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凯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CYP2E1 RasⅠ基因型在苯酚诱导的酶活性变化和DNA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比较苯代谢中间产物苯酚对CYP2E1 Rsa Ⅰ不同基因型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的CYP2E1酶诱导活性及DNA损伤作用,探讨CYP2E1基因Rsa Ⅰ位点结构、功能与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苯的毒性机制.[方法]加入不同...
- 范凯红张娟尹立红浦跃朴
- 关键词:苯酚基因型DNA损伤
- 文献传递
- 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评价被引量:14
- 2006年
- 从放置于太湖梅梁湾流域的除藻中试装置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株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经测定该菌具有较强的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功能:该菌(105个/mL)对铜绿微囊藻液(4.5×107个/mL)作用第16,32,48h的溶藻率分别为48%、63%和96%;对MC-LR(2.649μg/L)作用第18,36,54和72h藻毒素降解率分别为15%、29%、73%和100%.应用新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对人工介质上的该溶藻芽孢杆菌丰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人工介质上该细菌的丰度约为1%,在7,8,9三个月中呈现递增趋势,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 郭吉浦跃朴尹立红范凯红梁戈玉吕锡武李先宁
- 关键词:溶藻细菌芽孢杆菌属铜绿微囊藻微囊藻毒素LR实时荧光定量PCR
- 电纺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物纳米纤维膜
- 2010年
-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生物可吸收聚-L-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形态,详细探讨电纺工艺条件对制备PLLA/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的形态影响.通过拉伸力学测试、噻唑蓝比色法(MTT)对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体外细胞相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PLLA/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的几何结构与电纺条件有关,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加、溶液流速增大,纤维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随β-TCP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复合物纳米纤维膜对L-929细胞系无细胞毒性,显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孙复钱姚琛李新松范凯红浦跃朴
- 关键词:电纺纳米纤维膜Β-磷酸三钙复合物
- 玉米蛋白纳米纤维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 玉米蛋白纳米纤维多孔膜是一种功能纤维材料,该材料包括可吸收天然高分子玉米蛋白超细纤维或还含有添加剂,玉米蛋白纳米纤维是带状纤维,纳米纤维的横向尺寸为20纳米-10微米,玉米蛋白纳米纤维无规堆积成纳米纤维多孔膜,多孔膜的孔...
- 李新松姚琛浦跃朴李云晖宋唐英范凯红
- 文献传递
- 醌氧化还原酶(NQO1)不同基因型与苯醌诱导的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
- [目的]研究汉族NQO1 rs1800566、rs10517SNP不同基因型与苯醌诱导的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的NQO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EB病毒转化方法构建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对39株不同基因型的永生化汉族人淋巴...
- 张娟范凯红尹立红浦跃朴
- 关键词:NQO1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玉米蛋白纳米纤维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 玉米蛋白纳米纤维多孔膜是一种功能纤维材料,该材料包括可吸收天然高分子玉米蛋白超细纤维或还含有添加剂,玉米蛋白纳米纤维是带状纤维,纳米纤维的横向尺寸为20纳米-10微米,玉米蛋白纳米纤维无规堆积成纳米纤维多孔膜,多孔膜的孔...
- 李新松姚琛浦跃朴李云晖宋唐英范凯红
- 文献传递
- 低浓度苯与甲醛长期联合吸入暴露的致癌危险性
-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获得了明显改善。然而广泛的室内装修,含苯、甲醛等装饰材料的大量应用,使得众多非职业人群处于低浓度苯、甲醛长期联合吸入暴露状态,对苯、甲醛的健康危害效应的关注从职业卫生领域扩展到了公众健康领域,尤以...
- 范凯红
- 关键词:室内装修污染低浓度苯甲醛发病率致癌危险性
- 文献传递
- CYP2E1 Ras I基因型对苯酚诱导的酶活性和DNA损伤作用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3种CYP2E1 Ras I基因型对苯酚诱导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的CYP2E1酶活性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加入不同浓度的苯酚对CYP2E1 Ras I不同基因型的永生化人淋巴细胞进行24~72 h染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细胞毒性并确定苯酚染毒剂量;采用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CYP2E1酶活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测定DNA损伤作用。[结果]0.05%苯酚24 h染毒对CYP2E1 Ras I野生、杂合及突变基因型细胞均产生生长抑制作用,苯酚对细胞24~72 h染毒的最大无作用浓度为0.01%。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诱导后酶活性升高(P<0.05),其中野生型细胞经0.005%和0.01%浓度的苯酚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突变型和杂合型细胞经0.01%浓度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且染毒72 h时,在0.01%苯酚染毒剂量下各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出现明显差异,其中野生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显著高于突变型、杂合型基因型细胞(P<0.05)。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染毒后可出现DNA损伤效应,与对照相比,细胞的拖尾率、尾DNA含量及尾长显著升高(P<0.05),且染毒48 h、72 h时,野生基因型细胞的DNA损伤效应与突变型、杂合型细胞相比更为明显(P<0.05)。苯酚诱导后细胞的DNA损伤与CYP2E1酶活性之间呈现明显正相关性。[结论]CYP2E1 Ras I不同基因型明显影响苯酚对人淋巴细胞CYP2E1酶的诱导活性和DNA的损伤程度,其中CYP2E1 Ras I野生基因型细胞的作用最为明显。
- 范凯红张娟尹立红浦跃朴
- 关键词:苯酚基因型DNA损伤
- 低浓度苯、甲醛联合吸入染毒致小鼠血液毒性的研究
-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苯、甲醛联合吸入染毒对小鼠的血液毒性作用.[方法]以苯(20mg/m3、80mg/m3)及苯、甲醛联合(苯20mg/m3+甲醛4mg/m3、苯80mg/m3+甲醛4 mg/m3)对BALB/C小鼠进...
- 范凯红张娟苏耀耀尹立红浦跃朴
- 关键词:低浓度苯甲醛血液毒性DNA损伤中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