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斌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2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6例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抢救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安全的救治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1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B超、血清生化指标、抢救治疗方法及预后,并总结其诊断和抢救治疗的特点。结果:16例暴发性心肌炎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平均年龄(7.19±4.69)岁,入院时有消化道症状表现者10例(62.5%),有呼吸道症状表现者7例(43.75%),有循环灌注不足表现者10例(62.5%),有心脏症状(心悸、胸痛)表现者6例(37.5%),其中8例伴发热(50%)。16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入院时X线胸片9例异常表现(56.25%),其中心影增大3例,肺水肿/充血5例,胸腔积液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有异常表现(50%),平均射血分数(EF)为(50±15)%,平均缩短分数(FS)为(29±15)%,左心室增大5例,左室收缩功能下降4例,瓣膜反流4例,心包积液3例;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100%),其中Ⅲ度阻滞8例(50%);肌钙蛋白升高者15例(93.75%)。抢救治疗过程中,15例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93.75%),11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68.75%),8例安置临时起搏器(50%),5例行呼吸机支持(31.25%),4例行血液净化治疗(25%)。其中6例于急性期死亡(37.5%),平均住院日5.3天,10例存活并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26.5天,出院1月门诊随访,患者心肌酶、肝肾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2例有继发性癫痫后遗症并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16例暴发性心肌炎中,9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6.25%),其中4例重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安置临时起搏器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治疗,3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起病初期多以心外症状为主,易误诊漏诊,急性期死亡率高,对疑�
- 王涛华益民周开宇王一斌段泓宇李一飞王川乔莉娜
- 关键词: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回顾性分析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介入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病例,对如何选择封堵器的型号和安放位置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进一步规范。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入院治疗的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造影、超声和介入过程分析。测量膜部瘤的7条径线,并与封堵器型号和封堵位置进行归纳,寻找可能的选择规律。结果3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VSDs直径为2.7~11.9 mm,平均(6.4±2.6)mm。膜部瘤的破口最大径为1.5~4.1 mm,平均(2.9±0.9)mm。VSDs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为2~7mm,平均(4.3±1.7)mm。32例介入治疗手术成功。封堵器采用双侧对称伞,从4~14 mm不等。封堵器左室盘封堵缺损左室面者29例、封堵膜部瘤破口左侧者3例。结论封堵器左室盘放置位置取决于右室盘能否在右心室侧复型。首选位置是缺损的左心室面。当右室盘不能正常复型时,可选择在膜部瘤破口左侧放置左室盘。封堵器型号选择应根据封堵器安放位置决定。在左心室面释放左室盘,一般选择型号与左室面直径相等或大1~2 mm。在膜部瘤破口左侧释放左室盘时,如果为单破口型,选择同上;如果为多破口型,选择能遮盖相距最远的两破口间距离的最小封堵器。
- 刘瀚旻华益民王一斌石晓青朱琦周同甫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气囊扩张术
- 单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缺损前后心电图左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接受以对称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的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心电图资料,对90例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患儿的术前、术后1、3、5 d及1个月心电图的RV5(V5导联R波)、SV1(V1导联S波)、(RV5+SV1)电压和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进行分析。结果 VSD封堵后左室电压(RV5+SV1)降低,且在术后第3天后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在术后第5天之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和QTcd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联RV5、SV1电压及QT间期在术前、术后1、3、5 d和1个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术后左室电压会逐渐降低,QTc、QTd和QTcd会有缩短。
- 魏丽卢永义乔莉娜华益民王一斌王晓严淞王凤阳刘菊芳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QT间期QT离散度
-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AJE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皮VSD封堵术后1周内发生AJER的42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封堵器与缺损直径的差值、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等项目与对照组封堵术后(未发生AJER患儿)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JE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JER组比对照组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更远、缺损基底直径更大、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也更大、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差值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OR=1.813,P=0.002)及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OR=1.671,P=0.029)是术后AJE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VSD患儿行封堵器关闭术后发生AJER与室间隔缺损大小、封堵器大小、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的差值以及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相关,其中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和封堵器的大小是术后发生AJER的主要危险因素。
- 魏丽乔莉娜卢永义华益民王一斌叶强华王晓李馨卉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儿童
- 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方法对8只怀孕波尔山羊实施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术中监测孕羊心率、血糖、血压及血气值,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8h分别检测孕羊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儿茶酚胺、白细胞介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孕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血糖略有增高。手术结束时刻孕羊血E2、E2/P、儿茶酚胺水平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E2、E2/P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早产组孕羊血E2仍水平持续在较高水平。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在手术结束时点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紊6明显下降,早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术中孕羊雌孕激素、儿茶酚胺、炎性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是术后孕羊早产的相关因素。
- 杨森华益民周开宇郑植郭楠朱琦王一斌石晓青黄楠
- 关键词:早产孕羊胎羊
- 严重肺动脉瓣狭窄产前产后一体化干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产前-产后一体化干预在严重肺动脉瓣狭窄三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实施介入手术时年龄≤60天的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1例,其中我院产前诊断者7例,院外转诊14例。产前诊断者,经一体化干预小组共同会诊制定干预方案,进...
- 周开宇华益民朱琦周容母得志王一斌石晓青
-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为临床医生识别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医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者临床资料,对174例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 KD)及317例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 KD)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急性期实验室检查、IVI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治疗及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进行比较。结果 1i KD与c KD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 KD患者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黏膜充血、草莓舌、四肢端硬肿、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 K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 KD与c KD患者的WBC、Hct、ESR、AST、ALT、PA、HDL、无菌性脓尿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 KD诊断时间较c KD略晚,二者的CALs发生率、对IVIG反应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KD临床表现阳性率比c KD明显降低,但WBC、ESR、ALT、PA、HDL、无菌性脓尿等实验室炎性反应指标的明显变化有助于i KD早期诊断。若能在发热后10d得到及时诊断和IVIG治疗,i KD患者的CALs发生率可明显降低。
- 余莉王一斌乔莉娜华益民朱琦石晓青周开宇刘瀚旻
-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儿童
- 儿童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2例报告
- 2010年
- 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accelarated idioventficular rhythm,AIVR)又称加速的室性心律,是儿童期少见的心律失常,国内儿科文献尚缺乏报道。我们近期诊断2例,报告如下。
- 周同甫王泽容王一斌周开宇
- 关键词:儿童期室性心律心律失常
- 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的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VPC)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将120例VPC患儿按病因分成良性室早组、室性并行心律组和器质性室早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间心电图V3、V4、V5导联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 V3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较其余各组均延长(P<0.05);V4导联显示良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正常对照组与器质性室早组缩短(P<0.05);V5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良性室早组延长(P<0.05)。V3~V5导联均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QT比率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V4和V5导联显示Tp-Te/QT比率在室性并行心律组与良性室早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Te间期容易受心率的影响,在儿童时期用于VPC危险分层时,价值不大;而Tp-Te/QT比率可以作为临床儿童VPC危险分层的重要无创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 魏丽卢永义乔莉娜华益民王一斌王晓李馨卉
- 关键词:室性早搏TP-TE间期儿童
-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 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 余莉王一斌周同甫华益民刘瀚旻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复合畸形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