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璋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序跋两篇
- 2016年
- 本刊编辑部日前收到著名老翻译家罗新璋先生的两篇来稿,一篇"有学问的翻译家"系为傅敏先生编的《傅雷启思录》一书写的序,现改名为《有学问的翻译家》在本刊发表。另一篇系作者为其自己编选的《翻译论集》修订二版所写的"后记"。作者在发给本刊编辑部稿件时特别强调,"文内数字,请勿用阿拉伯数字。到目前为止用汉字数字还不会杀头。"为尊重作者意愿,本刊在编排罗新璋先生的"序跋两篇"时,文中的数字未改成阿拉伯数字。
- 罗新璋
- 关键词:序跋阿拉伯数字翻译家汉字数字学问后记
- 学译自叙
- 2013年
- 负笈北大,上到大二时,法文讲义里编有《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母与子”一节选文,由此得知大翻译家傅雷,由此感兴趣于文学翻译,由此影响了我人生的走向。但真要开好步,还得打好基础。“不厚其栋,不能任重。”大学毕业后,四年治一经,专攻傅译,略有会心;为适应中译法工作,心无旁骛,又认认真真读了六年法文。老话说,“十载寒窗”;西人谓,“一万小时”。前四年困厄悲苦,真是苦读,后六年条件虽好,
- 罗新璋
- 关键词:文学翻译大学毕业翻译家悲苦
- 非新无以为进
- 2009年
- 罗新璋
- 关键词:翻译学翻译方法文学作品
- 漫话《特利斯当与伊瑟》被引量:1
- 1990年
- 《特利斯当与伊瑟》,是欧洲骑士文学中一部不朽的杰作。这则传奇故事,自流传以来,不断有人讲述,传抄,改编,谱成歌剧,搬上银幕,在许多世纪里沿传不辍。是什么使这部作品得以一直保持其“永久的魅力”呢? 这一传奇的渊源,似可追溯到很远。
- 罗新璋
- 关键词:骑士文学可追溯渊源骑士传奇中世纪银幕
-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被引量:21
- 1998年
-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罗新璋“译事三难信达雅”,严复在《天演论》初刻本“刻讫寄津覆,乃为发例言”,破题这句话,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以其论译几于道,一言而为天下法!“《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康有为语),其《译例言...
- 罗新璋
- 关键词:翻译理论研究《天演论》信达雅鸠摩罗什
-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被引量:58
- 1983年
-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刊物介绍了不少国外翻译理论和翻译学派,真可谓"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相形之下,国内译坛似乎显得冷落。然而,中国的翻译理论遗产和翻译理论研究,是否就那么贫乏,那么落后?笔者于浏览我国的翻译文论之余,深感我们的翻译理论自有特色,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似可不必妄自菲薄。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
- 罗新璋
- 关键词:翻译理论研究近代翻译翻译标准直译译例翻译学
-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读鸠摩罗什译籍被引量:7
- 1997年
-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读鸠摩罗什译籍罗新璋天竺言语,与汉异音,自非兼善梵汉,难尽译之妙。罗什以域外道人,“能转汉言”,大概是在后凉停居十七年间,“蕴其深解,无所宣化”,转而研习汉语有关。“音译流便”,已是不易,而文字佳制,实有赖门下高足助译传写。当...
- 罗新璋
- 关键词:鸠摩罗什传统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外国文学研究翻译文学
-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管窥
- 2013年
- 对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剧作译为汉语《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功劳最大者首推朱生豪。译本兴衰,五十年里倘能见端倪。在21世纪,朱译莎剧,书香又在,可见其受到读者喜爱的程度和生命力之久长。朱君生豪乃近百年来中国可遇不可求的莎剧翻译中最杰出者。
- 罗新璋
- 关键词:朱生豪莎士比亚翻译
- 译求精彩方可观被引量:3
- 2015年
- 信达雅是文学翻译的要义。就文学翻译的外译中而言,首先是译意,而不宜译形,即译语言形式。其次,译应像写,代原作者命笔,译文中适当运用骈偶之辞,能增益文字的美感,提升文学的品味。最后,文学翻译需精彩的表达,使译文读过之后有余味,余意不尽。
- 罗新璋
-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言形式信达雅原作者外译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