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和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结石
  • 6篇胆结石
  • 5篇胆石
  • 4篇胆汁
  • 3篇胆囊
  • 3篇胆汁酸
  • 2篇胆道
  • 2篇胆结石形成
  • 2篇胆石形成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源性
  • 2篇溶解胆石
  • 2篇肿瘤
  • 2篇外源性
  • 2篇外源性胰岛素
  • 2篇细菌
  • 2篇细菌学
  • 2篇结石形成
  • 2篇甲基叔丁醚

机构

  • 13篇西安医科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田和平
  • 13篇石景森
  • 8篇刘绍诰
  • 7篇孟清翠
  • 6篇马庆久
  • 4篇韩美荣
  • 4篇王作仁
  • 2篇汪涛
  • 2篇周连锁
  • 2篇李生正
  • 2篇邱随民
  • 2篇朱周才
  • 2篇郝秀原
  • 1篇卢云
  • 1篇孟绍菁
  • 1篇韩文胜
  • 1篇王林
  • 1篇刘绍浩
  • 1篇任斌
  • 1篇吴谨光

传媒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肝胆胰脾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普外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的选用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重点介绍通过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方能更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胆道感染疾病。
石景森田和平孟绍青邱随民刘绍诰赵中媛高溆平
关键词:胆汁细菌学技术抗生素类
外源性胰岛素对豚鼠胆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
1995年
本实验通过给豚鼠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了外源性胰岛素对其胆汁酸代谢与肝脏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
石景森马庆久孟清翠田和平韩美荣刘绍浩王作仁王林
关键词:外源性胰岛素胆结石胆汁酸
青年人胆石症发病率、胆囊容积及其排空能力的调查报告被引量:4
1991年
我们在研究《脉冲排石机理及其胆囊收缩素水平、胆囊容积的关系》时,随机抽查了522名16岁~20岁青年学生的胆囊容积及其排空能力,结果:女性胆囊容积=9.74±3.96(ml);男性胆囊容积=12.89±4.86(ml),脂餐后1h女性胆囊收缩64.7%,男性收缩71.1%;胆囊容积与体表面积呈直线相关(r=0.6821);从522名被检者中共检出5例胆石症,男1例,女4例,检出率为0.94%。
石景森马庆久郑凯玲田和平刘绍诰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容积
梗阻性黄疸时胆道的细菌学特点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收集1980年至1995年所作的肝外胆道患者细菌培养641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胆道感染途径及常见细菌和其药物敏感性问题讨论。大肠杆菌仍是梗阻性黄疸合并感染时的常见致病菌,但条件致病苗、厌氧菌等感染增加。梗阻性黄疸合并感染时抗生素选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应同时给以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措施.
石景森郝秀原田和平韩梅荣周连锁韩文胜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细菌学胆道
老年胆道肿瘤1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1992年
老年人肛道肿瘤发生率较高,其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困难.该文总结196例老年人胆道肿囊的临床诊治情况,认为提高老年人胆道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作者还归纳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①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壁明显增厚或萎缩;②胆囊造口术后;③结石直径大于3cm或不随体位移动.对有高危因素者,应提高警惕,作进一步的检查.在治疗上,强调决定高龄病人手术方式时,要注意手术大小,病人的耐受力,术后生活质量等因素,以便综合分析估价.
董伟石景森韩美荣田和平孟清翠
关键词:胆道肿瘤老年人
甲基叔丁醚溶解胆石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1994年
分析了甲基叔丁醚(MTBE)的溶石效果与胆石胆固醇含量的关系,认为MTBE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胆固醇结石溶剂,胆石的胆固醇含量和剖面结构是决定胆石溶解的主要因素,排出胆汁和不断振摇可提高MTBE的溶石效果。
汪涛石景森刘绍诰田和平李生正朱周才
关键词:胆结石溶解度甲基叔丁醚
胆汁中结合胆汁酸高压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47例不同结石类型病人胆汁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胆汁中结合胆汁酸定量测定。4种不同的胆汁,6种结合胆汁酸含量均为甘氨酸结合胆汁酸高于牛磺酸结合胆汁酸.3种致石胆汁中G/T比值高于正常胆汁。
石景森邱随民刘绍诰王亚文孟绍菁赵三斌王作仁喻纯祥孟清翠田和平吴谨光
关键词:胆汁胆酸类高效液相色谱
利胆溶石胶囊防止胆石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中药利胆溶石胶囊防止胆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改变饮食成分诱发豚鼠胆结石,观察利胆溶石胶囊防止胆石形成的效果,结合各组动物的肝脏、胆囊形态学及胆汁中结合胆汁酸的变化,初步探讨利胆溶石胶囊防止胆石形成的机制.结果喂养高胆固醇饮食的致石组动物胆结石的发生率为100%,而加用利胆溶石胶囊的防石组,成石率降至53%.致石组动物肝脏脂肪变性、胞质疏松、气球样变的发生率分别为778%,446%,333%,而防石组仅为154%,239%,77%.致石组动物胆汁中结合胆汁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防石组则显著增加.致石食物首先引起肝脏病理损害,继而导致胆汁代谢紊乱,尤其是胆汁酸代谢紊乱,促使了胆结石的形成.结论饮食习惯的改变是胆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石景森任斌马庆久程力罗健孟清翠田和平韩梅荣
关键词:胆结石中草药病理
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选取胆囊炎标本 16例 ,胆囊癌标本 4 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 ,对凋亡相关基因 bcl- 2与bax染色。结果表明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及癌旁组织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4 3.7%、77.5%与 81.8% ,胆囊癌组高于胆囊炎组 (P <0 .0 5) ,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bax染色示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1.5%、52 .5%和 54.5% ,胆囊癌组与胆囊炎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癌旁组织与胆囊炎组及胆囊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胆囊癌 bcl- 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 ,Bax在胆囊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表达率不同 ,bcl- 2与 bax相互表达具有一定联系 (0 .0 5

郝秀原石景森周连锁王作仁卢云田和平韩梅荣
关键词:胆囊肿瘤免疫组织化学BCL-2/BAX蛋白
外源性胰岛素对豚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及诱发胆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1994年
作者通过给豚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观察官对豚鼠的胆汁酸代谢、肝脏形态及胆石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实验组(n=12)7只豚鼠有胆石形成,成石率58%,而对照组(n=15)中仅1只有胆石形成,成石率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实验组豚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有空泡变性及脂肪细胞沉积,对照组豚鼠则少见;③实验组豚鼠胆囊胆汁中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与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分别为0.597±0.39mg/ml与2.421±1.59mg/ml,而对照组分别为0.757±0.43mg/ml与3.265±2.47mg/ml,两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性胰岛素可引起肝脏的空泡变性,进而使胆汁中结合胆汁酸含量降低,促进胆石形成。
石景森马庆久孟清翠田和平韩美荣刘绍诰
关键词:胆石形成外源性胆汁酸胰岛素胆结石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