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 作品数:87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从动态冰图像中提取粘连气泡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从动态冰图像中提取粘连气泡的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图像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处理二值图中的气泡像素点到背景的最小距离,得到距离图像;对所述距离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得到调整图像;从所述调整图像...
- 周志宏王娜易贤彭博赵红梅李艳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FNH病例14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病灶大多数为低密度(12/14),少数为等密度(2/14);增强扫描动脉期14例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0例可见中心低密度瘢痕,10例可见粗大动脉影与病灶相连;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强化均有衰减,10例呈稍高或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10例有中心瘢痕病例中6例有延迟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 FNH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蒲红刘登平王娜彭泽华白林陈加源蒋瑾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螺旋CT
- 4例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脾脏假瘤的临床、CT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例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边界清晰,1例肿块巨大者,其内可见片状坏死,增强扫描可见大量紊乱强化血管影。结论脾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与脾脏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 路涛蒲红杨诚蒲锘王娜
- 关键词:脾脏炎性假瘤
- 一种酶法合成铃兰醛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法合成铃兰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溶于有机溶剂的对叔丁基‑α‑甲基肉桂醛、酶液、葡萄糖脱氢酶、葡萄糖、NADP<Sup>+</Sup>、Tris‑HCl缓冲液,混合均匀,进行酶催化反...
- 王娜刘艳红范馨月
- 一种羟基芳香醛在光辅助催化不饱和有机物顺式异构化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芳香醛在光辅助催化不饱和有机物顺式异构化中的应用,涉及异构化敏化剂技术领域,该应用中不饱和有机物至少包括一个碳碳双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羟基芳香醛的敏化剂,以及该敏化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首次将羟基...
- 王娜刘春秀刘艳红余孝其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讨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CT诊断。结果在2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3例,女性患者共计20例。通过对患者实施CT诊断,发现平扫患者肿瘤部位时,主要是呈现出混杂密度结节或者是团块影。对患者增强CT扫描后,发现患者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在实性部分能够见到延迟的强化,但是在囊性部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表现较为突出,对患者实施CT诊断,能够了解患者的肿瘤形态、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搜集足够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CT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与其他的诊断手段相结合,更好的判定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情况。
- 吴宁王娜蒲红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
- 成都市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城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都市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城乡差异。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城市和农村社区,采用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共调查35~70岁人群2011人,进一步调查其中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①成都市高血压患病率33.6%,城市44.8%,高于农村22.6%。城乡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男性。②高血压患者吸烟人群主要是男性,农村男性比例达59.78%,高于城市29.35%。③城乡女性高血压患者伴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血症、腹型肥胖和肥胖者高于男性。④城市文化程度越高的高血压患者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农村则以小学及以下人群最多。结论吸烟是农村男性高血压患者重点干预的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高总胆固醇血症、腹型肥胖(腰围)和肥胖是女性患者的干预重点。城市大专以上和农村小学及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也是重点干预对象。
- 廖晓阳佘毅王娜赵茜邓宏宇代华刘雅张廷杰
-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城乡
- 成人胰腺体尾部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位于胰腺体尾部,CT增强后其内分隔中度强化,并可见液-液平面,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结果示:成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女性(14/19,占73.68%),发病年龄为23~79岁,平均49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2/18,占66.67%),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胰头(8/19,占42.11%);通常为较大的囊性病灶,最大径从3~20cm不等。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的腹部X线平片发展到现在应用较多的MRJ及CT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仍然是CT检查(13/18,占72.22%)。结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囊性肿瘤,CT检查时动脉期并不一定会出现显著强化,并可因伴有囊内出血而出现液一液平面。
- 路涛蒲红杨诚蒲诺王娜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文献复习
-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前双源CT评估及指导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 吴宁蒲红王娜李刚陶客言赵原
-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血管评估
- 一种铜卟啉掺杂的COF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卟啉掺杂的COF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铜卟啉掺杂的COFs的制备方法为:1)铜卟啉修饰的醛单体的制备;2)铜卟啉掺杂的COFs的制备。本发明所公开的铜卟啉掺杂的COFs在黑暗条件下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
- 王娜余孝其周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