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世彪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感器
  • 6篇传感
  • 6篇传感器
  • 5篇电化学
  • 4篇生物传感
  • 4篇生物传感器
  • 3篇电化学生物传...
  • 3篇四面体
  • 3篇纳米
  • 3篇纳米材料
  • 3篇DNA
  • 3篇病毒
  • 2篇电化学免疫传...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免疫传感器
  • 2篇甲型
  • 2篇核酸
  • 1篇氧化石墨
  • 1篇氧化石墨烯

机构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董世彪
  • 5篇宋宏彬
  • 5篇郝荣章
  • 3篇李杨
  • 3篇卢晓
  • 2篇焦雄
  • 2篇刘雪林
  • 2篇赵荣涛
  • 2篇林睿
  • 1篇刘超
  • 1篇贾雷立
  • 1篇孙岩松
  • 1篇张传福
  • 1篇孙中杰
  • 1篇许金坤
  • 1篇孔文
  • 1篇王金艳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DNA四面体探针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利用一步热变性法自组装成带有固定探针的DNA四面体后,通过Au-S键固定至金电极表面制备成新型核酸探针。与合成的埃博拉病毒核酸序列特异性结合后引入Bio-ss DNA检测序列,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引入avidinHRP放大信号,利用计时电流法进行检测。结果该传感器可特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人工合成的埃博拉病毒的核酸序列,通过实验条件优化,测定核酸的浓度范围在1.0×10^(-9)~5.0×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2×10^(-10)mol/L。结论所构建的DNA四面体探针修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埃博拉病毒核酸的灵敏、特异检测。
王金艳孔文董世彪贾雷立刘超郝荣章宋宏彬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埃博拉病毒
DNA四面体探针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研究
2013年初,甲型H7N9流感病毒首例呼吸道感染者在我国被发现以来,至今在国内外仍有零星病发,曾一度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通过基因突变或重组,甲型H7N9流感病毒具备高感染性并...
董世彪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核酸序列病原体检测
文献传递
应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14年
目的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检测对象,建立一种基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用于流感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和临床初步筛查。方法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捕获抗体修饰于丝网印刷电极(SPCE)表面,与抗原结合后,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与其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进行信号放大并测定其电化学参数变化以检测目标抗原含量。结果所建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器能特异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甲型H3N2和甲型H7N9的HA蛋白、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和EV71病毒等无交叉反应,检测线性范围为4~64 HA Unit,检测下限为0.41 HA Unit,批内重复性结果 RSD值均〈10%,回收率均>90%,整个检测过程可在3 h内完成。结论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准确和快速检测,且检测设备易携带,有望用于流感病毒的现场快速筛查。
林睿董世彪孙中杰刘雪林张传福郝荣章宋宏彬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纳米材料在抗菌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当前尽管药物研发及制药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但细菌感染性疾病依旧威胁着人类健康。传统抗生素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抗生素滥用不仅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生成,同时由于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倍数增加的药物剂量也导致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快速攀升,加之新药研发的巨大投入(资金、人员、时间)与研发滞后、收效甚微间的反差,这些都使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前景堪忧。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石墨烯(graphene)家族的诞生及其在生物领域(生物传感器、药物输送、生物成像、靶向治疗等)的成功应用,科学家开始关注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解决抗感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不仅保留了石墨烯原有的纳米特性,还具有活性高、溶液中分散性好、易于化学修饰等优点。简要介绍基于GO的抗菌纳米材料如GO-聚赖氨酸、GO-Ag、GO-抗生素等纳米复合物在抗菌领域中的应用和生物安全性,并探讨GO在抗菌性能及生物安全性方面的一些争议性问题。
赵荣涛李杨贺亚南许金坤董世彪卢晓宋宏彬郝荣章孙岩松
关键词:细菌感染抗生素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抗菌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度、灵敏度、检测成本与便携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该文综述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核酸四面体结构探针和新型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最新进展,以及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董世彪赵荣涛李杨卢晓刘雪林焦雄郝荣章宋宏彬
关键词: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病原体纳米材料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传染病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传染病的快速检测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尤为关键。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设备可小型化等优势,可用于传染病快速检测。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传染病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该类传感器在现场检测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以及免疫磁分离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检测相结合在传染病快速检测方面的优势。
林睿董世彪卢晓李杨郝荣章宋宏彬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传染病
DNA四面体结构纳米材料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DNA纳米技术自组装的DNA四面体纳米材料,由于结构稳定、机械性能优越、分子修饰位点丰富等特点,逐渐成为DNA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该DNA四面体纳米材料只需一步热变性即可自组装形成,具有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的优点。可通过不同的设计,利用自组装方法将功能分子修饰在DNA四面体的顶点处,包裹在其笼状孔隙结构内,镶嵌或悬挂在双螺旋的边上,甚至通过引入发卡环结构等方式智能控制其结构变化。本文综述了DNA四面体结构纳米材料的设计和自组装原理、功能化修饰方法和结构的智能化,同时介绍了DNA四面体纳米材料在分子诊断、生物成像、分子输送和靶向给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此类纳米材料在今后应用研究中应关注的方面。
董世彪焦雄赵荣涛许金坤宋宏彬郝荣章
关键词:DNA四面体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靶向给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