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腾 作品数:65 被引量:15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2016—2020年凉山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凉山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征,为凉山州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凉山州453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LX)6种常用抗结核药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和艾滋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3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2.23%,耐多药率为9.71%,准广泛耐药率为2.87%,耐INH、SM、RFP、EMB、KM和OFLX的耐药率分别为16.34%、10.60%、13.47%、6.18%、7.95%和7.28%,由高到低为INH>RFP>SM>KM>OFLX>EMB,耐INH率最高。从人群特征来看,男性患者数多于女性患者数,男性患者占69.53%,女性患者占30.47%,两类患者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1~60岁年龄组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艾滋病感染者的总耐药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凉山州结核病耐药率远高于全省水平,可能与凉山州地区医疗水平较低和患者未规范化治疗管理有关,应继续加强该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筛查,及早发现耐药结核,加强患者的规范化治疗、管理,减少患者耐药形成和减少耐药结核的传播。 陈晓茹 肖琳 毛木呷 苏婷 底莫阿鎏 王石金 王若冰 冯晓英 祁腾 张书关键词: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2010-2012年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状况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在常见宿主及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不同季节采集不同地区腹泻患者或宿主动物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同时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从1557份各类样品中分离出Y.e 47株,其中腹泻患者7株,宿主动物猪25株,青海田鼠10株,喜马拉雅旱獭5株;总分离率3.03%。血清型分布为O∶3血清型菌株27株,O∶9血清型2株,O∶5血清型6株,O∶8血清型2株,不能分型10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表明除青海田鼠分离的到4株O∶3血清型菌株外,其余O∶3、O∶9血清型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结论四川省腹泻患者与常见宿主动物均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首次证实在四川高原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致病性Y.e,并证实宿主动物O∶3血清型中存在不产毒力基因的非致病性菌株。 刘谊 李燕春 祁腾 汪立茂 景怀琦 王鑫 肖玉春 罗隆泽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野生动物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兽类多样性 2023年 目的 明确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兽类种类,为做好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兽共患病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7年至2021年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工作中鉴定的兽类资料,结合历史文献,按照《中国哺乳动物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分类系统进行修订、整理、归类疫源地内兽类名录,并将兽类按照区系、分布型、保护级别、特有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9年版(CITES-2019)、《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予以报道。结果 确认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兽类8目19科19亚科77种。其中东洋界有26种,古北界有46种,广布种有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3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1种。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34种,其中主要分布于我国有15种,中国特有19种。CITES-2019附录Ⅰ的有9种,附录Ⅱ有7种,附录Ⅲ有6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急危6种,濒危9种,易危9种,近危17种,无危34种。结论 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兽类资源丰富、多样性高,携带潜在人兽共患疾病较多,掌握疫源地兽类种类、数量、动物行为及分布特征对今后四川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兽共患病的调查及传播动力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祁腾 杨创明 李文博 廖虹瑜 曾林子 赵雯霞 李帆 张书关键词:鼠疫疫源地 兽类 多样性 2005-2009年四川省人间布鲁菌病监测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四川省人间布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四川省2005-2009年年各布病监测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 5年间报告人间布病病例7人,总的血检阳性率1.97%,以20-39岁的青壮年感染为主,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地区间甘孜州高于阿坝州、阿坝州高于凉山州。结论四川省人间布病疫情平稳,青壮年为主要受染对象。 汪立茂 魏敏 吴朝学 李帆 祁腾 祝小平 刘伦光 吴建林关键词:布病 2015-2019年四川省布鲁氏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四川省2015—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为当地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用MLVA-16方法对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进行分型实验,通过在线数据库对比MLVA-8型别,利用Bio Numerics对MLVA-16位点重复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被分为29个MLVA-16基因型,遗传相似度在74.6%~100.0%,具有42、43、83共3个MLVA-8型,三者均起源于东地中海群,42型为主要MLVA-8基因型。MLVA-8方法分辨率为0.356,MLVA-16分辨力为0.991,其中Bruce04、Bruce16及Bruce30位点分辨力较高,可采用MLVA-16方法作为本地暴发调查和散发疫情监测手段。结论四川省主要流行株为42型(MLVA-8型别)羊种布鲁氏菌,与全国流行株一致,提示该省布病疫情与北方疫情存在关联。本研究首次将四川省布鲁氏菌进行MLVA分型,利用其构建的数据库将对四川省未来的布病监测及分子溯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李文博 周汉洪 闫国栋 胡馨月 罗春花 田国忠 杨小蓉 曾林子 廖虹瑜 祁腾 姜海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羊种布鲁氏菌 四川省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LP1)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基因特征,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基因序列分型(SBT)两种方法对四川省1989—2016年分离到的42株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LP1)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军团菌8个VNTR位点和SBT 7个管家基因对42株嗜肺军团1型菌(LP1)分别进行PCR扩增。VNTR结果经毛细管电泳分析后,得到MLVA分型。SBT结果测序后上传至欧洲军团菌感染组(EWGLI)数据库得到ST分型。结果 42株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LP1)分为8个MLVA型,优势型别为M08型(47.6%)和M07型(23.8%)。SBT分为12个ST型,其中有2个ST型(ST2359,ST2360)为首次发现。ST1(52.3%)、ST630(14.2%)为优势型别。12个ST型分为3个克隆群(Clonal Complex,CCs)和2个singleton。结论 MLVA方法和SBT方法均能用于LP1型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四川省LP1型具备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区特异性,有感染人的风险,应加强对公共卫生环境中军团菌的监测工作。 曾林子 廖虹瑜 祁腾 刘谊 刘莉莉 罗隆泽关键词:基因分型 四川省石渠县2001-2013年鼠疫疫源地夜行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2001-2013年石渠县鼠疫疫源地夜行鼠监测数据,为该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5 m夹线法捕获夜行鼠,检蚤并鉴定,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夜行鼠3目4科5属8种420只和1种未定的水栖鼠。夜行鼠捕获率为1.56%;夜行鼠体蚤3科7属12种185匹,染蚤率为26.67%,蚤指数为0.44。结论石渠县鼠疫疫源地夜行鼠对该地鼠疫菌的储存和传播起一定作用。 杨军 祁腾 段勇军 段凤刚 刘启胜 丹巴泽里 谢飞 李光军 谭文明关键词:鼠疫疫源地 2008-2019年德格县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四川省德格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24株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做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研究,为四川省鼠疫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14+12"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引物,对24株鼠疫菌进行MLVA分析,计算鼠疫菌基因在不同VNTR位点的重复数,使用Bio Numerics v7.6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德格县24株鼠疫菌在M15、ms09、N2896、N2117和M25这5个VNTR位点的重复数有差异,其余21个VNTR位点的重复数相同。德格县24株鼠疫菌聚类为2大群,3个小群,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鼠疫菌株聚为Ⅰ群,2008年和2009年的鼠疫菌株为ⅠA群,2010年菌株为ⅠB群;2015年鼠疫菌株单独聚为Ⅱ群。结论德格县鼠疫菌的基因不断发生微进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也是该地鼠疫持续流行的驱动原因。 刘启胜 杨军 段勇军 汪立茂 祁腾关键词:鼠疫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布鲁氏菌的MLVA分型与溯源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分离的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分型,探讨其与既往青海省布鲁氏菌分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采集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test,RBT)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样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BCSP31-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应用MLVA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既往青海省不同宿主分离的70株布鲁氏菌的基因型,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共采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1466份,从其中64份RBT阳性样本中分离培养出2株布鲁氏菌,分别命名为QH2013054、QH2013062,经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生物Ⅲ型。MLVA分型结果显示,QH2013054与QH2013062菌株在Bru16位点有差异,为不同的MLVA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QH2013054菌株与7株菌株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其中6株来自共和县同一个家庭的3名农民和3只羊,1株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农民;QH2013062菌株与4株菌株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其中3株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的3名农民,1株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民。结论从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中分离的布鲁氏菌与在本省人、羊中分离的部分布鲁氏菌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推测宿主人、羊、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可能具有共同的传染源。 马丽 张雪飞 薛红梅 张爱萍 任玲玲 祁腾 赵元博 王建玲 杨旭欣 李积权关键词: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旱獭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县报告病例的准确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曾林子 曾义学 刘学成 袁伟 张立杰 祁腾 周兴余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