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新华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静脉
  • 3篇导管
  • 3篇血栓
  • 3篇置入中心静脉...
  • 3篇中心静脉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患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静脉
  • 3篇外周静脉置入
  • 3篇外周静脉置入...
  • 3篇静脉导管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PICC
  • 2篇置管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陈雅玫
  • 6篇石新华
  • 2篇尚少梅
  • 2篇张煜
  • 1篇邓牡红

传媒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护理学报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lated thrombosis,PICC-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287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收集,分析其发生PICC-CRT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为8.7%(25/2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头静脉置管、存在营养风险、置管评估为疑难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上肢PICC-CRT危险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其33.8%的变异。结论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关注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存在营养风险、头静脉置管的患者,同时操作者要重视置管前后评估较差的患者,并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PICC-CRT的发生。
黄芳芳陈雅玫石新华尚少梅
关键词:老年肺癌患者上肢静脉血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
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发生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PICC-CRT)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行PICC静脉化疗肺癌患者453例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48例,非血栓组40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血栓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症分期、性别、置管前VTE风险评估、置管前活动能力评估、脑梗史、癌症转移史、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67,0.879)〕,最佳截断值为0.087,灵敏度为0.792,特异度为0.699,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结论癌症晚期(Ⅲ~Ⅳ期)、性别男、VTE评估风险偏高、活动能力评估偏低、脑梗史、癌症转移史、D-二聚体水平偏高是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
黄芳芳陈雅玫邓牡红石新华尚少梅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藻酸盐敷料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穿刺点止血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科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的538例肿瘤患者,其中2013年11月~2015年2月270例为对照组,PICC置管成功后,穿刺点应用无菌纱布+3M透明贴膜固定;2015年3月~2016年5月268例为观察组,置管成功后穿刺点应用藻酸盐敷料+无菌纱布+3M透明贴膜固定。2组置管成功后均按压穿刺点20 min,弹力绷带加压固定24 h。比较2组24 h内、24~72 h穿刺点出血程度(浸血面积<1 cm×1 cm为轻度,1 cm×1 cm及3 cm×3 cm之间为中度,≥3 cm×3 cm为重度)和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轻度、中度、重度出血24 h内为分别为232例、34例、2例,24~72 h为242例、25例、1例,对照组为12例、196例、62例和21例、212例、37例,差异有显著性(Z=-18.647、-18.768,P=0.000、0.000)。观察组穿刺点换药0次、1次、2次、≥3次24 h内为分别为232例、33例、3例、0例,24~72 h为242例、25例、1例、0例,对照组为12例、196例、51例、11例和21例、209例、37例、3例,差异有显著性(Z=-18.560、-18.755,P=0.000、0.000)。结论藻酸盐敷料对于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术后穿刺点止血效果满意。
陈雅玫石新华张煜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藻酸盐敷料
维生素漱口液预防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有报道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可高达50%~80%,而在大剂量的化疗中,其发生率几乎为100%。12%的洗必泰溶液用于预防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曾获得肯定疗效,Adamietz等发现在化疗时预防性采用聚维酮碘漱口也能明显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但患者使用后感觉口腔不适,影响了临床广泛使用。为了寻找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的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方法,我科尝试采用自配维生素漱口液来预防肿瘤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石新华陈雅玫
关键词: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被引量:59
2007年
本组502例患者行PICC术,12例出现静脉血栓,经过静脉抗凝治疗及外敷药物,均3~7 d症状缓解,未发生其他脏器的栓塞,8例继续使用PICC,随访至置管后1年,均未再发生血栓;4例在血栓消退后拔管。护理要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适当抬高并限制患肢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笔者认为:PICC所致的血栓发生率低,PICC置入后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血栓,经积极抗凝治疗,可以促进血栓的吸收,避免拔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陈雅玫石新华
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肿瘤患者护理
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行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陈雅玫石新华张煜
关键词:改良SELDINGER技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引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