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新田

作品数:38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气温
  • 9篇土壤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降水
  • 5篇气候
  • 5篇气温变化
  • 4篇污染
  • 3篇土壤重金属
  • 3篇农田
  • 3篇农田土壤
  • 3篇农业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物元
  • 3篇物元分析
  • 3篇煤矿
  • 3篇降水变化
  • 2篇有机碳
  • 2篇日较差
  • 2篇生态风险

机构

  • 35篇宿州学院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宿州师范专科...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8篇袁新田
  • 6篇张春丽
  • 6篇黄淑玲
  • 6篇何爱霞
  • 4篇方刚
  • 4篇徐国伟
  • 3篇许东升
  • 3篇李辉信
  • 3篇焦加国
  • 3篇高杨
  • 3篇张勇
  • 2篇刘满强
  • 2篇朱玲
  • 2篇张群
  • 2篇王秀云
  • 2篇胡锋
  • 2篇刘桂建
  • 2篇张生
  • 2篇徐光来
  • 1篇吴义春

传媒

  • 8篇宿州学院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石家庄学院学...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土壤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与山坡表土孢粉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和山坡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1.山顶和山坡针叶乔木花粉(主要为马尾松)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9.29%~16.15%,山坡为25.37%~56.30%;2.阔叶乔木花粉在山顶含量较高(25.44%~39.28%),山坡含量较低(6.17%~17.25%);3.灌木花粉除JFS-1的含量较高(29.77%)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24%~29.77%,山坡为6.08%~9.50%;4.陆生草本植物花粉除JFS-4含量较高(18.24%)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43%~18.24%,山坡为5.58%~9.52%;沼生草本花粉只是在JFS-5少量发现(0.14%);5.山顶和山坡蕨类植物孢子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19.73%~46.77%,山坡为22.60%~43.42%。研究区山顶和山坡的表土孢粉组合较好的反映了现代植被的组成情况,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为喀斯特山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以及今后在该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袁新田谢世友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
应用物元分析法评价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分析煤矿开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影响,尝试利用物元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宿州市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煤矿开采、堆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影响,与非矿区背景值相比,Cr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2~4.17倍,Cd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1~3.05倍,Pb和Cu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2倍左右,As的含量略高于非矿区土壤背景值。(2)综合关联度结果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在100 m处未达到轻度污染的标准要求,但具备向轻度污染转化的条件;200 m和400 m处分别达到轻度污染和清洁等级要求,但隶属该等级的程度不强,且随着距离增大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均在下降。(3)物元模型能够揭示每个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的中间信息,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
苏海民何爱霞袁新田
关键词:重金属物元分析
城市河流景观环境的建设与改选-以宿州市区沱河为例
黄淑玲张勇袁新田张海洋许东升方刚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有:城市改造河流富营养化评价标准。沱河市区段水文特征有别于一般河流,具有一定的湖泊性质,形成适合市区段河流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共为VI级。灰色聚类富营养化模型。依据灰色模型理论,得出均为中-富营养状态(I...
关键词:
近50年安庆市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安庆市1957~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庆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安庆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295℃/10a,并以春季增温最显著,对全年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夏季增温幅度最不明显。年降水量波动性大,夏、冬季降水量上升,春、秋季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降水量最多,是多雨期;近7年是降水量最少,是少雨期。
袁新田徐国伟徐彩玲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宿州市近50年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选取1959~2008年50年气温和降水的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分析揭示宿州市气候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与降雨量均有所增加,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25℃/10年,降雨量变化倾向率为16.96mm/10a;季节变化表明,增温最显著是冬季,春季次之,秋季增温不明显,夏季平均气温略有下降.年降水量增多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徐国伟袁新田黄淑玲高杨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皖北平原近56年来降水时间分异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皖北平原5个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皖北平原降水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51mm/10a,其中距平33年为负,23年为正。196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为丰水期。除夏季外,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倾向率分别为-3.59mm/10a、-2.50mm/10a和2.13mm/10a,夏季降水增长趋势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2.93mm/10a。(2)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降水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普遍存在10~15年的震荡周期,5~10年的次周期和3~5年小周期。(3)皖北平原年降水量经滑动t检验,在1994年发生突变,但变化不明显,夏季突变与年降水量一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时间上没有发生突变。
苏海民何爱霞袁新田
关键词: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黄淑玲方刚袁新田许东升张勇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恢复江淮丘陵地区
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及其中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通过宦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有机物条件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休的分布、团聚体的水稳性以及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干筛结果表明,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蚯蚓接种能最著促进各个处理中〉2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且在秸秆混施的处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团聚体含量增加了2.95倍;湿筛结果表明,蚯蚓在不施和混施秸秆的处理中能显著降低土壤黏砂粒含量,即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但是在表施秸秆的处理中显著降低了0.25-0.053mm粒级团聚体含量,使之分散为黏砂粒。蚯蚓和秸秆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水稳性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蚯蚓对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影响极显著.而秸秆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水稳性大团聚体上。在秸秆表施和秸秆混施条件下,接种蚯蚓均显著促进了微团聚体碳含量的增加,分别为相应对照的2.1和1.2倍。蚯蚓作用能显著降低黏砂粒有机碳在全碳中含量。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主要是由于蚯蚓的作用能促进黏砂粒黏结为团聚体。
袁新田焦加国朱玲刘满强李辉信胡锋
关键词:团聚体有机碳
安徽省宿州市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被引量:20
2014年
首先对宿州市朱仙庄矿、芦岭矿、祁南矿和桃园矿以100m、300m和500m为步点进行采样,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Zn、Cr、Cd、Pb、As、Cu等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信息遗漏和主观问题,采用物元分析法和主成分方法对宿州市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在距矿100m处,Cr元素只有在朱仙庄矿属于中度污染,其余三矿均属于严重污染;Cd和As元素都属于轻度污染。距矿区300m处,Cr元素在祁南矿属于严重污染,其余三矿属于中度污染;As元素都属于轻度污染。在距矿500m处,除Cr和As元素外,其余元素大多属于清洁等级。2)对于区域综合关联度,各矿区在100m处均隶属于轻度污染,而在300m和500m处均属于清洁等级。3)在随着距矿距离增大时,土壤污染程度都在下降,即使属于同一等级,隶属度也在减弱。
苏海民何爱霞袁新田高杨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物元分析
皖南山区土壤重金属本底值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对皖南山区主要土壤类型采样测定分析。认为土壤类型对土壤重金属本底值有重要影响;对土壤中某元素的本底值分析研究应着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
袁新田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类型本底值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