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针灸
  • 3篇中风
  • 3篇急性
  • 3篇方药
  • 3篇方药分析
  • 2篇道炎症
  • 2篇炎症
  • 2篇医经
  • 2篇原创
  • 2篇原创性
  • 2篇原创性研究
  • 2篇针灸学
  • 2篇四气
  • 2篇气道

机构

  • 16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16篇王宇
  • 9篇张云云
  • 6篇马洁
  • 3篇陈汉平
  • 2篇杨永清
  • 2篇汤伟
  • 1篇刘毅
  • 1篇齐瑞
  • 1篇甄晓敏
  • 1篇肖达
  • 1篇陈跃来
  • 1篇徐玉东
  • 1篇王宇
  • 1篇鲍春玲
  • 1篇李文涛
  • 1篇蔡浙毅
  • 1篇陆华懿
  • 1篇龚柳

传媒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舌苔辨证的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价基于舌苔行简化临床辨证的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纳入AIS患者10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2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予基于舌苔辨证的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治疗,治疗14 d,治疗后第(90±3)天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病死率以及经济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评分及mRS≤2患者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日均费用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本研究中的病证结合治疗对AIS的预后未见优势,但能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并有减少日均住院费用的趋势,值得关注。
韦紫君张月婵陆华懿李文涛刘毅周家伟王宇马洁甄晓敏吴雯倩李想张云云
关键词:病证结合双盲
中医治疗中风的经典方药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中风的药物使用规律。方法:采取文献查阅、整合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医治疗中风的经典方药在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规律。结果:在归经方面,依次以归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多见,肾经药后世使用增多。
王宇张云云
首次发病前循环、后循环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首次发病的前循环、后循环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2例,根据病人影像学证据分为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其中,前循环组35例,后循环组27例。比较两组脑卒中危险因素、功能障碍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病变(包括颈总动脉、股总动脉、眼底动脉)情况以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病人脑卒中危险因素、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中风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以及颈总动脉、股总动脉斑块及硬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循环、后循环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分级不同,前循环组以Ⅰ级多见(62.50%),后循环组以Ⅱ级多见(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短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发病的前循环、后循环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病人的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程度不同,后循环组动脉硬化程度更重。
韦紫君东格尔·雅其乐曹孟欣姚迎叶王宇张云云
关键词:首次发病前循环后循环
针灸学发展需要原创性研究
刺灸腧穴后获取的人或动物血清,是针灸效应信息最主要的载体,为探索针灸作用规律理想的靶标之一。长时间以来,血清作为化验的对象,通过测定它所含生物活性物质量或/和质的改变,对针灸的作用进行评估。尽管这种评估是间接的,但应用广...
陈汉平王宇
关键词:针灸学
文献传递
重度哮喘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重度哮喘(severe asthma,SA)患者需要大剂量激素,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症状控制,或即使采用上述治疗仍不可控,是目前哮喘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SA临床病理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SA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与整理国内外近十年来SA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病理表型等方面总结和分析SA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基于动物模型开展的SA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魏丹丹汪丽婷龙洁陈艳焦王宇王宇徐玉东
关键词:重度哮喘动物模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
绿色的中医膏方——兼论针灸与亚健康被引量:12
2006年
陈汉平陈跃来肖达王宇
关键词:针灸疗法亚健康保健
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存状态和中医特征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状态和中医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11个社区中发病在1个月至2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研究不同性别间病人的血管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中医体质、日常活动依赖程度(mRS)、认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和情志(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结果305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男189例,女116例。男性与女性比较,周围动脉疾病(3.70%与0)、吸烟(41.80%与1.72%)、酗酒(15.87%与0)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而男性心肌梗死伴发率(0.53%)低于女性(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病人均以气虚血瘀证型(42.86%与40.52%)、气虚质(38.10%与24.14%)为最常见,两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残障内容,感觉障碍、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最为多见,但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性别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危险因素有所不同,但中医证型、中医体质、躯体残障、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水平相当。
龚柳姚迎叶王宇俞建锋汤伟吉宏彬孙青诸杰张晓钢刘宪锋蔡浙毅马洁忻伟张云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性别
中风中医经典方药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中风经典方药归经性味,以方测证,探讨中风病因病机。方法:以庞振中主编的《古今名医名方秘方大典》为方剂来源,分析西汉至清代的中风经典方药的归经、五味和四气,并比较唐宋前和唐宋后的变化。结果:西汉至清末期间,药物以归脾(54.62%)、肝(51.26%)、肺(41.18%)、心(40.97%)、胃(27.94%)、肾(27.52%)经多见。五味以辛(64.29%)、甘(40.76%)、苦(40.13%)多见,四气以温性(47.69%)多见,其次寒(21.85%)、平(17.86%)性。唐宋前和唐宋后比较,在归经五味四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中风和脾、肝、肺、心、胃、肾经有关,多用辛、甘、苦味和温性药;唐宋前后用药规律一致。
王宇周家伟马洁张云云
关键词:中风归经四气病因病机
中风中医经典方药分析
目的 分析中风经典方的用药规律,以药测证,探究中风病机本质.方法 查阅西汉至清代中风经典方,从药味数和出现频数两个角度分析经典方药的归经、五味和四气,并比较唐宋前后的变化.结果 药味数以归肝经最多(53.57%),其次脾...
王宇周家伟马洁张云云
关键词:中风归经四气病因病机
树突状细胞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2022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启动了哮喘初次免疫应答,但是DCs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引发的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存在一定争议,需要重新认识。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认为DCs在哮喘中的免疫活性并不局限于启动过敏原诱发的初次免疫应答,DCs还可以通过激活记忆性T细胞参与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哮喘气道DCs可以分化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或引起免疫耐受的调节性DCs(DCreg)或耐受性DCs(tolDC),抑制哮喘Th2细胞主导的慢性气道炎症。通过调节气道免疫微环境或细胞内源性信号分子,抑制DCs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中活化记忆性T细胞的能力,或通过诱导DCreg/tolDC细胞分化,进而控制慢性气道炎症,将是未来防治哮喘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徐玉东陈艳焦汪丽婷魏丹丹王宇杨永清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哮喘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慢性气道炎症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