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骅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林业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气候
  • 2篇人口
  • 1篇地理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科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结构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气
  • 1篇滇中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传授
  • 1篇知识图
  • 1篇中国省域
  • 1篇山地气候
  • 1篇生态
  • 1篇省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分布

机构

  • 12篇保山学院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红河学院

作者

  • 12篇苏骅
  • 4篇王平
  • 3篇刘树芬
  • 3篇任宾宾
  • 1篇徐强
  • 1篇丁生
  • 1篇段如婷
  • 1篇潘玉君
  • 1篇符翠丽
  • 1篇赵兴国
  • 1篇魏群

传媒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城市地理
  • 2篇保山学院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俄罗斯族的人口空间结构状况浅析
2014年
人口是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会在地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对于人数较少的民族来说,尤为如此。本文以俄罗斯族为例,在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从人口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两个方面来探讨俄罗斯族的人口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刘树芬符翠丽苏骅
关键词:俄罗斯族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被引量:8
2013年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气温及降水两大要素的垂直变化,依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合云南省热量资源区划指标系统及山地热量带划分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垂直气候带:澜沧江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澜沧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低中山山麓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中山南温带湿润气候带、高中山中温带湿润气候带、高山寒温带潮湿气候带。对各垂直气候带内气候、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气候带界限明确,发育符合本气候带热量水分条件的植被及土壤;山麓底部发育有符合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基带,基带垂直向下的河谷地带发育负向气候带;保护区南温带及以上的气候带,气温偏低,生态系统脆弱。
苏骅王平
基于SPEI指数的呼伦贝尔市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23年
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16个站点1961~2018年气候数据,计算年、季尺度SPEI值,分析呼伦贝尔市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8年间呼伦贝尔市总体呈变干趋势,半干旱区春、夏季干旱趋势较为明显,冬季湿润趋势较为明显。自东向西,SPEI呈减小趋势,干旱程度呈增大趋势,其中满洲里、新右旗干旱趋势最明显。特旱、重旱发生频率较小,轻旱、中旱风险较大。
任宾宾邱绍柱苏骅梁晓宁杨亚鹏
关键词:干旱
滇中轿子山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地质结构、地貌发育及室内实验的方法,对滇中轿子山地区地貌结构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轿子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喀斯特地貌、古冰川遗迹及冻土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轿子山地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褶皱与断裂,轿子山地区整体地势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呈阶梯状下降,河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大,区内构造地貌发育,地貌大格局受构造控制明显,构造地貌、玄武岩台地、灾害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残广布,古冰川遗迹冻土地貌较为发育。
苏骅王平徐强
关键词:地貌结构地貌特征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特点及保护被引量:4
2013年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雪盘山中上部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成土环境条件,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将保护区土壤类型划分为: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紫色土7个土类,分析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发育特点,针对土壤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土壤资源保护对策。
苏骅王平任宾宾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土壤类型土壤分布
基于CiteSpace的《保山学院学报》知识图谱分析
2022年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导出《保山学院学报》2012-2021年间发表的共计1340篇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期刊年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网络分析并且呈现出了五个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制作的五个知识图谱,展现出2012-2021年来《保山学院学报》年发文量、作者发文量及合作关系、机构发文量与合作关系及其关键词的聚类、分布、出现频次,并提出相应建议。
苏骅胡康王国龙马红梅
关键词:频次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依据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方法和原理,综合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要素,分析中发现,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异明显。依据气候特征的垂直变化,结合植被及土壤的分布,参照划分垂直气候带的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气候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高山永久冰雪带。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垂直气候带特征分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地区,生态高度敏感脆弱。
苏骅王平
关键词:山地气候
中国省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时空格局特征被引量:42
2014年
为了揭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时空格局特征。该研究运用基于"国家公顷"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中国31个省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借助ArcGIS 10.0软件平台,绘制出研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的空间格局地图,并以此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特征看,各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总体偏低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赤字现象,近71%的省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呈上升态势但增速不平衡,部分省区变动幅度较大;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看,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局部省区虽有变化,但总体格局变幅较小,土地利用处于Ⅱb、Ⅲc、Ⅲb的省区分别下降了4、6和13个百分点,而处于Ⅲa的省区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上升的省区中大都为中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且呈良性演变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的本底基数较大,且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相差较小是导致土地利用产生赤字的主要因素,人口较快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和区域互补可为减少或消除土地利用产生的赤字提供重要的解决路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政策与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赵兴国潘玉君丁生刘树芬段如婷魏群苏骅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
一种基于地理环境探测的土壤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环境探测的土壤分析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上侧壁前侧设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的操作台上设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上表面设有样本盒,所述检测箱的内右表面与所述竖隔板的右表面上部之间设有筛土箱和接土...
苏骅
文献传递
门巴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发展过程浅析被引量:1
2014年
每个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发展过程都会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当中。对民族特别是对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发展过程研究,有利于了解本民族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特征,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以门巴族为例,基于"五普"数据分析了其的人口地域分布状况,基于"一普"到"五普"的数据,分析了其的人口发展过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刘树芬苏骅
关键词:门巴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