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切除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术
  • 3篇球蛋白
  • 3篇微球蛋白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瘤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躁动
  • 2篇镇痛
  • 2篇糖代谢
  • 2篇内压
  • 2篇脾切除
  • 2篇脾切除术

机构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胡正杨
  • 5篇林丽娜
  • 4篇王均炉
  • 3篇吴进泽
  • 3篇金建国
  • 3篇黄秀芳
  • 2篇金烈烈
  • 2篇谭显西
  • 2篇钟鸣
  • 2篇唐红丽
  • 2篇耿武军
  • 2篇章云军
  • 2篇范良好
  • 2篇蓝仲岳
  • 1篇祝卿
  • 1篇胡燕
  • 1篇王万铁
  • 1篇罗爱林
  • 1篇陈必成
  • 1篇滕红林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2004年浙...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麻醉
2005年
黄秀芳胡正杨金建国林丽娜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麻醉方法开腹住院时间创伤
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6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HO-1诱导剂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预处理组(HM组)。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肝组织HO-1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清AST和ALT,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hemin预处理后,HO-1蛋白表达较I/R组增高(P<0.01)。I/R组AST,ALT活性和MDA的含量显著高于S组,而HM组均显著低于I/R组(P<0.01);I/R组SOD活性下降,而H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HM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 HO-1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肝脏具有保护效应。
黄秀芳陈必成胡正杨林丽娜罗爱林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氯化高铁血红素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兔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实验兔分为三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 组),仅行肝叶游离但不阻断肝血流;肝缺血再灌注组(B 组)缺血45min 后再灌注45m...
胡正杨金立达林丽娜蒋柳明王万铁罗爱林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丙酚肝窦内皮细胞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麻醉有其特殊性,我院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共进行了12例,现就有关麻醉处理进行探讨。方法本组病人共12例,平均36.6±16.8岁,ASA Ⅰ-Ⅱ级...
黄秀芳胡正杨金建国林丽娜
文献传递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内压、脑氧和脑糖代谢的变化
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侵袭、无需开颅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的病人采用GDC栓塞,观察围术期颅...
王均炉钟鸣胡正杨谭显西范良好章云军
文献传递
SLIPA喉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拔管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SLIPA喉罩和气管导管行全麻通气对拔管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异丙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诱导,麻醉诱导后喉罩组插入SLIPA喉罩,气管导管组插入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喉罩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气管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组苏醒后30min自诉喉部不适例数多于喉罩组(P<0.05)。结论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SLIPA喉罩通气比气管插管通气在拔管期循环动力学更稳定,患者耐受程度好,安全有效。
唐红丽杨涛施克俭陈沅清胡正杨耿武军
关键词:SLIPA喉罩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躁动血流动力学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内压、脑氧和脑糖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比观察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对病人术中颅内压、脑氧和脑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Hunt分级为Ⅰ~Ⅲ级的脑动脉瘤择期手术 4 4例 ,按治疗方法分为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 (Ⅰ组 )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 (Ⅱ组 ) ,各 2 2例。分别观察麻醉后手术前 (T0 )、脑动脉瘤夹闭前 (GDC栓塞前 ,T1)和夹闭后 10min(GDC栓塞后 ,T2 )等时相脑脊液压 (CSFP)、动脉瘤跨壁压 (TMP)和脑氧、脑糖代谢等指标及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Ⅰ组 :与T0 比较 ,T1和T2 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 (SjvO2 )明显增加 ,脑氧摄取率 (ERO2 )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脑动静脉血糖差 [D(a jv)BG]、乳酸浓度差 [D(a jv)BL]和血氧差 [D(a jv)O2 ]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Ⅱ组 :与T0 比较 ,T1和T2 的D(a jv)BL和D(a jv)BG增加 ,D(a jv)O2 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SjvO2 和ERO2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Ⅰ组 :与T0 比较 ,T1和T2 的CSFP和TMP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Ⅱ组 :与T0 比较 ,T1和T2 的CSFP降低 ,TMP增加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与Ⅰ组比较 ,Ⅱ组T1和T2 相应时相的CSFP降低 ,TMP增加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Ⅱ组比较 。
王均炉钟鸣胡正杨谭显西范良好章云军
关键词:颅内压糖代谢脑动脉瘤GDC栓塞电解可脱弹簧圈开颅
氯诺昔康预防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与疼痛的效果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疼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曲马多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异氟醚和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术毕,氯诺昔康组患者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曲马多组患者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观察并记录各组的镇痛效果、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数。结果氯诺昔康组对躁动的控制效果显著强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马多组呕吐发生例数多于氯诺昔康组。结论氯诺昔康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疼痛的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耿武军蓝仲岳唐红丽金烈烈胡正杨
关键词:氯诺昔康鼻内窥镜手术躁动镇痛
腹腔镜手术中头高位或头低位时β_2-微球蛋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全麻下腹腔镜手术中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变化及其与体位的关系。方法 :测定ASA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女性患者 15例 (头高位组 )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11例 (头低位组 )气腹前 10min(平卧位 )、气腹后 3 0min(头高位或头低位 )及解除气腹后 10min(头高位或头低位 )各时点的血浆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 )、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浓度。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 ,两组患者气腹期间血浆PRA(P <0 .0 5 )、AⅡ (P <0 .0 5 )、β2 MG(P <0 .0 5 )浓度均明显升高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以上各指标在解除气腹后均明显下降 ,接近气腹前基础值。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10~ 12mmHg的气腹压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RAAS活性显著升高 。
吴进泽金烈烈胡正杨胡燕张吟雪蒋飞照
关键词:腹腔镜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变化,为开展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在静吸复合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治疗,分别于不同时点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 A P)、心率(H R)、中心静脉压(C V P),同时抽血监测血气指标:pH、PaC O2、PO2。结果:本组病例的H R、M A P、CV P、PaC O2在充气后、分离肿瘤期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 A P在肿瘤切除后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毕时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aC O2在气腹后各监测时点显著升高(P<0.05),同时各监测时点pH显著下降(P<0.05),但术毕PaC O2和pH迅速恢复到术前水平。各监测时点P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在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倪剑武黄玉霜胡正杨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流动力学气管内全麻静吸复合PO2肿瘤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