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方
- 作品数:30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ⅢB型前列腺炎EPS中IL-10、PGE_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以及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关系,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非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及EPS常规检查正常者2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IL-10、PGE2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PSI和EPS中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EPS中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CPSI和EPS中PG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中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3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S中的IL-10、PGE2与CPS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3 5、0.432 9,P<0.01)。结论: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10和PGE2水平升高,其慢性盆痛症状严重程度与EPS中IL-10、PGE2水平呈正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能通过降低PGE2水平以改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陈健王飞康新立王安方王忠尧
- 关键词: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0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 输尿管囊肿27例的诊治
- 2003年
- 1临床资料 我院1988-08/2001-11共收治输尿管囊肿27例,男10例,女17例,左侧15例,右侧12例.年龄16~64(平均42)岁.
- 王安方董德欣岑松王为服
-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王安方岑松刘元晓
-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再次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MPCNL并发症
- 肾血流阻断方式对肾部分切除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4种肾血流阻断方式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影响,探讨各术式的优劣。方法:494例肾部分切除术病例,按肾血流阻断方式分为4组。开放手术无创钳集束阻断肾蒂组(A组)129例;腹腔镜束扎带阻断肾动脉主干组(B组)203例;腹腔镜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主干组(C组)94例;腹腔镜血管夹阻断肾动脉分支组(D组)68例。分别统计4组病例,达到"肿瘤切缘阴性、无肾功能降低和无泌尿外科并发症"三个技术指标的占比,对比各组差异。肾功能降低的标准,是术后实测的eGFR,小于用残肾体积估算的eGFR。结果:4组病例,肿瘤RENAL评分分别为9.3、9.2、9.1和9.5(P=0.07);肿瘤切缘阳性率均低于1%。保留残肾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8%、89%、90%和87%(P=0.1),术后实测eGFR比估算eGFR降低,分别为9.5%、11%、4.2%和6.9%(P<0.001)。泌尿外科并发症,分别6%、10%、5%和13%(P=0.01)。同时达到三个技术指标,分别为45%、44%、69%和62%(P=0.002)。结论: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血流阻断,单独阻断肾动脉优于集束阻断肾蒂,阻断肾动脉主干优于阻断分支,阻断肾动脉血管夹优于束扎带。
- 康新立岑松钟江刘元晓冯雄王为服王栋王安方蔡德海黄卫陈健王阳王飞曾繁畅王忠尧李道源符厚圣李国平徐从杰周家权何峰荣王金刚徐振花
- 关键词:肾脏肾血流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
- 尿道尖锐湿疣经尿道电切治疗效果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尿道内尖锐湿疣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使用尿道电切对13例尿道内尖锐湿疣进行切除.结果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均一次治愈.随访8~12月无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尿道尖锐湿疣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α-2b干扰素有协同治疗作用.
- 钟江王安方蔡德海黄卫陈键王阳
- 关键词:尖锐湿疣尿道电切A-2B干扰素
- 绿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48例疗效观察
- 2008年
- 王安方岑松刘元晓
- 关键词:男性尿道狭窄疗效观察激光治疗
-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确诊ⅢB型CPPS患者5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每次25~30min,2次/d,5d/周,总疗程12周。评价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治疗结束后30d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PSFI)、最大尿流率(Qmax)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包括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和生活质量评分(QL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PS、USS、QLS、PSFI、Qmax分别为(12.62±2.07)、(7.28±2.21)、(8.36±1.57)、(14.37±4.14)分和(16.85±4.48)mL/s;治疗6周分别为(8.13±1.10)、(6.14±1.38)、(7.02±1.34)、(15.86±3.82)分和(18.01±4.21)mL/s;治疗12周分别为(7.51±1.26)、(3.24±1.03)、(4.25±1.26)、(18.28±4.23)分和(22.56±5.02)mL/s;治疗结束后30d分别为(7.82±1.21)、(4.01±1.20)、(4.86±1.33)、(17.20±3.93)分和(22.10±4.83)mL/s;治疗6周仅PS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30d各指标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与治疗6周比较,除PS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与治疗6周比较,除PSFI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改善ⅢB型CPPS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盆底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 陈健王飞康新立王安方王忠尧
-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观察。方法对18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肾癌患者,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改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52.17min(75-270min);失血量60-1000ml,中位失血量145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5.5d;15例获随访5-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特点,是肾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 陈健康新立王为服王飞王安方
- 关键词:腹腔镜肾切除术肾肿瘤
- 肾嗜酸细胞瘤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2例,另2例体检发现。2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占位性病变,超声、CT及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4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B超随访6~15个月,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肾癌类似,需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上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活检可对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 陈健王飞孙琼芳康新立王安方王为服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瘤
-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期肾肿瘤(附22例报道)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 王飞岑松康新立钟江刘元晓冯雄王为服王栋王安方蔡德海黄卫陈健王阳曾繁畅王忠尧李道源
-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