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梅玲
- 作品数:229 被引量:99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学龄前正常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以早期发现语言发育落后儿童,使之及时得到干预。方法应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215名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对语言发育商(DQ)进行百分位法描述性分析。结果 1)学龄前不同年龄组儿童和女童组儿童的语言发育商DQ值呈正态分布,而男童组则呈偏正态分布;2)P5百分位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占比例为4.17%~5.88%;3)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语言发育商DQ值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男童的语言发展稍落后于女童。建议以≤P25(DQ≤90)、≤P5(DQ≤75)作为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随访监测和早期语言干预的界值点,使得存在语言发育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得以早期干预和康复。
- 贾佳徐亚琴解雅春池霞张昕童梅玲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语言早期干预
- 10个月~6岁儿童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正常儿童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特征及规律,为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0个月~6岁的正常儿童540名,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建立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范式,通过Tobii Eye Tracking眼动仪捕获儿童的眼动数据,分析目标区域注视率和首次注视区。结果在多个面孔注视范式中,2.5岁以下儿童对女性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儿童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4岁以上儿童对儿童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女性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从女性、儿童、男性面孔年龄注视轨迹看,女性面孔与儿童面孔注视率的交叉点出现在2.5~3岁,而男性面孔注视率始终低于女性和儿童面孔注视率。在单个面孔注视范式中,所有年龄组在注视女性和儿童面孔时,首次注视区为眼区,而男性面孔的首次注视区则是嘴区;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的眼区注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不同区域的首次注视呈现的轨迹趋势平稳,对女性和儿童面孔,眼区>嘴区>额区>鼻区;对男性面孔,嘴区>眼区>额区>鼻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对不同面孔和不同区域表现出注视偏好,并呈现出年龄的一些特征和规律,这可为早期识别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参考依据。
- 周树青刘福临侯立张昕魏宁洪琴池霞禹东川童梅玲
- 关键词:正常儿童眼动特征
- 南京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调查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母亲的育儿压力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母亲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育儿环境调查表、母亲工作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南京市城区的3~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在调查的母儿生理因素、家庭育儿环境、母亲文化程度及母亲工作状况相关因素中,母亲健康状况、母亲流产史、家庭住房面积、养育方法、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企业单位与事业及机关单位)、母亲工作量增减及母亲收入增减与母亲育儿压力差异有统计学相关(P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压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 戴家振洪琴张敏李希翎童梅玲池霞郭锡熔
- 关键词:学龄前母亲影响因素
- 1-7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及其与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调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南京市儿童保健所)门诊婴幼儿、学龄前期(1~7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为制定儿童饮食行为异常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南京市儿童保...
- 史春梅李希翎董菁张春梅童梅玲郭锡熔张敏
- 关键词:饮食行为问题肥胖体质量指数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行为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行为发育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 ,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 ,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两组在 3、6、9、12个月时的行为发育商 (DQ) ,并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交往 5个能区的DQ均值在各月龄段均高于对照组 ,且从 3个月开始在精细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区与对照组比较 ,存在统计学差异。在 9、12个月龄阶段两组各能区的DQ经统计学检验 ,除大运动能区存在差异 (P <0 .0 5 )外 ,其他能区DQ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就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 谭钊安童梅玲黄萍邓静云胡幼芳张俊珍
- 关键词:早期干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行为发育
- 南京市0-6岁健康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 刘陵霞童梅玲万康林郭锡熔洪琴池霞张春梅钱惠萍张敏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新基因Homer的功能研究
- 池霞洪琴杨蕾郭锡熔童梅玲张敏邱洁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又称"多动症",为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疾病,其患病率为2.59%~7.25%,核心症状包括注意障碍、多动、冲动,进而导致患儿入学后出现学习困难、品行问题等,并可持续到成年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
- 关键词: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基因表达盐酸哌甲酯
- 有行为问题儿童的视知觉发育评估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有行为问题儿童视觉效率和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估与分析,了解其视知觉发育情况,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该因子第98百分位数为判断标准筛选出有行为问题的6~11岁儿童71例,按1∶2配对设计筛选同性别且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的无行为问题儿童142例。采用发育性眼动测试和快速命名测试分别评估儿童视觉效率和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结果:行为问题组儿童发育性眼动测试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纵向测试29.6%vs.5.6%;横向测试26.8%vs.7.0%,P〈0.01),行为问题组儿童快速命名测试中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物体命名19.7%vs.10.6%;颜色命名15.5%vs.5.6%;数字命名28.2%vs.4.9%;汉字命名19.7%vs.9.2%;数字汉字命名21.1%vs.7.0%;数字汉字颜色命名33.8%vs.11.3%;均P〈0.05)。结论: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存在视知觉发育的缺陷,对行为问题儿童进行视知觉发育的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 王禹曈池霞吴广强魏宁吴兴香童梅玲
- 关键词:视知觉儿童
- 晚期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的神经行为发育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方法高危儿门诊持续随访、矫正年龄达1岁的晚期早产儿62例,以健康1岁龄足月儿65例为对照,应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晚期早产儿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力方面的发育商均低于足月儿(P<0.05或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落后于足月儿,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评测,并实施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 朱春芮洪新张光宝杨蕾池霞童梅玲郭锡熔张敏
-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
- 中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现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我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中部地区河南,西部地区重庆、陕西、贵州、新疆,东北地区辽宁)的150个街道或乡镇。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调查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散居儿童(0.5~<3.0岁)和幼儿园的集居儿童(3.0~<7.0岁)共21470名,按年龄分为3组(0.5~<1.0岁为婴儿组、1.0~<3.0岁为幼儿组、3.0~<7.0岁为学龄前组)。调查儿童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采集末梢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分析儿童贫血、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城市与农村、地区间的患病率差异。结果有效调查人数21460名,其中男10780名(50.2%);婴儿、幼儿、学龄前组分别为2645名(12.3%)、6244名(29.1%)、12571名(58.6%);血红蛋白(126.7±14.8)g/L,血清铁蛋白32.3(18.5,50.1)μg/L;总贫血率、铁缺乏率、缺铁性贫血率分别为10.4%(2230/21460)、28.3%(6070/21460)、3.9%(845/21460)。男童贫血率高于女童[10.9%(1173/10780)比9.9%(1057/10680),χ^(2)=5.58,P=0.018];婴儿、幼儿、学龄前组儿童的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475/2645)、10.6%(662/6244)、8.7%(1093/12571),χ^(2)=201.81,P<0.01];农村儿童贫血率高于城市[11.8%(1516/12883)比8.3%(714/8577),χ^(2)=65.54,P<0.01];各地区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0,P<0.01),其中中部地区儿童贫血率最高,为15.8%(343/2173),东北地区最低,为5.3%(108/2053)。婴儿、幼儿、学龄前组铁缺乏率分别为33.8%(895/2645)、32.2%(2011/6244)、25.2%(3164/12571),男、女童铁缺乏率分别为30.0%(3229/10780)、26.6%(2841/10680),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铁缺乏率分别为21.7%(1913/8821)、40.0%(870/2173)、27.1%(2283/8413)、48.9%(1004/2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1、29.73、773.02,均P<0.01)。城市和农村儿童缺铁性�
- 王蕾邵洁董文红郑双双朱冰泉舒强陈卫樊利春孙瑾高越胡幼芳王念蓉王朝晖牛婷婷骆艳高举童梅玲胡燕向伟赵正言毛萌江帆
- 关键词:贫血铁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