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彬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肿瘤
  • 10篇手术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4篇头颈
  • 4篇细胞
  • 4篇颅底
  • 3篇头颈部
  • 3篇头颈部肿瘤
  • 3篇颅底肿瘤
  • 3篇颈部
  • 3篇颈部肿瘤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2篇入路
  • 2篇手术入路
  • 2篇切除
  • 2篇颞骨
  • 2篇内镜

机构

  • 15篇深圳市第二人...
  • 9篇山东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作者

  • 19篇王晓彬
  • 12篇卢永田
  • 7篇陶晶
  • 6篇王天铎
  • 5篇苗北平
  • 4篇李梅
  • 4篇陈瑛
  • 4篇许安廷
  • 4篇孙焕吉
  • 4篇潘新良
  • 4篇宫崧峰
  • 3篇张蕊石
  • 3篇孟庆国
  • 2篇荣宝刚
  • 1篇颜杰
  • 1篇魏明辉
  • 1篇苏娟
  • 1篇林峰
  • 1篇陈群芳
  • 1篇高亚娜

传媒

  • 7篇山东大学耳鼻...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尸喉标本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完整喉标本进行解剖测量,探讨喉内、外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全喉截除较完整的喉标本,分别测量甲状软骨板上的"上、中、下"三个宽度及两甲状软骨板所夹角度,前联合与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距离(f、g)及前联合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距离(h);比较前联合与甲状软骨切迹至下缘连线的中点之间的关系,对前联合进行喉外定位;定位甲状软骨板下缘及后缘与环状软骨的两重叠点,分别测量下缘重叠点至两甲状软骨板下缘交角的水平距离(k)和甲状软骨板下缘至后缘重叠点的垂直距离(l),观察甲状软骨翼板后下部与环状软骨板在空间上发生重叠部分;测量杓状软骨声带突与肌突之间的距离(m),上述所测数值均取其均数。结果①男性甲状软骨板比女性甲状软骨板约宽1 cm,两甲状软骨板之间的夹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②甲状软骨切迹与前联合之间的距离男性为8.6 mm、女性为6.5 mm,g值男性为9.5 mm、女性为7 mm,h值男性为16.5 mm、女性为13.8 mm,Z值为0 mm者40例、0.5 mm者20例、1 mm者20例、1.5 mm及-1 mm者各10例。③m值集中在11~13 mm。④杓状软骨声带突与肌突间的距离男性为14.1 mm、女性为11.1 mm。结论甲状软骨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其翼板大小及两翼板夹角等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其切迹至下缘连线之中点基本可以作为前联合在喉外定位的标志;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应避免开窗位置过于向后,嗓音手术中处理杓状软骨时应把握切除深度。
王晓彬潘新良卢永田陶晶孟庆国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
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76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将其分为实验组(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组)、对照组(未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10dⅡ型1期、2期、3期及Ⅲ型患者鼻道纤毛清除速度(mm/min:5.17±0.27 vs 5.11±0.28,4.27±0.27 vs 4.27±0.30,3.63±0.27 vs 3.72±0.22,2.69±0.35 vs 2.9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Ⅱ型、Ⅲ型患者术后平均出院时间(d:3.86±0.90 vs 7.42±1.06,6.90±0.87 vs 9.67±0.81)均短于对照组,下鼻甲及鼻中隔粘连率(0 vs 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能增大鼻内镜操作空间,减少鼻腔正常粘膜损伤,缩短住院天数,调节鼻腔通气情况,减少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发生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陆璐卢永田王晓彬
关键词: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鼻咽癌中VEGF的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含量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鼻咽癌组织和鼻咽部淋巴组织各2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VEGF含量高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24,P<0.01);鼻咽癌组织中CD4+淋巴细胞含量低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04,P<0.01);而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0,P<0.01);鼻咽癌组织中CD123+树突状细胞含量低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66,P<0.01),鼻咽癌组织中CD11c+树突状细胞含量低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1,P<0.01),鼻咽癌组织VEGF表达与CD4+CD25+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0.966,P<0.01),与CD123+树突状细胞含量呈负相关(r=-0.946,P<0.01),与CD11c+树突状细胞含量呈负相关(r=-0.954,P<0.01)。结论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含量有关,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免疫逃逸。
苗北平张蕊石郭志红孙焕吉孟庆国王晓彬
关键词:鼻咽癌VEGF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
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切除,颅面联合入路21例,其中额颅合并鼻侧切开1例,上颌骨内侧部分切除或暂移开切除肿瘤7例,上颌骨切除8例,上颌骨或(和)眶或(和)颌面皮肤切除5例;上颌骨部分或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13例;鼻额翻瓣、额眶入路及面中揭翻各1例。结果:10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恶性肿瘤患者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9%(22/27)、62.9%(17/27)。9年以上无瘤存活1例。结论:除鼻侧切开外不同类型颅面联合入路均能提供良好的肿瘤显露,有利于鼻颅沟通瘤的整块切除。部分或上颌骨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适于切除累及颅底尚未侵及颅内的肿瘤。额鼻共同翻开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的鼻颅沟通瘤。颅眶入路适于颅眶沟通瘤。面中揭翻应选择应用。
王天铎王晓彬李梅许安廷陈瑛
关键词:颅底肿瘤外科手术
中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优选中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方法对132例中颅底肿瘤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切除。上颌骨外旋及扩大外旋或合并颞下入路切除6例,经颈下颌外旋切除16例,经颈入路切除48例,经腮入路5例,经口入路7例,经腭合并Denker或唇龈切开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26例,颞耳前颞下入路4例,颞额入路9例,经鼻内镜切除垂体瘤11例。结果 113例良性肿瘤7例复发,复发率6.2%,复发者经再次手术均治愈;19例恶性肿瘤,无术中死亡病例,3年存活率76.9%,5年存活率40%。结论上颌外旋及扩大外旋能充分的显露前、中颅底肿瘤;经颈下颌骨外旋能良好的显露咽,咽旁间隙,颞下窝,蝶骨,斜坡及上颈椎;经颈入路适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或中下区早期恶性肿瘤;额颞入路适于切除颞下窝肿瘤;经腭入路最适于I、II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切除,合并Denker或唇龈切开适切除III期肿瘤;鼻内镜适于切除颅底中线部位病变,如垂体瘤,应根据病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
王晓彬宫崧峰卢永田潘新良陶晶王天铎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颅底外科手术
中颅底外侵及颅底的肿瘤手术被引量:1
2007年
王天铎王晓彬李梅许安廷宫崧峰陈瑛
关键词:肿瘤浸润颅底肿瘤头颈部肿瘤
经鼻内镜处理眶内及眶壁病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眶内及眶壁病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眶壁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3例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术中未行眶壁重建。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结膜下径路并使用钛网及多孔聚乙烯板植入物(MEDPOR)进行眶壁重建,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内镜治疗眶内及眶壁病变疗效良好且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陶晶卢永田王晓彬刘桂琴郭疆
关键词:眶疾病重建手术鼻内镜外科手术
内镜下经口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摘除5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口内径路摘除咽旁间隙肿瘤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咽旁间隙肿瘤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在内镜下经口径路摘除。结果肿瘤摘除完整,出血20~6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 d内出院。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CT和MRI可较好地反映肿瘤所在位置、大小、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和肿瘤的可能起源,为术前评估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提供重要的依据。内镜下经口径路能完整切除位于颈动脉鞘内侧的良性肿瘤,且有颈部无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不适用于包绕颈动脉鞘内结构、位于颈动脉后方及后外侧的肿瘤。
罗兴谷卢永田王晓彬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外科手术
EB病毒与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EB病毒(EBV)感染和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中有关免疫表型CD20、CD3、CD79a、细胞毒颗粒相关抗原-1(TIA-1)、CD56、CD45RO、颗粒酶B(Granzyme B),以此确定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及EBV潜伏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CD3、CD56、CD45RO、Granzyme B阳性表达率达100.0%,EBER阳性表达率达87.2%;LMP-1阳性表达率为40.4%。结论:感染EBV与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陶晶卢永田王晓彬
关键词:上呼吸道NKT淋巴瘤EB病毒原位杂交
鼻颅沟通瘤的手术入路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 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 4例为鳞状细胞癌, 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 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 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 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最佳入,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王晓彬潘新良王天铎
关键词:手术入路肿瘤转移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