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威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3篇心房
  • 3篇他汀
  • 3篇介入
  • 3篇冠脉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机构

  • 16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6篇胡威
  • 11篇龚浩
  • 4篇彭宇镇
  • 4篇李利
  • 4篇申国璋
  • 4篇欧阳定安
  • 3篇费爱科
  • 3篇沙莎
  • 2篇戴朝晖
  • 2篇李洁芳
  • 2篇李曙光
  • 1篇李莉
  • 1篇周胜华
  • 1篇郑学斌
  • 1篇易娜
  • 1篇胡威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冠脉血流分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分别给予尿激酶和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校正TIMI帧数(CTFC)水平,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术后ST段回落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B组病人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可有效提高冠脉血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ST段回落,且未增加并发症。
李利龚浩胡威申国璋费爱科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替罗非班
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危险指数与病变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预后相关性,为后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行介入治疗AMI患者共832例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TRI预测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最佳cut-off值;根据最佳cut-off值分组,即TRI≥24.10设为A组(233例)和TRI<24.10设为B组(599例),分析TR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和介入术后临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组患者SYNTAX评分、直接介入手术、IABP使用率及血管内超声使用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支架放置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阿司匹林、硝酸脂类药物及ACEI/ARB使用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RI与SYNTAX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138,P=0.00);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RI是SYNTAX评分I≥33分影响因素(OR=1.31, 95%CI:1.12~1.25,P=0.00)。A组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TRI用于AMI患者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预测最佳cut-off值为为24.10,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9%,73.67%,AUC为0.816(95%CI:0.725~0.881,P=0.00);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RI≥24.10是AMI患者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P<0.05)。结论:TRI与SYNTAX评分密切相关;同时TRI高水平提示AMI患者介入术后2年预后不良。
费爱科李利龚浩胡威王永红彭宇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冠状动脉病变临床预后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6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98)和冠心病组(n=165,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尿酸分别为(288.47±62.18)μmol/L和(436.32±65.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尿酸分别为(418.49±58.36)μmol/L、(448.27±60.21)μmol/L、(428.68±59.56)μmol/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费爱科龚浩申国璋胡威
关键词:尿酸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38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是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25~30/百万。随着我国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累及分支动脉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医生认识的日益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步,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就我院就诊的38例主动脉夹层报道如下。
彭宇镇龚浩胡威申国璋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动脉血管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心血管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9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及他汀药物种类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其他他汀组(48例)和无他汀组(47例).收集并对比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NT-proBNP浓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较无他汀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1552&#177;3416)pg/ml比(3771&#177;6763)pg/ml,P<0.01],LVEDD[(65.2&#177;8.9)mm比(70.7&#177; 10.9)mm,P<0.05]和LVEF[(33.2&#177; 12.6)%比(28.2&#177;9.6)%,P<0.05]显著降低.其他他汀组与无他汀组相比,血清NT-proBNP浓度及各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中患者缺血性心衰亚组与非缺血性心衰亚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可作为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策略。
沙莎胡威欧阳定安易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
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8~81岁。21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固定,19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心尖部固定。结果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置入时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0.20)V和(0.66±0.18)V,(804±115)Ω和(853±188)Ω,P均>0.05)。结论使用主动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与被动电极一样是安全可行的。
彭宇镇龚浩戴朝晖胡威
关键词:心脏病学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心脏起搏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龚浩欧阳定安胡威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依那普利胺碘酮复发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口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l月至2008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A1组)、20mg/d(A2组),辛伐他汀20 mg/d(B1组)、40 mg/d(B2组)四组。用药后30d,检测患者血中血脂水平等,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但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四组安全性相似。结论他汀药物常用剂量对PCI术后患者安全有效,调脂作用强,对高危患者保护作用更加明显,但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胡威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不同强化时间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化时间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ACS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6例,除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外,A组:每晚睡前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B组: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C组:在第一周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第2周起改为20 mg。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6周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记录6周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1周后,三组血脂水平的变化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敏CRP(hs-CRP)三组均有下降,A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的TC、TG、LDL-C、hs-CRP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比较,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TC、TG、hs-CRP下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6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心血管事件比例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先大剂量后低剂量治疗ACS的疗效,与大剂量持续治疗相当,优于低剂量持续治疗。
龚浩胡威李洁芳李利
关键词:急性病综合征
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1例冠心病(不包括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冠脉造影(CAG)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典型心绞痛组的CAG阳性率(89.47%)明显高于非典型心绞痛组(41.03%)和无心绞痛组(25.00%),P<0.01。心电图示缺血性改变52例患者的CAG阳性率为86.5%,其敏感性为54.9%,特异性为71.1%。CAG显示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大,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越高。结论静息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李曙光胡威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冠脉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