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霞

作品数:32 被引量:5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人口
  • 7篇城市
  • 7篇城市化
  • 6篇人口迁移
  • 4篇农村
  • 4篇流动人口
  • 4篇劳动力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城乡
  • 2篇地理
  • 2篇电力
  • 2篇电力需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口分布
  • 2篇省际
  • 2篇探测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村人
  • 2篇农村人口
  • 2篇农业

机构

  • 23篇山西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太原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荷兰乌德勒支...

作者

  • 31篇王国霞
  • 10篇鲁奇
  • 4篇秦志琴
  • 3篇李娟
  • 3篇曾磊
  • 3篇吴佩林
  • 3篇程丽琳
  • 2篇蔡建明
  • 2篇郭文炯
  • 2篇刘洋
  • 1篇佟连军
  • 1篇黄逸群
  • 1篇杨振山
  • 1篇陈传波
  • 1篇李国平
  • 1篇姜晓丽
  • 1篇陈虹
  • 1篇杨春悦
  • 1篇任国柱
  • 1篇张平宇

传媒

  • 5篇地理科学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问题
  • 2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人口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北工学院学...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工程研究(跨...
  • 1篇人口变化与社...
  • 1篇中国中部发展...
  • 1篇2012京津...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被引量:62
2006年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
关键词:流动人口非经济因素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6
2005年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鲁奇黄英孟健王国霞李娟
关键词:流动人口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被引量:50
2005年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鲁奇吴佩林鲁礼新王国霞
关键词:流动人口就业特点流动人口就业结构教育水平年龄结构文化心理
东北地区夕阳产业地域划分及其振兴对策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夕阳产业地域(OldIndustrialArea)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一种地域现象。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夕阳产业地域形成的背景及其相关机制;根据夕阳产业地域特征,建立划分夕阳产业地域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划分方法,将东北地区34个城市经济区进行分类,得出抚顺、本溪、阜新、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七台河、辽源等10个夕阳产业地域;并根据夕阳产业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从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提出夕阳产业地域振兴的对策。
王国霞佟连军李国平鲁奇
关键词:指标体系
重庆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48
2004年
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几类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重庆直辖前后不同年份的数据资料 ,运用因子分析技术提取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主导因子 ,并利用ArcGIS将主因子信息空间化 ,借以直观的对比不同时间城乡发展的空间变化 ,揭示影响城乡关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影响重庆城乡关联变化的三大因子是城乡产业结构因子、城乡交流因子以及城镇规模因子。重庆城乡关联变化的特点是重庆都市圈发展稳定 ,一直处于一级中心的地位 ;空间分布特点是圈层性日益突出 ;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硬环境改善相对其他因子的改善更为突出。
鲁奇曾磊王国霞任国柱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市化建设
山西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变化研究被引量:44
2013年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和GDP数据,利用地理集中度、ESDA以及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经济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区域整体和区域内部对经济与人口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经济分布格局有较大改变,但由于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人口流动的滞后性,人口分布格局几乎不变;人口与经济耦合程度在资源型地区与非资源型地区出现极化现象,人口与经济不协调程度加剧的县域增加,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整体来看,2000—2010年山西区域均衡发展程度有所提高。
王国霞秦志琴
关键词:人口分布
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划分方法被引量:30
2008年
都市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其地域空间范围划分标准尚不明晰,从而影响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空间管治的可操作性。在对国内外都市区定义及划分方法的简要评述基础上,考虑到我国都市区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研究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及其产业活动影响范围的差异性会导致产业经济空间的划分方法难以具体实施,推荐以核心城市人口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来划分都市区。在此讨论基础上,对全国尺度上的大都市区空间范围进行了大致匡算和划分,目前全国共有30个大都市区;并以北京市作为案例点,利用GIS技术,考虑道路交通系统,更为具体详细地对北京市都市区范围进行了界定,都市区地域空间形态表现为明显的锯齿状。
王国霞蔡建明
关键词:都市区
中国农村人口省际省内迁移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王国霞
关键词:农村人口人口迁移
县域经济水平下的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从人口城乡增长规模、空间地域分布演变、经济活动非农化转移以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对吉林省大安市城市化发展态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中心城市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在县域层次上更为突出,人口不均衡分布特征显著。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带动的城市化加快发展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县域层次上的城市化进程要较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城镇人口增长规模在不断缩小,乡村人口绝对数量在减少。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转移快于就业结构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趋势在不断增强。
王国霞曾磊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62
2007年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蔡建明王国霞杨振山
关键词:人口迁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