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锋亮 作品数:50 被引量:139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市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委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从气血津液辨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2022年 泄泻是常见病,常急性及反复发作,湿阻脾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改变如气虚、气滞、气陷、津血亏虚、血热、血寒、血瘀、水湿痰饮等在泄泻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六经及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祛邪采用祛湿、行气、活血化瘀,恢复气机的升降、气化功能和血液畅行,扶正以益气、温阳、升提、养阴生津补血为主,标本兼治,临床治疗泄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田锋亮 刘薇 陈万群 周鑫关键词:气血津液 祛邪扶正 基于“新四诊”理论探讨“湿、毒、郁、虚、瘀”证候演变特征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及进展 2022年 基于京都胃炎共识、放大内镜诊断早癌的系统理论,将宏观四诊与胃镜下微观所见相结合,提出“新四诊”理论,探讨“湿、毒、郁、虚、瘀”证候演变特征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发生及进展的关系,认为湿为证候演变之始、毒为诱因并可贯穿始终、气郁是PLGC进展的关键、正虚瘀结乃预后不良之兆,胃黏膜微结构、微血管改变是PLGC病机“络阻-络虚-络损”的微观证据。 陈万群 田锋亮 杨小军 李延萍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证候演变 湿毒 气郁 国产24h食管pH监测导管数据采集可靠性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国产24h食管pH监测导管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数据一致性。[方法]对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采用国产24h食管pH监测导管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食管pH监测,比较2种导管的总反流时间、直立反流时间、平躺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DeMeester评分。[结果]国产、进口2种导管均能顺利采集数据,并下载分析。2种导管在总反流时间、直立反流时间、平躺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等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一致性良好。试验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2种导管采集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国产导管有代替进口产品的可能。 杨小军 冯银琼 周培培 田锋亮 谢慧民 黄玉兰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一致性 李延萍从络病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 被引量:2 2020年 李延萍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发病及治疗与络病理论密切相关;具有久病兼痛、易滞易瘀易积和难愈的络病临床特点;其辨治应分发病期和缓解期,发病期病在腑在"经络",以治气为主兼通"脉络",缓解期病在脏在"脉络",以治血为主兼消积滞,适当配伍辛味及虫类通络药;主张早诊早治,重视调护。 曹智璇 史云佳 田锋亮 李延萍关键词:络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名医经验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2024年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陈万群 田锋亮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清肝泻脾法治疗急性期复发性口疮5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肝泻脾法治疗急性期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复发性口疮患者给予清肝泻脾自拟方黛茶泻黄方(青黛10g,儿茶6g,黄芩10g,炒栀子10g,藿香10g,防风10g,白及10g,木蝴蝶15g,甘草6g)... 李延萍 田锋亮益胃消瘀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建立益胃消瘀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白术、当归和石斛,采用HPLC同时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e的含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分别在0.067 2~0.672μg(r=0.999 6)、0.501 2~5.012μg(r=0.999 6)、0.326 5~3.265μg(r=0.999 6)、0.098 3~0.983μ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2%、96.45%、101.23%、97.89%,RSD分别为1.3%、1.5%、1.7%、1.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益胃消瘀颗粒的质量控制。 刘霞 徐冲 吴文辉 郭小红 孙全 田锋亮关键词: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E 基于运气学说浅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思路 被引量:1 2024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中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或伴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消瘦乏力、焦虑抑郁等情况。中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素体脾虚为基础,常因外邪侵袭、情志失遂、饮食不当、药物所伤、劳累体倦或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治疗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或配合针灸、耳穴、贴敷等中医外治可协同疗效。运气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是以“天人相应”为思想基础,研究自然界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的一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当下运气特点探究其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从而审视运气、证治方药。目前CAG病因病机复杂,尚不明确。基于此,文章通过从运气角度出发,浅析CAG的发生、发展及组方用药,拓宽CAG诊治思路,为指导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龙虹颖 黄学宽 田锋亮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运气学说 诊治思路 基于扶阳理论从温通三阴法论治腹痛综合征 被引量:1 2022年 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患者腹痛持续发作,且病程较长,影响日常功能。中医考虑辨病为腹痛,辨证考虑阳虚证多见,与三阴(肝、脾、肾)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治从温通三阴法,方用吴萸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并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同加减用药,如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可合用潜阳封髓丹、乌梅丸加减,多可取效。配合中医外治疗法可起到协同作用。 田锋亮 邱红关键词:扶阳理论 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与瘙痒介质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抗组胺药物、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及β-内啡肽拮抗剂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与相关瘙痒介质的关系。方法将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予以氯雷他定片、纳洛酮和格拉司琼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及瘙痒程度直观模拟评分(IS)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组胺、5-羟色胺、β-内啡肽的变化与瘙痒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使用3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积分及I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组胺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呈正相关,5-羟色胺及β-内啡肽的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无关。结论 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格拉司琼及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有效。 李小清 潘永林 孙小平 田锋亮 汤成关键词:皮肤瘙痒症 组胺 5-羟色胺 Β-内啡肽 氯雷他定片 格拉司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