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玉国

作品数:120 被引量:654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培养物
  • 25篇酵母培养物
  • 20篇瘤胃
  • 15篇绵羊
  • 14篇酵母
  • 13篇营养
  • 12篇奶牛
  • 12篇氨基酸
  • 11篇动物
  • 11篇肉仔鸡
  • 11篇仔鸡
  • 11篇发酵
  • 11篇反刍
  • 10篇犊牛
  • 10篇山羊
  • 10篇饲料
  • 10篇瘤胃发酵
  • 10篇反刍动物
  • 9篇糖蜜
  • 9篇曲霉

机构

  • 1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32篇长春博瑞饲料...
  • 11篇内蒙古畜牧科...
  • 2篇动物营养与饲...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宁夏农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4篇甄玉国
  • 40篇张学峰
  • 33篇赵巍
  • 28篇陈雪
  • 27篇王涛
  • 20篇孙喆
  • 19篇王兰惠
  • 19篇赵小丽
  • 16篇秦贵信
  • 11篇周雪飞
  • 10篇马宁
  • 10篇肖君
  • 10篇卢德勋
  • 9篇付丽
  • 8篇郑艳秋
  • 6篇汪晓东
  • 6篇王欣
  • 5篇王洪荣
  • 5篇周贵
  • 5篇李卓卿

传媒

  • 16篇中国畜牧杂志
  • 14篇饲料工业
  • 11篇中国兽医学报
  • 8篇中国饲料
  • 7篇黑龙江畜牧兽...
  • 7篇中国酿造
  • 7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饲料研究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内蒙古畜牧科...
  • 2篇吉林畜牧兽医
  • 2篇食品科技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乳业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饲料博览
  • 1篇中国奶牛
  • 1篇国外畜牧学(...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19篇2016
  • 11篇2015
  • 1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2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具有强抑菌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菌体生物量,以MRS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3.0%、蛋白胨3.0%、酵母粉1%、无水乙酸钠1.4%、柠檬酸氢二铵0.5%、MnSO4·H2O 0.07 g/l、MgSO4·7H2O 0.2%、K2HPO4 0.2%、吐温80 0.4%。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植物乳杆菌的OD值从9.428增长到17.258。
王欣赵巍付丽甄玉国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培养基
植物乳杆菌及其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活菌、菌液、培养液和灭活菌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相近的1 d 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结果表明:7~21 d,添加培养液和灭活菌液组肉仔鸡的ADG(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2~42 d,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组的ADG显著提高(P〈0.05),培养液组和灭活组的饲料增重比均显著降低。21 d,试验组肉仔鸡的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培养液组肉仔鸡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 d,饲喂活菌、菌液组肉仔鸡血清中的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液组和灭活组;试验组肉仔鸡的IgA、IFN-γ和IL-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活菌组、菌液组和培养液组对肉仔鸡血清中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植物乳杆菌活菌、菌液、培养液和灭活菌液均可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和免疫功能。
甄玉国秦贵信赵巍王欣陈雪孙喆郑艳秋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肉仔鸡免疫指标
乳酸杆菌BRF0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为提高乳酸菌生物量,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与正交试验设计,对乳酸杆菌BRF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乳酸杆菌BRF01的发酵培养基为2%葡萄糖、6%玉米浆、0.5%无水乙酸钠、0.3%磷酸二氢钠、0.6%柠檬酸氢二铵、0.1%吐温80、0.02%七水合硫酸镁和0.005%一水合硫酸锰。
付丽甄玉国赵巍
关键词:生物量乳酸杆菌发酵培养基
代谢组学技术在奶牛不同体液样品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代谢组学能体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在受到内源性影响或外在的环境影响后互相作用而导致的结果,亦是生物体对遗传改变、疾病、营养、环境等方面影响的最终解释。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凭借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营养学、病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文章针对代谢组学在奶牛不同体液样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李永强张玲玲张维刚张学峰王涛王涛甄玉国
关键词:代谢组学奶牛牛奶尿液瘤胃液
不同培养条件对植物乳杆菌代谢物组抑菌效果的影响
2014年
为获得更多的有效代谢产物,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产代谢物组抑菌能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抑制大肠杆菌抑菌圈的直径为模型,评价有效代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产代谢物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6.5、温度30℃、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代谢物组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5.22 mm。
赵巍付丽王欣甄玉国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抑菌圈发酵
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高俊玲甄玉国王涛王涛张学峰
关键词:抗菌肽瘤胃发酵绵羊
产后灌服不同补充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年
试验旨在比较产后灌服不同补充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经产荷斯坦奶牛3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奶牛分娩后立即采血作为0 h,灌服不同补充液后1、2、4、6、12、24 h采血,测定血清中钙、镁、无机磷、血糖、胰岛素、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结果表明:产品D对血糖、胰岛素的调控效果最佳;产品C对钙、磷、游离脂肪酸、β-羟丁酸含量的调控效果最佳;产品A、B更有利于血清镁的维持。产后灌服补充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对奶牛产后恢复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重要作用。
甄玉国张学峰汪晓东王晓磊杨平平杜泓明赵巍赵小丽
关键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
哺乳犊牛的饲养管理被引量:6
2012年
犊牛的饲养关乎牧场发展的未来,因此如何饲养犊牛,减少死亡率和发病率,确保犊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就哺乳犊牛的饲养管理操作加以阐述,为下一阶段后备牛达到理想的体尺和体重奠定基础。
甄玉国郭洪权司明义
关键词:哺乳犊牛饲养管理管理操作死亡率后备牛体重
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研究通过测定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探究复合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培养物在肉仔鸡饲养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根据实验室筛选出来的乳酸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6‰和酵母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8‰进行组合,探索它们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采用4×4全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的、体况基本相同的1日龄AA肉仔鸡鸡苗608只,随机分配到19个处理组。同时设立日粮中添加1.6‰的乳酸菌培养物组(第17组)、添加1.8‰酵母菌培养物日粮对照组(第18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第1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结果表明:7~21日龄时,第8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第18组(P<0.05),第8组和第11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酵母菌组、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7~42日龄时,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蛋白质、脂肪、Ca和P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所提高,其中第8组和第11组提高的水平最多。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之间有正协同作用,且第8组(0.8‰乳酸菌培养物+1.8‰酵母菌培养物)和第11组(1.2‰乳酸菌培养物+1.35‰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提高的效果最佳,对于促进肉仔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最好。
董佳楠易晓菲易晓菲张玲玲甄玉国甄玉国张学峰
关键词:肉仔鸡
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组织蛋白质周转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25~30kg的2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两侧颈静脉血插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处理为在基础日粮条件下的3种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M90+C10和M80+C20。本试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ds—Phe大剂量一次灌注法,测定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合成率(FSR)。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皮肤蛋白质的FSR有显著影响。其中,M90+C10组和M80+C20组皮肤蛋白质的FSR极显著高于M组(P〈0.01)。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空肠、肝脏和肌肉组织的FSR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氨基酸在外周组织,尤其是皮肤和肌肉组织问的分配具有显著影响(P〈0.05)。
甄玉国卢德勋王洪荣马宁赵秀英张海英
关键词:小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