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霄冰

作品数:48 被引量:40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17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7篇民俗
  • 14篇非物质文化
  • 14篇非物质文化遗...
  • 11篇民俗学
  • 10篇文化
  • 7篇信仰
  • 6篇民间信仰
  • 5篇本真性
  • 5篇传承
  • 4篇文化记忆
  • 4篇文物
  • 4篇民俗文物
  • 4篇民族
  • 4篇节日
  • 4篇记忆
  • 3篇学科
  • 3篇遗产
  • 3篇人类学
  • 3篇祭孔
  • 3篇公祭

机构

  • 39篇中山大学
  • 7篇新疆师范大学
  • 6篇波恩大学
  • 2篇路德维希-马...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布朗大学

作者

  • 48篇王霄冰
  • 6篇白瑞斯
  • 1篇禤颖
  • 1篇周波
  • 1篇吴基诚
  • 1篇刘明
  • 1篇胡玉福

传媒

  • 13篇文化遗产
  • 6篇民俗研究
  • 5篇民间文化论坛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艺术与民俗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若干问题探析被引量:12
2022年
在非遗保护中,标准不应被理解为狭义的技术标准,而应是一个融技术和文化于一体的广义的标准概念。它在形式上也应包括政府出台的各种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制法规、工作条例、操作指南等,即非遗保护的工作标准,以及各行各业自行制定的管理标准;在内容上则应将文化标准有机地融入到技术标准中去。无论是工作标准还是技术标准,都需要有学术标准做支撑。所谓学术标准,就是学术界基于研究实践提出的对于文化事象的定义、分类以及对其内在逻辑的界定。学术标准可以为非遗保护标准的制定提供知识框架,也能给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带来文化自信。未来非遗保护标准的建设应在标准化与文化多样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技术要素与文化要素、物与人、整体性与局部性、稳定性与活态性、权威性与民间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既符合中国国情和非遗本质特性、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路径。
王霄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标准学术标准民俗学
德国巴伐利亚州家乡文化保护协会负责人访谈录被引量:1
2012年
访谈时间和地点:2010年12月22日,慕尼黑市内巴伐利亚家乡文化保护协会(Bayerischer Landesverein für Heimatpflege)总部①一、开场白王霄冰(以下简称"王")
王霄冰
关键词:家乡文化保护合作出版乐器号角
中国皮影戏在德国的传播与相关文物收藏
2020年
德国人对中国皮影戏的接受与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来华德国人所接触到的皮影戏,中德两国的皮影剧团在德国的演出,一些学者和皮影戏爱好者对剧本、乐器、皮影戏人物剪影及其他道具的收集和收藏。虽然部分藏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损毁,但至今仍有许多皮影戏文献和文物保存在德国的公共机构之中,可供欣赏和研究之用。
白瑞斯叶进(译)王霄冰
关键词:民俗文物皮影戏
公祭节日与当代城市人文空间的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在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官方举办的公祭活动正逐步地从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典礼,转变成为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现代化节日,担负着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当代市民精神、构建城市人文空间的重要功能。为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在打造新型的公祭节日时,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对活动内容及其形式加以改革,以提高节日的公共性和亲民性。
王霄冰
关键词:公祭节日祭孔市民社会人文空间
国祀、民祭与地方公祭——中、日、韩祭孔礼仪传承模式之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是建立在礼制基础之上的。王朝多设有礼部,管理天子和百官的礼仪行为。凡有礼部统一制定、天子本人或选派官员执行的祭祀类典礼,可称为国家祀典。其功用在于昭示国家的意识形态,为国运和人民祈福,同...
王霄冰
祭孔礼仪的标准化与在地化被引量:7
2015年
祭孔礼仪(旧称释奠礼)制度的形成,有赖于历史上的一些王朝和君主在整饬与统一礼仪标准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实施在古代也主要凭靠政府的支持和推动。20世纪以来,祭孔礼仪在东亚各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与风貌,在基本形制上主要出现了古礼和今礼两大类别。在追求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祭孔礼仪的"在地化"势在必然,而新一轮"标准化"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世界各国崇孔尊孔者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建立在他们对于释奠礼仪及其信仰表征的本真性的自觉追求之上。
王霄冰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动态"的精神产品,在衡量其本真性时,应从其基本的性质、结构、形态和功能出发,找出一个作为保护依据的"本生态"。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实践当中,当事人往往会对其本真性做出明显带有主观色...
王霄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
文献传递
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过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祭模式不仅是历史发展使然,而且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地方公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操作得当,便可充分发挥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历史功用。
王霄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日韩
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被引量:3
2008年
文章利用文字、图画以及考古发掘几方面的资料,考证古典时期玛雅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以及古代玛雅人对于冥界和灵魂世界的想象。
白瑞斯王霄冰
关键词:丧葬死亡观
礼贤城隍庙:地方历史与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被引量:2
2009年
当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与日常生活发生脱节时,人们往往通过保护一些过去留下的文化遗产,试图留住传统,加固文化记忆。礼贤城隍庙原本是个民间宗教场所,但在它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和确认文化身份的公共场所,也就是一个浓缩了当地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复兴后的城隍庙会,也不再是纯粹的宗教性节日,而变成了一种带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当地文化资本。认识到城隍庙的这一功能演变,当事人及主管部门应抛开各种政治包袱,尽力去挖掘和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放光彩。
王霄冰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庙会社会记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