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霖 作品数:128 被引量:3,963 H指数:3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及其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对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模式、机制与影响研究,以及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仍然是一个及其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村落及区域尺度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特点,阐述了消耗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以及对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对水资源数量和产能影响的特点。同时,论述了实现从农户到区域尺度个体生态服务消耗模式变化及区域演变规律的跨尺度定量模拟与表达,为实现可持续消耗模式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甄霖 闫慧敏 胡云锋 吴睿子 曹晓昌 杜秉贞 龙鑫 李芬 刘雪林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东北亚地区森林资源贸易与流动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使森林资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开发程度不高的森林资源,其森林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状况将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1992年~2006年东北亚六国木材贸易和横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亚区域木材贸易量与国家间木材流动量呈增长趋势;②俄罗斯是木材贸易与流动量最大及增加最明显的国家;③木材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木材贸易的影响最大,经济合作状况对各国的资源流动影响最大;④木材出口潜力国为俄罗斯、蒙古、朝鲜:俄罗斯增加强势,蒙古受资源基础及自然条件影响,朝鲜受经济技术影响;木材进口潜力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强势增加,日韩微弱下降。我国应在保持同俄罗斯木材贸易量继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对蒙古和朝鲜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力度,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 曹晓昌 甄霖 魏云洁 李芬 杨莉关键词:木材 资源贸易 资源流动 东北亚 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度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地样带为例 被引量:8 2012年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闫慧敏 甄霖 李凤英 杜秉贞 潘理虎 向芹 陈伟娜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压力 NPP 实现网络化是图书馆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 1996年 实现网络化是图书馆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甄霖(甘肃省农科院情报所730070)1发展网络化的基本模式图书馆网络是图书馆之间合作与联合的发展,它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各系统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开展业务活动,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图书馆集合体,共... 甄霖关键词:图书馆 网络化 市场经济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模型构建 被引量:8 2012年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表达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适用方法。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为例,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提取,农牧户及其成员多主体运行规则的研究和制定,生态系统服务压力指数的定义,地理数据的导入及模型运行空间的创建,模型参数选择及其初始化等。模型系统研发及运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过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视化、过程可展现、数据分析直观等特点,对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潘理虎 闫慧敏 黄河清 甄霖 陈立潮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主体建模 农牧交错区 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估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泾河流域是农业旱灾的多发地区,但是对该地农业旱灾的发生规律、旱灾影响及旱灾恢复和准备措施方面开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建立了1km栅格精度的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空间评估模型,并对农业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农业承险体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综合评估该地区农业旱灾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农业旱灾危险性、承险体脆弱性及风险的空间特征。本研究采用Z指数方法评估泾河流域农业旱灾致灾因子的强度,选取农作物生长季缺水率、土壤有效含水量、有效灌溉面积比及坡度4个指标评估研究区1km空间尺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估的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的高风险区位于该地区北部,低风险区位于该地区南部,且不同等级风险区呈现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但不同等级风险区呈现间隔分布的趋势。 龙鑫 甄霖 邸苏闯关键词:农业旱灾 自然灾害 脆弱性 风险评估 泾河流域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阶段与演变特征--以青海省为例 2024年 [目的]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十分敏感,实施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助于保障生态服务和资源的持续供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其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可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本文系统梳理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存在问题,对政策制定和政策效益提升具有借鉴作用,可为长江上游地区相关政策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改进方向。[方法]基于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 V6.0软件,对1998-2022年发布的95份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和量化分析。[结果]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总体演变趋势与整体长江上游地区较为一致,而具体的政策措施与补助变化在长江上游地区中较为特殊。(1)生态保护起步阶段(1998-2004年)、生态保护与治理阶段(2005-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阶段(2012-2022年)3个阶段,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向综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政策中实施的生态治理措施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禁牧、草畜平衡等管理措施。政策补助的类型、来源和对象逐渐多元化,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政策实施效益从以生态效益为主向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转变。(3)当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青海省不同地区间、群体间的补助分配不公平,以及政策宣传培训、监管工作不到位。[结论]注重绿色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进的重点方向。应提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监管能力,将公众宣传培训、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公职人员考核奖惩工作落实到位;还应加强长江上游各省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横向合作,促进青海省相关政策经验在整个长江上游地 刘业轩 甄霖 黄麟 黄麟关键词:生态保护 政策文本分析 补助 长江上游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8 2010年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圩堤蓄洪、1998年历史最高洪水位重现三种可能情景,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与2005年相比,三种洪水情景下,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后将分别增加蓄洪面积17325hm2,57198hm2和65573hm2,分别增加蓄洪容积71426×104m3,205545×104m3和349175×104m3,退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缓解鄱阳湖区的防洪压力。 姜鲁光 封志明 于秀波 甄霖 黄河清关键词:退田还湖 情景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 鄱阳湖 鄱阳湖区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2010年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的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中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行为与选择的问题,确定农户是否具有生态补偿意愿,及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近51.5%的受访农户接受生态补偿政策,23.7%的农户不愿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还有16.3%的农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选择维持原样的农户占8.51%。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造成家庭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高的根本动因;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现象是导致生态补偿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农业生产流动资本投入的增多将弱化了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由此得出,生态补偿的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维持农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扶持农业优势(支持)产业形成,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益是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李芬 甄霖 黄河清 魏云洁 杨莉 曹晓昌 龙鑫关键词:生态补偿 意愿 影响因素 农户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两种生态补偿模式效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010年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存在着针对土地和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生态补偿模式。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农牧户家庭生计的影响和农牧户接受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模式使农牧户畜牧种植规模明显减少,且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动力转移、促使产品生产转向市场销售以增加家庭收入等。这种模式虽然在以规模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总体上具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功能。另外,劳动力非农化的变化趋势表明,只有对农牧户的生态补偿持续进行一段时期,方可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得到显著改善。 韩鹏 黄河清 甄霖 姜鲁光 李芬关键词:脆弱生态区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