAR(MAR_ADP)。结果脑梗死组MAR_AA为62.9±17.6(%)、MAR_ADP为66.8±14.2(%),健康对照组为56.6±14.1、60.1±13.5,组间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_AA与MAR_ADP以及不同性别间MA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年龄与MAR以及MAR_AA与MAR_ADP无直线性关联(r≤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utoff,MAR_AA为57%,AUC为0.61,诊断正确率为88%;MAR_ADP分别为60%、0.62、58%。65.4%左右患者MAR〉Cutoff,10%左右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12.5%左右低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MAR_AA为3.026,有统计学意义(P=0.0017)。MAR_ADP为1.058,无统计学意义(P=0.90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AR水平上调,无性别差异,与年龄无关。MAR诊断价值低,高水平MAR_AA是脑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ASA与氯吡格雷应同时给药,但应监测MAR,个体化用药。
石冬敏沈明强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急性脑梗塞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
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压变化规律的因素。 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病人,进行基本资料收集,监测入院后7天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
沈明强
关键词:卒中预后血压变化脑出血
文献传递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沈明强程庆璋石冬敏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活化CD62P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发病时间在24h内的3,12例脑卒中患者。连续观察7d血压,随访6个月死亡及NHISS评分情况。采用多元线形回归、COX生存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342例患者中脑卒中早期血压通常升高,16h下降明显,4h尤甚,48h趋于平稳。影响7d平均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7d内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7d内平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早期死亡风险均较高。血压在140~160/70~80mmHg预后较好。血压变异程度与预后呈负相关。单位时间内血压变化越大预后越差。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处理应谨慎、缓慢。
刘瑞杰邵国富沈明强黄平翟国杰
关键词:脑卒中血压预后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起病 6 72h内 )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巴曲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在入院后第 1、3、5d予巴曲酶 1 0BU、5BU、5BU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测定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 (P<0 .0 1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距起病 6~
沈明强程庆璋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给药方法药物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