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尖锐湿疣与HLA相关性的研究
- 1994年
-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发生于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表皮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并非所有的CA性伴侣或与CA患者有性接触者均临床发病,同时也有非性接触而感染发病,随着核酸杂交技术的发展,人们对HPV的研究进展较快,CA中至少已发现有16种类型的HPV。
- 张庆瑞宋芳吉李惠刚耿龙肖毅贺为东金贵和苏霄汉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白细胞抗原易感性
- 全文增补中
- 掌跖脓疱病与HLA抗原相关性的研究
- 肖毅
- HLA—A、B分型中空白等位基因发生率比较分析
- 2003年
- 翟宁邰春泉韩秀萍耿龙肖毅刘永锋宋芳吉
- 关键词:HLA-AHLA-B白细胞抗原
-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 白癜风的相关性被引量:2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 HLA DR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检测 91例中国北方汉族白癜风患者的 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262例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 HLA DRB1* 0301,2(17,18)明显降低,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明显增高;散发型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明显增高,肢端型 HLA DRB1* 070x明显增高;有家族史的患者 HLA DRB1* 070x明显增高;儿童发病型患者, HLA DRB1* 070x及 HLA DRB1* 1201,2增高,成人发病型 HLA DRB1* 070x增高。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肖毅赵玉铭宋芳吉刘永学高德凯杨克力
- 关键词:白癜风HLA-DRB1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 天疱疮患者头发毛囊与皮损中自身抗体沉积的比较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通过检测天疱疮患者拔出的头发上残留毛囊和皮损中天疱疮抗体的沉积情况,建立一种简便、迅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21例天疱疮患者拔出的头发上残留毛囊中和皮损处天疱疮抗体的沉积。结果FITC标记的IgG抗体在19例天疱疮患者毛囊外毛根鞘的1~2层呈明显连续的网状或珠状沉积,2例稳定期天疱疮患者为阴性。在检测的19例天疱疮患者中17例皮损表皮内棘细胞间IgG呈网状沉积,2例稳定期患者为阴性。在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及10例正常人无网状沉积。结论检查毛囊处天疱疮抗体沉积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无须切片,与皮损检查结果一致,有可能成为天疱疮诊断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
- 李晓东赵玉铭王雅坤肖毅陈洪铎
- 关键词:天疱疮毛囊自身抗体
- 成人正常皮肤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观察正常真皮内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形态和密度。方法正常成人8例,每例均取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远端、手掌和足跖6个部位皮肤进行表皮铺片和纵行与水平连续切片。CD68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结果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可表现为树枝状及非树枝状,呈网状分布。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密度为:四肢远端(562±230)个/mm2,腹部(517±162)个/mm2,面部(509±235)个/mm2,手掌(507±192)个/mm2,四肢近端(472±138)个/mm2,足跖(361±78)个/mm2。真皮深层CD68阳性细胞密度低,多为树枝状,散在于胶原纤维间。结论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在真皮浅层形成较致密网状分布。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真皮内有明确的方向性,其防御的方向是穿透表皮进入真皮的入侵物。
- 郭英军赵玉铭王雅坤肖毅魏群陈洪铎
- 关键词:CD68真皮单核-巨噬细胞四肢阳性细胞正常皮肤
- 中国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结果:与26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DRB1*0701/02、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HLA-DRB1*0901、DRB1*11基因频率降低(但经校正后Pc>0.05);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HLA-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无家族史者HLA-DRB1*0701/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c<0.0001),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经校正后Pc>0.05),DRB1*0901基因频率降低(经校正后Pc>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0701/02、DRB1*1201/02等位基因可能与泛发型白癜风的发病有关,而DRB1*0901、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其发病的“保护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 王珺赵玉铭王岩肖毅王雅坤陈洪铎
- 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与HLAⅠ、Ⅱ类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与HLAⅠ、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及102名健康人的HLA-A、B、Cw、DRB1和DQB1等位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A*30、Cw*06、DRB1*07、DQBC*02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其中家族史阴性患者HLA-A*30、Cw*06、DRB1*07、DQBC*02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但家族史阳性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A*30、Cw*06、DRB1*07、DQB1*0201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相关,可能是其易感基因或与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相连锁。
- 王珺赵玉铭王岩肖毅王雅坤陈洪铎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 41例结缔组织病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 2003年
- 邢育华赵玉铭肖毅陈洪铎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住院死亡病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 小鼠毛囊周期中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及树突状表皮T细胞的变化
- 2006年
- 目的:观察拔毛诱导的小鼠毛发周期中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探讨二者与毛囊周期的关系。方法:选用自然休止期C57BL/6小鼠,拔毛诱导毛发进入生长期,应用ABC免疫组化法连续观察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结果:(1)密度变化:拔毛后1天LC及DETC与拔毛前无明显变化。拔毛后第2天开始二者密度较拔毛前升高(P〈0.05),拔毛后第4~8天二者密度最高(P〈0.01),以后逐渐下降,至拔毛后第17~20天二者密度基本恢复到拔毛前数值。(2)形态变化:拔毛前后2天内,多数LC及DETC胞体小,树突短小不明显;第4~8天,二者多数细胞体大,树突多且粗大,分枝明显;9~16天,胞体大小不一,树突变细;17~20天,胞体较小,树突短小。结论:拔毛诱导的小鼠毛发周期中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与毛囊周期具有相关性。这种变化在皮肤免疫应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魏群赵玉铭王雅坤肖毅陈洪铎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毛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