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接种
  • 5篇预防接种
  • 3篇乙型
  • 3篇疫苗
  • 3篇预防接种异常...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接种异常反应
  • 3篇肝炎
  • 2篇疑似
  • 2篇疑似预防接种...
  • 2篇膜炎
  • 2篇监测系统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破伤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乙肝

机构

  • 10篇东莞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王东
  • 4篇莫想换
  • 4篇毛东波
  • 3篇夏宪照
  • 2篇陈绍丽
  • 2篇朱建琼
  • 2篇张巧利
  • 2篇陈巧仪
  • 1篇陈文威
  • 1篇黄淑华
  • 1篇黄雪华
  • 1篇袁焕章
  • 1篇李艳芬
  • 1篇刘隽
  • 1篇刘思渊
  • 1篇尹乐华
  • 1篇王莹
  • 1篇温鹏
  • 1篇邹丽芳

传媒

  • 5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2009—2013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东莞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Hep B的AEFI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全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东莞市2009—2013年报告Hep B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2009—2013年共报告Hep B AEFI 182例,报告发生率53.18/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78例,报告发生率为22.79/100万剂次;异常反应84例,报告发生率为24.54/100万剂次;偶合症20例,报告发生率为5.84/100万剂次;男性95例,女性87例,男女性别比为1.09∶1,<1岁婴儿占74.73%。主要临床症状为过敏性皮疹、发热、红肿/硬结。Hep B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3剂次和接种后≤2 d,分别占57.41%(93/162)、97.53%(158/162)。结论东莞市2009—2013年Hep B 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较高,但仍需加强宣传,提高接种者家属报告AEFI的主动性。
王东张巧利陈绍丽陈巧仪
关键词:乙型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致嗜酸性脂膜炎1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患儿,男,2003年3月3日出生。2007年7月2日,患儿在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了0.5ml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ted Live Vaccine,MV;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06143,有效期至2008年3月4日)。7月14日家长发现患儿右上臂接种部位出现一圆形红色肿块,后到镇医院就诊。查体:肿块大小为3.5cm×3.5cm,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肿块中央有脓点,患儿无发热及其他不适。
王东毛东波刘隽
关键词: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嗜酸性脂膜炎
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医生日志和员工缺勤登记表等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病例肛拭子、粪便和食堂留样食品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中毒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2013年6月10日12时起,东莞市某公司36名员工陆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末例病例出现在6月11日22时,流行曲线只出现一个高峰(11日5—8时);36例病例均为公司的生产员工;男1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1.4,年龄在22~38岁之间;共采集14例病例的肛拭子和3例病例的粪便,其中13例病例的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5份6月10日早餐的留样食品及3例病例的粪便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茵;可疑餐次及食物分析结果显示,6月10日早餐的蛋炒饭为危险食物(OR=16.08,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物存放不当,及厨师加工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黄雪华王东刘思渊黄淑华温鹏
关键词:食物中毒
东莞市2005~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发生的AEFI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9年共报告AEFI 1 371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发生在5、6月。≤1岁儿童占67.69%。AEFI发生率居前5位的疫苗分别是7价肺炎、甲流、23价肺炎、百白破和Hib。接种第4剂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16.03/10万)。AEFI中一般反应占48.80%,异常反应占45.15%。临床损害列前3位的是发热/红肿/硬结(45.73%)、过敏性皮疹(26.91%)和无菌性脓肿(8.68%),70.61%的临床损害在接种当天发生。AEFI病例转归中,治愈745例(54.34%)、好转508例(37.05%)、后遗症1例(0.07%)、死亡5例(0.36%)。结论东莞市2005~2009年AEFI以1岁及以下儿童为主;7价肺炎、甲流、23价肺炎、百白破和Hib是AEFI重点监测疫苗;绝大部分AEFI属于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并且大多可以治愈,不到1%会留下后遗症;死亡病例基本是偶合其他疾病所致。
莫想换毛东波王东陈文威
关键词:预防接种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4~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231例,年均发病率为0.356‰,年均病死率为8.23%;病例全部为外地流动人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2.27∶1;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未接受产前检查、在家分娩以及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是东莞市NT防控的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的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和开展有效的监测是东莞市消除NT的主要措施。
王东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影响因素
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状况,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HBeAg和抗-HBe的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2 833人,HBsAg阳性率为6.42%(182/2 833),抗-HBs阳性率为75.96%(2 152/2 833),抗-HBc阳性率为15.57%(441/2 833),HBV感染率为15.71%(445/2 833)。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15~59岁年龄组高于1~14岁年龄组(P<0.01),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阳性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学生和散居、托幼儿童最高。结论东莞市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而抗-HBs阳性率明显升高,人群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有所提高,免疫屏障已经建立。
王东夏宪照莫想换邹丽芳陈巧仪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1—12月在东莞市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居委会/行政村的1~4岁和5~14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1~14岁儿童1 273人,男709人,女564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52%(1 216/1 273)、92.77%(1 181/1 273)、82.17%(1 046/1 273);本地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8.06%(454/463),合格接种率为96.33%(446/463),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6.18%(399/463),均高于外地儿童的94.07%(762/810)、90.74%(735/810)、79.88%(647/810)(均P<0.01);在家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9.01%(64/81)、67.90%(55/81)、56.79%(46/81),均低于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的96.79%(392/405)、93.83%(380/405)、84.69%(343/405)和在乡镇级卫生院出生的96.57%(760/787)、94.79%(746/787)、83.48%(657/787)(均P<0.01)。结论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但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外地儿童接种率比本地儿童低;在家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远低于乡镇级及以上卫生院/医院,建议加强外地人口的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莫想换王东尹乐华
关键词:肝炎乙型疫苗接种
2016—2017年东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流行特征及病原谱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特征,为该症候群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莞市AMES病例就诊较为集中的5家三级医院为监测点,对2016—2017年就诊的AME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病例血液和(或)脑脊液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6—2017年共报告AMES病例360例,年均发病率为2.18/10万。全年均有AMES病例报告,其中7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2例(占17.22%)。男性226例,女性134例,男女性别比为1.69∶1。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人群为主,占67.78%(244/360)。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占57.98%,207/360)、学生(占13.45%,48/360)、托幼儿童(占5.88%,21/360)为主。360例AMES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62例,总阳性率为17.22%;其中病毒类占46.77%(29例),细菌类占53.23%(33例)。病毒检测结果中,检出率最高为疱疹病毒(5.83%)、其次为巨细胞病毒(1.11%);细菌检测结果中,检出率最高为肠杆菌(1.94%)、其次为肠球菌(1.39%)。结论 2016—2017年东莞市AMES发病以低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实验室确诊率较低,应加强医院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王东林瑞彬陈绍丽张巧利李艳芬慧璋刘雪颜
关键词:脑炎脑膜炎流行病学病原
东莞市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评价其运行状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根据WHO对AEFI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确定了东莞市AEFI报告范围,报告人、报告程序、报告制度以及调查内容和方法,并对该系统2005年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全市共登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60例,其中疫苗反应占了95.36%。男性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6种疫苗中有18种出现不良反应,以Hib和百白破(DPT)的发生率最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最多,占57.5%。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占了94.1%。结果认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毛东波王东侯达繁朱建琼夏宪照杨庆东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东莞市2005~2007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东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对该系统2005~2007年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AEFI 569例,其中一般反应272例(47.80%),异常反应267例(46.92%),偶合症18例(3.16%),不明原因7例(1.23%),心因性反应4例(0.70%),实施差错事故1例(0.18%)。男性报告数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4种疫苗中有20种出现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发生率为4.19/10万,以肺炎疫苗、HIB和百白破的发生率最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最多。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过敏性皮疹、发热和局部红肿浸润反应。结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AEFI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王东毛东波夏宪照杨庆东侯达繁朱建琼王莹袁焕章莫想换
关键词:预防接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