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腹腔镜联合软镜一期行肾盂成形及肾结石碎石取石术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利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的同时,利用软镜一期行肾结石碎石和取石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复杂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后腹腔镜技术分离出肾盂,用软镜进入肾盂及肾盏,钬激光碎石和套石篮取石,再在后腹腔镜下行肾盂输尿管离断式成形术。结果:8例一期行后腹腔镜联合软镜行肾盂成形及肾结石碎石取石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复查,输尿管连接部通畅,结石取出完全。结论:后腹腔镜联合软镜一期行肾盂成形肾结石碎石取石术是创伤更小,安全、经济、可行的手术方式。
- 张保白焱刘浩坤张继伟何群王建军王海涛
- 关键词:后腹腔镜软镜肾盂成形
- 特殊侧卧截石体位同步会师式治疗复杂肾及输尿管结石(附5例报告)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索复杂难治的肾及输尿管结石,采用特殊侧卧截石体位,利用腔镜技术,同步会师式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对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斜侧45°卧位,患侧下肢伸直或屈曲固定于脚架上,对侧下肢屈曲外展固定于手术床旁的支架上。行经皮肾镜,碎除肾盂结石后,顺行进入输尿管,同时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在上下导丝及输尿管镜光源的引导下,上下共同前进,碎石或切开狭窄段,直至上下输尿管镜会师。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术后复查腹部平片,1例肾盏残余结石直径0.6 cm,术后自行排出。输尿管狭窄患者拔除双J管后1个月复查,输尿管通畅,肾脏无积水。结论:采用特殊侧卧截石体位,同时在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下,进行上下会师式手术,对于肾结石并输尿管长段石街和结石手术后输尿管长段狭窄等复杂结石患者,完全利用腔镜技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张保夏溟白焱何群刘浩坤张继伟王建军王海涛
- 关键词:复杂结石
- 精囊囊肿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提高对精囊囊肿的认识,以利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对5例精囊囊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3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血精最为多见,其次为膀胱刺激症状和会阴部不适或疼痛。行直肠指检、B超、CT及MRI等进行诊断。肿物大小为3.8cm×3.0cm×2.6cm-9.6am×5.2cm×5.0cm,5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开放精囊囊肿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精囊切除术3例。5例均治愈出院。除外1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输尿管损伤治愈外,均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随访5例患者(1例失访)1个月至10年,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B超或CT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对血精和难以解释的膀胱刺激症状或尿道生殖系的主诉要考虑患有本病可能;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为精囊囊肿诊断的主要手段。腹腔镜下精囊囊肿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 何群夏溟白炎张继伟王建军王海涛
- 关键词:精囊腹腔镜
- 低分期和低分级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分期和低分级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51~85岁,平均67岁。左侧13例,右侧5例。肿瘤直径0.5~1.5cm,发生于输尿管下段15例,中段3例。病史5d~3个月,平均1.5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10例,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8例。18例行B超检查,15例。肾盂分离1.0~1.5cm,梗阻上段输尿管扩张0.8~1.0cm,其中8例发现低回声占位病变。15例行IVU检查,其中12例患肾轻度积水,5例输尿管有充盈缺损改变。15例行CT检查,其中10例发现占位病变。18例行膀胱镜检查,5例患侧输尿管口可见肿瘤突入膀胱。13例行逆行造影检查,其中2例插管失败,10例输尿管有充盈缺损改变。4例行输尿管镜检查,发现输尿管肿瘤并取活检明确诊断。结果8例行输尿管癌根治术,10例行保留肾脏手术。保留。肾脏手术包括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输尿管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G18例,G210例。病理分期:Ta期1例,T1期8例,T2期9例。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32个月。5年生存率87.5%。术后6个月~2年膀胱癌发生率为25%;2例于术后3~4年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低分级、低分期的原发性输尿管癌预后良好。保留肾脏手术更适合治疗此类患者,但需密切随访。
- 张继伟王海涛阎乙夫王建军白焱夏溟
- 关键词:输尿管癌手术预后
-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女性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平均年龄39(28~49)岁.病史6个月~3年.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临床表现为月经期尿路刺激症、下腹部坠痛不适感,其中伴肉眼血尿1例.B超、CT检查提示膀胱占位病变直径2.0~3.5 cm.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左侧4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为腰腹部不适4例,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查体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1例.B超检查肾盂分离2.0~4.5 cm,输尿管中上段扩张1.0~2.0 cm,其中1例输尿管下端占位伴肾重度积水;CT检查输尿管下段狭窄5例,长度2.0~3.0 cm;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1例.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4例,其中同时切除双卵巢、子宫1例;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9例服用17α-乙炔睾丸酮200 mg,2次/d,持续6~12个月.10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8例恢复良好;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18、24个月复发,予内置输尿管支架管,分别口服17α-乙炔睾丸酮及注射戈舍瑞林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结论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无特异性表现,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病灶效果好,辅助药物治疗可预防复发.
- 张继伟王海涛白焱王建军夏溟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
-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75岁,平均57.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10例伴下腹部不适感,20例既往有泌尿系感染史。术前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尿常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B超、尿动力学检查和尿道膀胱镜检查。本组患者尿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最大尿流率(Qmax)<12 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20 cmH2O(1 cmH2O=0.098 kPa)。38例患者术前均行α受体阻滞剂治疗3~6个月,无明显效果而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9.6个月。术后33例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6.8%(33/38),2例术前合并双肾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予永久膀胱穿刺造瘘;3例术后12~24个月再次手术,术后症状改善。术后12个月行IP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术后IPSS评分(13.00±7.18)显著低于术前(26.63±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膀胱残余尿量(56.55±36.57)ml较术前(122.92±58.36)ml明显减少(P<0.01);术后Qmax(15.91±3.89)ml/s 明显高于术前(8.65±1.32)ml/s(P<0.01);术后Pdet.Qmax(36.12±4.74) cmH2O较术前(52.18±7.31) cmH2O显著下降(P<0.01)。术后病理诊断:32例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4例腺性膀胱炎,2例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尿动力学及尿道膀胱镜检查,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张继伟王海涛何群王建军白焱夏溟
- 关键词:膀胱颈梗阻排尿功能障碍
- 9例囊性肾癌的诊治体会
- 2005年
- 白焱王建军张继伟何群王海涛
- 关键词:肾肿瘤囊性
- 高龄膀胱癌患者急性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价高龄膀胱癌患者急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80岁以上高龄膀胱癌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血尿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全部18例患者共进行22例次介入治疗,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2/22)。血尿于术后数小时开始变淡,术后24、48及72 h肉眼血尿消失分别为15(68.2%)、5(22.7%)及2(9.1%)例次。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臀部皮肤及软组织疼痛不适18(81.2%)例次,发热15(68.2%)例次,食欲不振4(18.2%)例次。结论:对于高龄膀胱癌患者出现的急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岳振东刘福全赵洪伟王磊王建军王文学
- 关键词:膀胱癌高龄血尿栓塞
-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少见,我院1998年至2005年间发现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何群杨勇洪宝发白炎王建军
- 关键词:肾嫌色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