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会铭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颅内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2篇动脉瘤
  • 2篇引流
  • 2篇肿瘤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肿瘤
  • 2篇膜下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机构

  • 10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茂名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天和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田会铭
  • 5篇佟小光
  • 5篇焦德让
  • 3篇尹龙
  • 3篇吕大劳
  • 3篇康伟民
  • 2篇薛德友
  • 2篇范一木
  • 1篇巴奇
  • 1篇张乃崇
  • 1篇尚彦国
  • 1篇严加和
  • 1篇王实
  • 1篇卫启明
  • 1篇姜镕
  • 1篇缪飞
  • 1篇赖廷海
  • 1篇杜金梁
  • 1篇水涛
  • 1篇佟晓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罕少见病...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脑脊液外引流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早期脑脊液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动脉瘤性SAH早期行脑脊液外引流术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开始行外引流时颅内压均大于25mmHg,脑脊液均为血性。治愈生活自理37例,好转生活部分自理13例,死亡8例,死于栓塞或夹闭术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心肌梗死2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存在颅内高压及高危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脑脊液外引流不但可降低和稳定颅内压,而且还可能引流出逆流入脑室系统内的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赖廷海张乃崇佟小光焦德让田会铭
关键词:脑脊液引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
目的:总结了9例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探索其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按Cognard分型分为:IIa+b 2例,III 2例,IV 5例。有6例DAVF有较粗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直接供血。其中1例DAVF,...
焦德让康伟民尹龙范一木佟小光田会铭
关键词:血管造影影像诊断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用微导丝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结果被引量:1
2003年
孙瑞发只达石卫启明焦德让佟晓光田会铭
关键词:介入治疗微导丝动物实验
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4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6个,大脑中动脉狭窄7个,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1个。20例植入Wingspan支架,2例因Gateway球囊扩张满意而未植入支架,2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分别植入Apollo及Invastent Volo球囊支架。结果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管狭窄率由手术前60%~95%降为手术后残余狭窄率0~20%。23例随访2~24个月,效果良好,未见复发。2例植入Wingspan支架后1~3 h出现脑出血,1例死亡,1例轻度偏瘫,死残率为8.33%。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在严格的准入标准下,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仍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值得关注。
田会铭佟小光康伟民尚彦国水涛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动脉闭塞性疾病脑血管造影术
中国人支气管动脉由降主动脉发出的开口部位及其形态的DSA研究
目的: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中,能否准确地将灌注导管嵌和肿瘤滋养动脉,将成为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关键。研究中国人左、右支气管动脉在降主动脉上发出之部位、方向、管径及发出的频率,有利于今后提高效率快捷迅速地完成超选性插管...
吕大劳姜容田会铭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被引量:1
2007年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焦德让尹龙范一木佟小光田会铭康伟民常斌鸽王实翟宝进薛德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脑血管造影检查出血原因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眼球活动恢复不良与静脉引流类型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不同静脉引流方式(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条静脉引流)对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的影响。方法将93例有眼部症状的TCCF患者按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静脉引流分为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及其愈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静脉引流组中,15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术后恢复不佳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2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未完全恢复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使用单纯眼静脉引流与多条静脉引流对术后眼球活动受限影响不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症状的恢复除了与TCCF引起的海绵窦内异常血流的改善有关外,多静脉引流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岩静脉扩张、深静脉引流等也是影响眼球活动障碍恢复的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引流方式值得思考。
康伟民尹龙佟小光田会铭薛德友王实焦德让薄海赵贵锋
关键词: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静脉引流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95年
巨淋巴结增生症为罕见的良性疾病,临床及X线诊断中易误诊,作者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并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杜金梁解中福孙桂琴田会铭严加和吕纯义王竹岩缪飞吴永成巴奇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症X线表现
保尔佳动脉内灌注治疗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保尔佳及化疗药物通过特殊导管直接灌注肿瘤滋养动脉内,使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时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能通过严格控制灌注药物的速度,使其与不同分期的肿瘤细胞充分接触,高效杀伤癌细胞;也为以往不能手术的患者创造再手术的机会,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提高中晚期颅内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我们对30例原发和继发颅内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的联合应用,CR+PR达到80%以上,这一应用的推广在颅内恶性肿瘤治疗远期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
姜鎔田会铭吕大劳
关键词:保尔佳超选择性颅内肿瘤
超选择性动脉内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姜镕田会铭吕大劳
关键词:颅内肿瘤介入治疗导管药盒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