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智勇

作品数:28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乳腺
  • 18篇腺癌
  • 17篇乳腺癌
  • 12篇肿瘤
  • 8篇腺肿瘤
  • 7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结
  • 6篇乳腺肿
  • 6篇乳腺肿瘤
  • 4篇预后
  • 4篇原发性
  • 3篇增殖
  • 3篇乳腺癌组织
  • 3篇前哨
  • 3篇前哨淋巴结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腺癌组织
  • 3篇免疫
  • 3篇活检

机构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黄石市第五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8篇罗智勇
  • 23篇吴亚群
  • 10篇夏耘
  • 8篇胡晓鹏
  • 6篇张林
  • 3篇刘玥
  • 3篇胡艺冰
  • 3篇张哲
  • 3篇周翔
  • 2篇徐旭东
  • 2篇卢建芹
  • 2篇覃吉超
  • 2篇汪洁
  • 1篇殷茜
  • 1篇刘剑
  • 1篇董鸿
  • 1篇于明生
  • 1篇王立平
  • 1篇张晨雨
  • 1篇龚建平

传媒

  • 6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乳腺癌基因分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中年、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分型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40岁、40岁-60岁、≥60岁)乳腺癌的基因分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5岁与35-40岁患者的基因分型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乳腺癌人群的基因分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老年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并不乐观,需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
晏昱婧董鸿罗智勇夏耘汪洁吴亚群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分型年龄
多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多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多病灶患者肿瘤大小为每个病灶最大直径之和。结果: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3.7%(35/104)。男性,年龄≤45岁,无包膜,双侧病灶,肿瘤大小>0.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两个以上病灶(不论肿瘤大小总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单病灶患者(P<0.001)。结论: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包括男性,年龄较轻,术中发现缺乏完整包膜,双侧病灶,肿瘤大小>0.5 cm)建议行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对两个以上病灶的微小癌患者,应视为一般甲状腺癌处理,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需的,且需密切随访。
晏昱婧罗智勇汪洁夏耘吴亚群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合并妊娠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23岁,曾于2010年10月发现右侧乳腺内下象限约3.3cmX1.6cm肿块,皮肤未见明显改变,无乳腺外伤及感染病史,门诊切除病检示:右侧乳腺腺病伴肉芽肿性血管瘤。此后两次乳腺彩超复查均为双乳增生,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2011年10月妊娠1个月时发现右乳内下象限一个大小约4cmX3cm肿块,2012年3月妊娠6个月时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增大,肿块处皮肤隆起并片状红斑旱草莓样,大小约3.0cm×2.0cm。2012年4月入院体检:右侧乳房肿大,下象限皮肤呈紫蓝色,内下象限可见一个3.0cmX2.0cm红色肿块,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右乳内町及约10cm大小结节,腋窝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自发病以来,患者自觉肿块增大明显,伴有针刺样阵痛,且频率明显增加,考虑右侧乳腺血管肉瘤。2012年4月4日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内上、内下、外下及乳.
刘明罗智勇吴亚群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合并妊娠原发性肿大淋巴结肉芽肿性乳腺腺病
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的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HER2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HER2过度表达与化疗、内分泌治疗抵抗有关 ,进一步的标准化检测及分析方法将对HER2在肿瘤中深入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罗智勇吴亚群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4040607)与中国人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17号染色体q25.3区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34040607与人胃癌的相关性。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和效应。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分型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及对照非胃癌患者基因组中此位点的多态性。应用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此位点转录产物及转录方向。应用最小自由能方法预测此位点突变对非编码RNA发夹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中国人胃癌患者中此位点多态性存在高变异。与正常对照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该位点存在转录活性,且转录方向为单向,由着丝粒向端粒方向转录。该点突变导致转录的非编码RNA发夹结构改变。结论:SNP位点rs34040607变异可以作为胃癌易感性预测的靶点,在未来的基因筛查中可作为一个重要候选位点,对该位点的转录及对RNA发夹结构的改变揭示了其发挥功能的一个可能的机制。
胡晓鹏周翔罗智勇夏耘吴亚群
关键词:单核甘酸多态性SNP胃癌
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是建立在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有无颈部射线接触史、局部侵犯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
罗智勇吴亚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总结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颈清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66例乳头状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和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结果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9.7%,颈侧方淋巴结(Ⅱ、Ⅲ、Ⅳ、Ⅴb)转移率为72.7%,主要集中在Ⅲ和Ⅳ.患者术后无明显下颈部、耳部和肩部感觉异常,随访1 ~ 3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临床怀疑或穿刺证实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患者,在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Ⅴa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情形下,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良好的兼顾了肿瘤根治和功能外观,是一种安全而合理的术式.
罗智勇刘玥胡晓鹏吴亚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颈丛
RhoC、KAI1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Ras homologous C(RhoC)、KA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HPLAS-1000型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检测45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75例乳腺癌组织中RhoC和KA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hoC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07±0.01)、(0.35±0.1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I1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72±0.25)、(0.27±0.1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RhoC、KAI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RhoC、KAI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hoC和KAI1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徐旭东吴亚群张林罗智勇夏耘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癌RHOCKAI1
Her-2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人乳腺癌中Her-2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4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35%(14/40),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阴性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P<0.05);Cox-2表达阳性率为47.5%(19/40),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阴性激素受体状态密切相关(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两者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Cox-2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达且与Her-2密切相关,提示乳腺癌中Her-2和Cox-2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罗智勇吴亚群张林徐慧
关键词:乳腺肿瘤HER-2COX-2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促进支原体污染切口愈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从抗支原体角度,研究环丙沙星及多西环素对细菌培养阴性的外科难愈切口有无促进愈合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环丙沙星联用多西环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污染支原体后的迁移能力的影响。选取手术切口一期未愈合且均为切口分泌物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支原体污染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填料分别予3%氯化钠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加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处理。每日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没有污染支原体的成纤维细胞,未用药时划痕缘距离(355.0±39.1)μm,用药后划痕缘距离(371.0±72.1)μm。污染支原体的成纤维细胞,未用药时划痕缘距离(772.0±102.5)μm,经环丙沙星(10μg·mL-1)和多西环素(10μg·mL-1)处理后划痕缘距离(447.0±43.1)μm(P<0.01),环丙沙星联用多西环素可抑制支原体并恢复支原体污染的NIH-3T3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经环丙沙星(10μg·mL-1)和多西环素(10μg·mL-1)处理24 h后的细胞培养物半定量PCR检测支原体条带相对吸光度为(1.00±0.36),未用药细胞为(2 541.6±687.05),治疗组切口愈合,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8例,无效12例(P<0.01)。结论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可促进支原体污染的未愈切口愈合。
胡晓鹏周翔罗智勇夏耘吴亚群
关键词: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支原体愈合切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