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
- 导致急性肝脏损伤的病因多样。药物、毒物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与急性病毒感染导致的损伤,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有时候,依赖病史和病原血清学检测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诊断,这就需要以病理形态为依据。本项研究观察经肝穿刺...
- 刘晖郑小琴徐佳翟云李磊董培玲丁惠国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病理
- 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初次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的晚期HCC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4)和抗病毒治疗组(B组,n=61),随访96周,通过Karnofsky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生存率的比较,评价患者受益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随访至治疗24周时,B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肝功能与A组相比改善明显,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t=4.785,P=0.031),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t=5.015,P=0.028);至96周时,B组患者Karnofsky评分(t=8.578,P=0.016)、ChildPugh评分(t=6.774,P=0.021)、MELD评分(t=9.014,P=0.008)与同期A组患者相比明显改善;随访96周时B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2%vs 45.5%,P=0.026)。结论给予HBV相关终末期HCC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其生存期,从而使患者获益。
- 李鹏翟云张世斌李磊丁惠国
- 关键词:预后
- 小儿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吴燕京刘晖李鹏张月宁翟云熊峰张世斌吕福东丁惠国
- 肝星状细胞合成气体信号分子H2S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测定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H2S的生成率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活化大鼠HSC-T6,分4组:对照组、炔丙基甘氨酸(D-Propargylglycine,DL-PPG)组、N-硝基-L-精氨酸甲酯(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组,每组重复6个皿.RT-PCR检测HSC-T6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mRNA水平,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H2S生成率,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H2S供体-NaSH(0,50,100,500,1000μmol/L)对HSC-T6增殖的影响.结果:HSC-T6能自分泌H2S,DL-PPG可明显减少HSC-T6H2S生成率(4.55nmol/min±1.06nmol/minvs6.79nmol/min±1.27nmol/min,P<0.05).RT-PCR显示:HSC-T6CSEmRNA阳性,DL-PPG、hemin均降低HSC-T6CSEmRNA水平(P<0.05);L-NAME对HSC-T6CSEmRNA无明显影响.50μmol/LNaSH可明显促进HSC-T6增殖(细胞存活率为116%),500-1000μmol/LNaSH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活化HSC自分泌H2S,并且影响其增殖.H2S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可能有重要作用.
- 武彦宁王利军翟云尚宏伟张立新丁惠国
- 关键词:硫化氢肝星状细胞胱硫醚-Γ-裂解酶
-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H2S、NO及CO共同构成了机体新的气体信号分子系统,他们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形成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体系.本文综述了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对肝脏微循环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策略.
- 翟云蔡照华王利军丁惠国
- 关键词:H2S气体信号分子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
- 血清AFP、GPC3、VEGF、IGF-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分析血清AFP、GPC3、VEG、IGF-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和1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FP,ELISA检测GPC3、VEGF及IGF-Ⅱ.AFP≥400μg/L作为诊断HCC临界值,根据ROC曲线确定GPC3、VEGF及IGF-Ⅱ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独分析4个指标对HCC诊断价值:其敏感度依次为GPC3>IGF-Ⅱ>AFP>VEGF,特异度依次为AFP>GPC3>VEGF>IGF-Ⅱ.AFP联合其他指标,以AFP+GPC3诊断效能最高.其中,AFP<20μg/LHCC患者,GPC3的阳性率最高达51.1%,早期HCC(BCLC,StageA)患者,GPC3阳性率高达50.0%.结论:血清AFP≥400μg/L对HCC患者诊断有较大局限性,AFP联合GPC3明显提高HCC的诊断效能,值得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 李鹏翟云刘晖吕福东李宁丁惠国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ROC曲线血清肿瘤标志物
- 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19例肝脏FNH患者.检测患者血AFP、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经常规HE染色后行病理检查,并行肝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34、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分析患者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结果 19例肝脏FNH患者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32岁;2例有乙型肝炎肝硬化,2例有脂肪肝,1例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余14例无慢性肝病史.3例有腹痛症状,有腹泻或腹胀症状者各1例,其余14例无症状.结节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病灶中央有星形瘢痕伴放射状纤维分隔,CK19阳性,CD34阳性,Gpc3阴性.患者血清AFP水平均正常,3例ALT和AST均升高,5例TBil升高.10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回声结节5例,高回声结节2例,多发低至高回声结节2例,未发现占位1例,均未被诊断为肝脏FNH.12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密度结节10例,等密度结节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11例,其中静脉期或延迟期呈高密度5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密度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仅2例被诊断为肝脏FNH.9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平扫病灶表现为等T1信号1例,低信号6例,高信号2例;长T2信号8例,等T2信号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8例,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平衡期、延迟期强化减弱6例,环状强化2例,1例动脉期可见条状信号影无强化,平衡期见条状信号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例,静脉期低信号,但中心呈点状强化;仅1例被诊断为肝脏FNH.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未接受治疗者9例,接受手术切除者7例,取活组织检查术中接受射频治疗者2例,肝活组织检查后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者1例.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3年,6例未复发或出
- 吴燕京张月宁李鹏赵大伟张世斌翟云董培玲李宏军丁惠国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及免疫学基础
- 细菌感染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肠道菌群失调与细菌易位,外周及肠道免疫功能减退,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基础与高危因素。肝硬化并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影响肝硬...
- 翟云丁惠国
-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病理生理
- 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特征被引量:2
- 2010年
- 细菌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以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是肝损害加重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免疫学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综述如下。
- 翟云丁惠国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免疫学基础细菌感染病理生理过程感染发生率
- 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初期止血缺陷?
- 2012年
- 肝硬化患者存在多种止血异常,包括初期止血缺陷、促凝和抗凝因子合成功能受损造成的血液凝固系统异常、低活化凝血和纤溶亢进。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一些反映初期止血能力的指标如出血时间(BT)、血小板凝集以及血小板数量存在异常。对肝硬化患者行血小板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
- 翟云丁惠国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数量血液凝固系统血小板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