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水疱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系统性...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增多
  • 1篇血小板增多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血小板...
  • 1篇增多症
  • 1篇双下肢
  • 1篇水疱病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糖皮质激素类
  • 1篇皮肤
  • 1篇皮肤T细胞淋...
  • 1篇皮质激素
  • 1篇皮质激素类
  • 1篇种痘样水疱病

机构

  • 3篇广东省皮肤性...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3篇王宇
  • 3篇杨斌
  • 2篇薛汝增
  • 2篇谷梅
  • 1篇刘红芳
  • 1篇袁立燕
  • 1篇潘慧清
  • 1篇辛甜甜
  • 1篇李影
  • 1篇吉苏云
  • 1篇陈永锋
  • 1篇张晓辉
  • 1篇顾有守
  • 1篇王柳苑
  • 1篇谢杰
  • 1篇裴小平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儿童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7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7例患儿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患儿皮损具有多形性,包括肿胀、红斑、丘疹、水疱、结节、溃疡、瘢痕,发作时伴高热、淋巴结、肝或(和)脾肿大。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内较致密的异型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及附属器浸润,可深达脂肪层;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TIA-1、Granzyme-B、CD4或CD8。6例行Epstein-Barr(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除例6患儿失访外,其余6例患儿均采用小剂量强的松、阿昔洛韦、干扰素α2b、异维A酸、反应停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病情均得到缓解,随访至今无患儿死亡。[结论]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病与EB病毒慢性活动性感染相关,不同患者恶性程度不一,治疗及预后亦不同。
刘红芳薛汝增裴小平王宇张晓辉谷梅潘慧清顾有守陈永锋杨斌
关键词:皮肤T细胞淋巴瘤EPSTEIN-BARR病毒
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双下肢溃疡1例被引量:6
2012年
报告1例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双下肢溃疡。患者男,64岁,双下肢溃疡伴疼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伴左下肢肿胀1月余。患者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直服用羟基脲治疗,入院诊断:1.双下肢溃疡;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李影王柳苑辛甜甜王宇杨斌
关键词:下肢溃疡羟基脲血小板增多症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五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用鼠抗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皮损好发于面部、上肢等曝光部位,临床表现为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或者大疱,5例患者病理的典型改变为表皮下水疱,水疱内及真皮乳头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5例患者免疫病理均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在基底膜带呈带状沉积。患者对氨苯砜治疗反应较好,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有效。结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狼疮肾炎活动有关。氨苯砜联合糖皮质激素或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王宇袁立燕吉苏云谢杰薛汝增谷梅杨斌
关键词:水疱免疫氨苯砜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