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强 作品数:9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保留部分真皮微粒皮浆移植对深Ⅱ度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董政 刘樾 刘惠贤 潘维诚 袁寿忠 秦志强 史强关键词:烧伤 微粒皮 真皮 莱菔硫烷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保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介导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背景:近年来,尿道下裂、隐睾等出生缺陷发病率上升,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phthalate,DBP)的暴露与蓄积有关,DBP可导致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睾丸细胞是其重要靶细胞;核转录因子E2... 秦志强关键词:NRF2 莱菔硫烷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氧化应激损伤 睾丸 文献传递 68Ga/177Lu-PSMA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0年 前列腺癌是严重危害全世界老年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手段,因其特异性的显像效果及病灶高浓聚优势,受到了泌尿外科临床医师的关注及追捧。采用诊断性核素68Ga标记的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治疗性核素177Lu标记的PSMA PET/CT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尤其适用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作者综合上述研究,对68Ga-PSMA和177Lu-PSMA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潘高健 秦志强 许露伟 贾瑞鹏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碱性咸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用bF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每天换药3~4次;结果:用b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 秦志强 袁寿忠 刘樾 潘维诚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残余创面 文献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67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0例,SIRS组27例,伴有脓毒症组6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SIRS患者血中PCT中重度升高,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同时SIRS组和脓毒症组患者之间的体温、心率、呼吸和白细胞计数等传统炎症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 秦志强 潘维诚 董政 袁寿忠 刘樾关键词:降钙素原 烧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观察 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 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 b F 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 ,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 ,每天换药 3~ 4次。结果 :用 b 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无一例出现感染 ,平均愈合时间为 6天 ,最短为 3天 ,最长的 14天 ,疗程明显缩短 ,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使用 b 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可大大缩短疗程 ,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秦志强 袁寿忠 刘樾 潘维诚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残余创面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53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2例,脓毒症组11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无感染患者。同时感染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第4天与第1天相比无差异,第7、10天与第1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且血中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潘维诚 秦志强关键词:降钙素原 烧伤 生长激素治疗严重烧伤41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对严重烧伤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手术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自入院后第5天开始给予rhGH0.2u/kg·d,疗程10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瘢痕情况。结果:rhGH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缩短住院天数。 秦志强 袁寿忠 董政 刘樾 潘维诚关键词:生长激素 严重烧伤 创面愈合 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一种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新方式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80例诊断为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不同方式分为3组:60例患者采用逐级筋膜扩张法(AMD组),60例患者采用一步扩张法(OSD组),60例患者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END组)。比较3组患者在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通道扩张失败率、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肾动脉栓塞率、发热情况、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MD组、OSD组相比,END组患者建立首个通道所需时间明显减少[(5.6±0.8)min vs.(4.9±1.4)min vs.(4.2±0.5)min,P<0.05]。与OSD组相比,END组、AMD组围手术期血色素下降值明显减少[(14.0±17.6)g·L^(-1)vs.(19.4±12.6)g·L^(-1)vs.(10.2±6.8)g·L^(-1),P<0.05]。3组患者在通道扩张失败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肾动脉栓塞率、发热情况、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需要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AMD组1例,OSD组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窦全亮 周六化 李荣飞 刘敬宇 秦志强 许露伟关键词:尿路结石 肾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