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Survivin和BA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Survivin和BAG-1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30例胃癌前病变、30例慢...
- 潘存伟
-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SURVIVINBAG-1
- 文献传递
- APRI、AAR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AR)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均接受胃镜检查及血生化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APRI、AAR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存在的能力。结果静脉曲张组APRI为2.60±2.54,无静脉曲张组为0.77±0.68,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曲张组AAR为1.27±0.53,无静脉曲张组为1.12±0.4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I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75-0.93),最佳诊断界点为0.93,敏感度76.3%,特异度76.7%。APRI对轻度、中度、重度组食管静脉曲张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47-0.85)、0.84(0.71-0.96)、0.92(0.84-0.99),最佳诊断值分别为0.7、0.93、1.02,灵敏度分别为54.5%、76.2%、88.9%,特异度为56.7%、76.7%、86.7%。结论 APRI可较好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APRI高值可提示重度静脉曲张。对于APRI高于0.93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
- 冯洁潘存伟黄成军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受试者工作曲线
- 抗凋亡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潘存伟林瑶光
- 关键词:凋亡抗凋亡基因肿瘤
- 胰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2年
-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IF表达水平,分析MIF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点及血清CEA、CA199水平的关系。结果 MI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87.1%,高于癌旁组织的54.8%和正常胰腺组织的7.4%(P<0.01);癌旁组织的MIF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MI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MIF表达阳性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高于MIF表达阴性患者,而血清CEA水平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MIF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促进正常腺体组织向胰腺癌发生和发展。MIF可作为胰腺癌的一种血清标志物,联合CA199的检测可更好的发现胰腺癌。
- 冯洁林中张剑波潘存伟郭芳苏彦
- 关键词:胰腺肿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 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对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EV的存在和程度进行探讨。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为探讨各种指标与EV是否有关,将患者分为EV组(n=59)和无EV组(n=30);为评估各种指标与EV程度的关系,再将患者分为无EV(G0)组(n=30)、轻度EV(G1,GⅠ级)组(n=11)、中度EV(G2,GⅡ级)组(n=21)、重度EV(G3,GⅢ级)组(n=27)。检测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LD-Na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这些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EV存在的能力。结果 EV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CTP评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NR高于无EV组(P<0.05);无EV组与重度EV组之间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EV组与轻度EV组、中度EV组、重度EV组之间CTP评分和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IN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4%(95%CI:80.1%~94.6%)、76.4%(95%CI:66.3%~86.6%)、76.2%(95%CI:66.0%~86.4%)和87.1%(95%CI:79.8%~94.4%),最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CTP>6.5分、MELD>9.6分、MELD-Na>11分和INR>1.235。结论 CTP、MELD、MELD-Na评分和INR能较好的预测EV的存在,MELD和MELD-Na评分高值可提示重度EV,而不能提示轻中度EV。CTP评分和INR可提示EV的存在,但与EV程度无关。预测EV的存在,CTP评分和INR优于MELD及MELD-Na评分,联合检查4种指标可以提高准确度。
- 冯洁潘存伟黄成军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终末期肝病受试者工作曲线
- 40例老年人霉菌性食管炎内镜分析
- 2009年
- 陈晖罗捷林瑶光赖铭裕张君红李素艳潘存伟蒋敦科
- 关键词:老年人霉菌性食管炎内镜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血管生成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IF表达水平,并进行微血管计数,并分析MI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MI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MI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MIF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IF表达阴性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MIF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与MIF表达阴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IF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MI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
- 冯洁潘存伟郭芳林中张剑波苏彦
- 关键词:胰腺肿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胃癌发生过程中Survivin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Survivin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MVD情况,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67%,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3.33%及胃癌前病变组织的3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胃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VD表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结论 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可以促进胃癌血管形成。
- 潘存伟林瑶光
- 关键词:胃癌SURVIVIN微血管密度癌前病变
-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BsAg阳性小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于HBsAg阳性小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HBsAg阳性小肝癌患者100例分为A组(22例)、B组(42例)和C组(36例),A组术后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B组术后接受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C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皮下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不可测率、HBsAg的转换率以及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以及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的ALT水平,同时观察3组术后1、2、3年肝内复发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HBV-DNA不可测率、HBsAg转换率以及ALT复常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B组和C组ALT均低于A组,B组ALT低于C组(P均<0.05)。B组和C组1年、2年、3年肝内复发率均低于A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A组,B组2年、3年肝内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C组(P均<0.05)。结论术后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改善HBsAg阳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
- 潘存伟林瑶光陈晖井洁冯洁
- 关键词:肝癌HBSAG阳性阿德福韦酯预后术后
- 183例胃底息肉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内镜下胃底息肉形态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以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桂林医学院2009-2010年胃镜下确诊胃底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内镜下资料、病理资料、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查资料,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胃底息肉发生率占胃息肉发生率的42.4%,55.7%的胃底息肉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胃底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为主(83.4%),胃底腺息肉占10.2%,而腺瘤性息肉1例,息肉直径小于0.5cm者158例(86.3%),73.2%为山田I型。107例胃底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21.5%,与胃底息肉病理类型无关,64.5%的患者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结论胃底息肉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在形态上以山田Ⅰ型多见,直径多小于0.5cm,增生性息肉是最多见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低,胃底息肉癌变率低,建议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 冯洁潘存伟郭芳苏彦
- 关键词:胃息肉内镜病理幽门螺旋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