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玲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面积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动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5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MCA型和MCA皮质型,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MCA血流变化不明显,NIHSS评分及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NIHSS评分变化最明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温世斌尤玉娟葛晓玲彭德强郭百海丁志强闫贵国梁鹏章睿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与卒中预后的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大脑中动脉(MCA)型和MCA皮质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和RVP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3个月后存活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性别与年龄选取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除部分再通外,MCA血流动态变化不明显(P>0.05),NIHSS评分及脉动指数(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在第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闭塞血管部位,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效果;在完全MCA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如果存在RVACA和RVPCA增高,且NIHSS评分稳定,往往对脱水剂治疗敏感,预后较好,可以考虑内科保守治疗。
- 温世斌夏金花彭德强尤玉娟葛晓玲郭百海丁志强闫贵国
- 关键词:脑梗塞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